在北京,长征才刚刚开始 - 彭博社
bloomberg
表面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似乎一片混乱,这是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及其他几个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先锋性合资企业,成立仅六个月。1995年12月,曾任世界银行主任的埃德温·林姆(Edwin Lim)推动了这笔1亿美元的交易,但被摩根士丹利迫使辞去CICC首席执行官职务,接替他的是他的下属哈里森·杨(Harrison Young)。
杨的中文不太流利,他表示CICC在北京的办公室中,中西方高管常常需要通过双语秘书进行沟通。而拥有国际经验的银行家(包括美国人和中国人)与仅在中国工作的银行家之间的薪资差距达到十倍,造成了激励问题。“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文化问题,”不讲英语的唐世生(Tang Shisheng)说。他和方风雷(Fang Fenglei)是CICC的副首席执行官。
跳跃式发展。尽管面临这些困难,CICC对摩根士丹利来说,长期以来承诺着巨大的机会,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相对较晚进入市场。CICC是该公司在新兴市场中最大的单一投资,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外国合作伙伴并获得在中国开展业务许可的中国投资银行。北京将CICC视为建立一个中国摩根士丹利的途径。摩根士丹利则将CICC视为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中成为主要参与者的方式,而这一市场对其竞争对手是封闭的。摩根士丹利押注CICC将帮助其在获取中国国际业务方面超越早期进入者,如美林证券和CS第一波士顿。
即使这些竞争者也承认,CICC是一场大胆的赌博,就像中国的任何其他合资企业。“我们都认为CICC非常勇敢,”一位主要竞争对手说。另一位则表示:“如果他们坚持下去,我预计他们将会在未来获得回报。中国人是那种在其他人都离开的时候,欣赏这种做法的人。”
处于低迷期。不过,40人的中金公司可能需要几年才能收回摩根士丹利3500万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商业交易似乎正流向摩根士丹利的竞争对手。美林证券刚刚推出了首个4亿美元的中国洋债交易。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但摩根士丹利的技能和中国关系的独特结合仍在产生一些业务。中金公司正在帮助吉林油田寻找投资者。同时,中金公司正在与几家外国公司进行讨论,以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主席约翰·S·瓦兹沃斯(John S. Wadsworth Jr.)表示:“情况大致与我们预期的一样。”在中国开拓市场并非易事,中金公司可能是摩根全球战略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