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高科技竞赛 - 彭博社
bloomberg
台湾已经恢复了平静。从熙熙攘攘的会议大厅和满员的酒店中,充斥着外国高管,很难想象就在一个月前,外界认为台湾正处于与中国开战的边缘。
但在新竹的实验室和角落办公室里,台湾硅谷的所在地,岛屿工业未来的冷静重新评估正在进行中。对许多商业领袖和政府官员来说,中国的威胁性军事演习突显了台湾213亿美元信息技术产业的脆弱性。在过去五年中,台湾一直在大力向西方和日本出口计算机、外设和芯片(图表,见第26页)。其产业规模现在与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相当。
台湾的成功依赖于其作为外国公司的低成本合同制造商的角色。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院长施振荣表示,军事冲突的气息可能会导致外国人“质疑他们对台湾作为供应商的信心”。这场危机也引发了关于台湾制造商是否明智地在大陆设立运营以利用其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池的疑虑。同时,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正在挑战台湾在许多商品型电子产品(如主板、某些外设和个人计算机组装)方面的制造能力。
综合来看,台湾公司的信息现在很明确:为了保证岛屿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关性,必须向技术链的顶端迈进。台湾必须更多依赖其创新,而不仅仅是提供计算机硬件和印刷电路板等商品。台湾人希望不仅仅是追赶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而是站在技术的前沿。李登辉总统的关键顾问萧万长说:“我们越是以高科技的方式运作经济,就越不依赖中国。”
在政府支持的研究实验室中,推动下一次飞跃的努力正在进行中。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实验室正在努力将台湾带到从下一代计算机显示面板和半导体材料到虚拟现实和模仿人类味觉和嗅觉的复杂传感器等领域的前沿(表,25页)。
一个巨头。与此同时,私营部门公司正在获得一些急需的实力。台湾以其众多的小型家族企业而闻名,终于拥有了一家真正的全球巨头——58亿美元的宏碁集团。同时,像Umax、Mitac国际、第一国际计算机和GVC等公司正在形成多元化的数十亿美元的力量。它们的目标是利用台湾的标志性速度和灵活性来超越更大的日本和美国竞争对手。
这些不断增长的公司开始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进行资本密集型投资,而台湾在这些领域落后于日本和韩国。五年前几乎在全球市场上没有影响力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产出去年飙升了43%,达到了44亿美元,十几家公司已拨出150亿美元在两年内上线15个新的硅晶圆厂。对研发的老旧吝啬态度也在消退,主流行业的领军人物正在为下一代产品如平板显示器提供资金。
在追求这些新产品的过程中,台湾电子产业决心复制使其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如此占主导地位的战略。正如他们在个人计算机领域通过成为其他公司的低成本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而取得成功一样,台湾的公司正在其他电子和电信设备中进行OEM工作。例如,台湾供应商制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调制解调器、光学扫描仪和局域网(LAN)电路卡。现在,台湾的工程师、组件供应商和企业家正在为发布大量OEM互联网设备、数码相机和多媒体小工具做好准备。台湾的“整个高科技基础设施几乎已完成,”曾任惠普公司高管的温科(Wen Ko)说,他现在管理着一个1.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40家当地电子公司。
台湾与美国高科技产业之间日益紧密的共生关系可能是华盛顿在美国派遣航母以缓解台海紧张局势时提到“重要战略利益”的原因之一。除了作为无晶圆厂芯片公司的重要硅谷管道外,该岛还是美国计算机巨头如康柏、苹果和惠普等的主要幕后供应商,这些公司需要大量低成本产品。AST Research Inc.的首席执行官伊恩·迪里表示,他们对台湾制造的笔记本电脑的依赖现在非常严重,以至于中国的入侵将对该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多数主要的美国制造商在一个月内将无法发货笔记本电脑,”迪里说。
“临界质量。”台湾的重要性也不会因互联网革命而减弱。宏碁的设计团队正在研究制作一款500美元的互联网终端,而其他数十家台湾公司则在尝试廉价互联网个人电脑、电视和个人数字助理的原型。甲骨文的劳伦斯·J·埃里森和太阳微系统的斯科特·G·麦克尼利最近几个月走访了台湾制造商,以激发对预算网络设备的兴趣。甲骨文亚洲在线服务总监道格拉斯·法伯表示:“台湾人拥有临界质量,可以加速互联网的发展并帮助其起飞。”
台湾在个人电脑领域做到了这一点,并在其他硬件领域重复了这一成功。以光学扫描仪为例,它涉及图像的数字化,并可以成为数字相机等领域的跳板。台湾涌现出近十家扫描仪制造商,通过将曾经昂贵的办公设备转变为可负担的商品,抢占了全球8.4亿美元市场的64%。台湾的专长在于机械工程,设计出能够快速处理文件和照片的紧凑型设备。
一个好的例子是Avision Inc.,这是一家由前施乐公司光机工程师Philip Chen于1991年创办的35名工程师公司,他是台湾扫描仪行业的奠基人。Avision为富士通有限公司制造一款售价400美元的小型进纸式彩色扫描仪。其当前的热门产品是一个扫描模块,安装在施乐的新款WorkCenter 250中,这是一款售价600美元的电话、传真、复印和扫描一体机。去年,Avision的销售额增长了250%,达到了2400万美元。现在,随着更多客户的排队,它正在增加一座新工厂,将月产量从15,000台提高到100,000台。
明星诞生。台湾公司也在努力在电信硬件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微电子科技公司成立于1982年,由八位从美国归来的台湾工程师创办,首次引起关注是在海湾战争期间,它帮助开发了有线新闻网络(CNN)在巴格达使用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现在,这家1.15亿美元的公司拥有全系列无线通信系统。MTI为农村电话网络制造数字微波系统,为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接收设备,并制造一种小型平面天线,可以在家中接收多达31个卫星电视频道。该平面天线可以与屋顶卫星天线竞争,并将在美国零售价格低于100美元。
MTI在美国市场面临困难,这是其最大市场,涉及便携式电信系统的运营损失使净利润下降了31%,降至750万美元。因此,MTI董事长Patrick H. Wang提高了研发预算,专注于新无线技术,如农村数字微波系统,这些系统特别适合亚洲的大型新兴市场。该战略是通过不断推出更小、更便宜的产品,与美国和日本竞争对手竞争,并更加重视开拓亚洲有前景的新兴市场。
即使在台湾没有自己设计影响力的领域,它也帮助外国公司将其创新确立为行业标准。由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联华电子和华邦电子等公司拥有的晶圆厂在半导体代工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位置。如果一家无晶圆厂的硅谷芯片公司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设计,它通常可以迅速在台湾投入生产,有时每月的生产量仅为几百个。如果产品成功,台湾的晶圆厂可以将生产量提升到每月100,000个。
TSMC总裁唐纳德·布鲁克斯(Donald Brooks)表示,这些代工厂使得芯片初创公司能够“跳上以每小时150英里速度行驶的货运列车”。他认为,如果没有处理美国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40%产出的台湾代工厂,像Cirrus Logic、S3和Trident这样的公司就很难如此强劲地崛起并将其芯片确立为标准。“台湾对我们至关重要,”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ESS科技公司负责人Fred S.L. Chan解释道。
ESS是美国公司对台湾依赖程度的一个很好的例子。1994年,ESS决定进军音频芯片市场。Chan让TSMC生产晶圆。当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时,ESS的16位立体声芯片迅速成为标准,该公司的销售在1995年增长了三倍,达到了1.06亿美元。现在,ESS对其新的电话设备寄予厚望,该设备将语音、数据和视频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与AT&T等竞争对手竞争。
台湾的代工厂并非不可替代。新加坡、韩国、苏格兰和美国也在增加这样的晶圆厂。如果半导体市场未能达到预期,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但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仍然很难与台湾竞争。“新公司的进入壁垒很高,学习曲线很陡峭,”Dataquest Inc.的半导体分析师Benjamin F.T. Lee表示。
台湾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市场营销。除了少数例外,台湾公司尚未证明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设计在全球市场上立足,更不用说建立新的行业标准。尽管在为一些美国最具创新性的芯片制造商提供服务方面取得了成功,例如,台湾却几乎没有自己的重要设计公司。尽管台湾制造的扫描仪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但大多数台湾品牌未能给美国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山景城(加利福尼亚)影像公司Storm Software Inc.的董事长威廉·克劳斯表示:“他们设计东西太快了,”他说。“所以当他们试图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时,他们就失败了。”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大多数台湾公司规模太小,无法在美国承担广泛的产品开发和分销网络,而美国才是真正的市场。此外,他们也太胆怯,无法将市场营销的重任交给美国专家。另一个问题是台湾在软件方面相对薄弱,而软件在图像和文档处理业务中至关重要。
这一切开始发生变化。宏碁在打破台湾轻量级、无名克隆者的声誉方面做得最多。在美国市场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宏碁终于在去年凭借其轮廓优美的炭灰色家用电脑Aspire取得了重大成功。宏碁现在在美国计算机销售中排名第七。宏碁还挑战了台湾家族主导的商业环境永远无法产生与日立、索尼和三星等公司相媲美的世界级电子巨头的神话。宏碁现在拥有多个主要部门,生产从芯片和显示器到传真机和手机的各种产品。董事长施振荣的目标是:到2000年将集团收入翻倍,达到100亿美元。
克隆者的天堂。宏碁的成功催生了一批模仿者。首先是国际计算机公司,它作为全球主板供应商崭露头角,现在成为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之一,而其姐妹公司则生产薄膜晶体管液晶屏和内存芯片。GVC公司是调制解调器、主板和笔记本电脑的领导者,旨在通过多元化进入无线传真调制解调器、多媒体卡、掌中宝电脑和显示器,成为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综合企业。它甚至计划通过建立自己的芯片工厂来实现更大的自给自足。副财务经理Dave C.K. Hsu说:“我们正在走宏碁的道路。”
也许最雄心勃勃的潜在巨头是Umax集团,全球第二大光学扫描仪生产商,仅次于惠普。为了进入芯片业务,它在1994年与三菱电机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座价值10亿美元的16兆位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芯片工厂。然后它接管了位于加州桑尼维尔的Radius公司,该公司是第一批获得苹果电脑公司许可制造克隆机的计算机公司之一。Umax董事长Frank Huang希望这笔交易能导致与苹果的全面战略联盟,生产一系列价格合理的计算机产品,他表示,如果苹果能找到合作伙伴生产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产品,可能会东山再起。“为了重生,苹果不能自己设计所有东西,”Huang说。“它需要台湾。”
为了不落后,宏碁计划进行更广泛的多元化——目标是成为21世纪的多媒体巨头。除了计算机、微电子和外设业务外,宏碁还增加了电信和消费电器部门。现在,宏碁已经通过Aspire进入美国家庭,公司希望在消费电器领域巩固其地位。
在即将到来的数字革命中,台湾人声称即使是日本人也可能需要向他们寻求技术帮助。“应用范围如此广泛,他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宏碁高级副总裁黄志明说。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宏碁计划推出数字视频光盘播放器、电脑电视、视频电话和其他自有品牌的小工具。其研发实验室也在努力开发用于访问互联网的设备原型,包括简易终端、可上网的电视和机顶盒。
正如台湾政府试图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保持微妙的平衡,台湾科技公司也在试图向中国销售并利用其巨大的技术资源——但不想被困住。在北京和台北之间的紧张局势之前,台湾工业与中国的整合被视为对双方都有利。台湾公司已经将大量的主板、显示器和键盘生产转移到中国。根据Dataquest的估计,去年三分之一的台湾电脑是在中国组装的。许多在大陆拥有大型工程团队的公司甚至向政府请愿,希望能让中国工程师更容易地在台湾工作。
这种势头至少目前已经停滞不前。几家电脑制造商表示,他们对北京感到非常厌恶,因此将搁置重大新投资,而是考虑菲律宾等国家,甚至是美国。“突然之间,远离中国的多元化变得非常重要,”一家领先电脑公司的总裁说。其他台湾商人则认为,尽快使关系回到正轨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目前,这些公司对他们的客户不会离开充满信心——如果没有其他原因,那是因为几乎没有替代选择。这正是台湾希望保持的状态,无论中国做什么。其他亚洲制造中心,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缺乏足够的熟练工程师。韩国和日本的灵活性也不够。而中国的沿海城市似乎还需要几年才能赶上台湾的高科技基础设施。因此,即使台湾的电子专家感到紧张,但他们继续向技术顶峰冲刺的可能性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