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近距离接触 - 彭博社
Joyce Barnathan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会议的江泽民总统显得和蔼可亲,像个长辈。他与每位访客握手并合影留念。这本应是一个小型《商业周刊》团队的礼节性拜访,仅此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江泽民随意地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坦诚谈话,谈及他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必须走的微妙路线。
虽然许多人认为中国领导人是强硬和教条的,但69岁的江泽民在个人面前并不是这样的。他显得放松,甚至有些谦逊。他还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态度,这与外界对他掌握权力不稳的看法相悖。作为邓小平亲自挑选的接班人,江泽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巨大的经济变革时期保持社会稳定。他还必须维持关键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军方,这可能导致中国在台湾和其他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但江泽民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位置的担忧。他甚至对李鹏总理进行了抨击,称总理“必须自我批评”,因为他允许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0%,而不是他预测的10%。江泽民还批评中国领导人花太多时间聚会,而在严肃事务上投入的时间不够。
竞争利益。随着江泽民的发言,一个充满竞争利益集团的中国社会的画面逐渐浮现。所有人都在向总统游说以获取资源和支持。他表示,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管理一个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巨大的国家。因为他必须平衡富裕和贫困省份的竞争利益,江泽民说:“我必须始终戴上保守的帽子。”
江的一大担忧是通货膨胀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他明确表示,他愿意将经济增长降低到1996年政府8%的目标以下,以控制通货膨胀。但他预测增长“很可能”会超过这个目标。不过,他说,通货膨胀仅为7.7%,“今年,总理不必自我批评,因为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作为国家元首,江必须特别小心不要显得偏袒他的家乡上海——中国的商业中心——而忽视其他城市和地区。但是,在讨论国有工厂的过度就业问题时,他似乎透露出对家乡的偏见。他将东北的过时的鞍山钢铁厂(有520,000名工人)与上海现代的宝山钢铁厂(仅雇佣30,000名工人)进行比较。他说,两者“每年生产相同数量的钢铁”——但显然,上海的效率要高得多。
文化空白。他以鞍山的案例来展示现代化经济是多么困难。当地对缩减这个过时工厂的抵制非常强烈。江说,“市政府和公共安全局的领导反对精简”劳动力,因为他们不想出现失业问题。
当他不担心通货膨胀和就业时,江表示,他忙于试图填补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几近消亡而产生的文化空白。他认为,今天的许多领导人缺乏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宏观视野。
他说他现在正在学习“历史以弥补我知识的不足”——这是他对其他人的一个例子。“我总是对我们的部长们说:‘少去卡拉OK,多学习历史和文学。’”引用孔子的话,江补充道:“学习使人明白自己有多无知。”然后,在江用英语说“再见”后,来访者离开了,但对中国最高领导人有了更人性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