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东亚巨头是否正在减速? - 彭博社
bloomberg
从首尔到新加坡,习惯于认为自己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亚洲人开始感到疑惑。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亚洲四小龙突然报告出口急剧放缓,国际收支恶化,以及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下调。在韩国,财政部长因创纪录的上半年国际收支赤字93亿美元被迫辞职。在泰国,1995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长从23.4%骤降至4.4%,预计到年底国际收支缺口将达到150亿美元。在中国,出口在1994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32%和23%后,实际上下降了8%。
经济衰退加剧了经济学家之间的辩论。一些西方人,如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该地区在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寻找增长方面遇到了困难。他们认为,资本投资和大规模动员工人的巨大收益已经结束。但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衰退可以用周期性因素来解释,例如货币波动、半导体价格暴跌和中国的政策变化。他们预测,亚洲经济明年应该会恢复活力。
当然,现在说东亚经济引擎已经结束为时尚早。不过,当亚洲人展望未来时,他们应该意识到以出口为导向的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一个问题是下一代产业的产能过剩。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依赖石化、汽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等行业在失去服装、鞋类和玩具等领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后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韩国和台湾正急于追赶日本。而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则争相成为下一个韩国和台湾。
但东亚的技术官僚可能计算错误。显然,他们已经超出了全球需求。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过于急于假设日本和西方会放弃这些行业。韩国面临的困境无疑不会令人鼓舞。一些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是半导体、石化和钢铁,这些行业在1995年的出口中占28%。韩国工业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的研究员李京淑表示:“过剩供应拉低了价格。”
确实,很少有人预料到导致今年内存芯片价格暴跌60%的需求下降。但即使需求回升,价格也会受到新加坡和台湾大量晶圆厂建设的压制。在汽车行业,现代、大发、三星和起亚正在提高产量。但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在争夺成为亚洲新的出口基地,增加的产能超过了市场的吸收能力。在电信设备和计算机外设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郭国权表示:“过剩产能变得显而易见。最终,将会出现洗牌。”
日元再次。对日元的误判是东亚虎国过度扩张的一个原因。当去年日元兑美元汇率达到80时,甚至许多日本公司也将生产转移到该地区的其他地方。但自那时以来,韩国、台湾、泰国和中国的美元挂钩货币对日元的汇率已上涨超过20%。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日本重新启动,日元将反弹,东亚的出口困境将消失。此外,大多数虎国可能会通过扩大货币篮子以包含更多日元来为自己提供缓冲。但东京德意志银行资本市场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S·库尔蒂斯认为,这种波动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由于企业重组,日本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放弃太多的工业基础。库尔蒂斯说:“日本人在过去四年里并没有自顾自地沉迷于内心。” “他们已经削减了成本。”
如果韩国尽管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巨大的工业集团和十年的高端出口经验,仍然难以与更便宜的日本竞争,这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最好将更多的工业政策集中在消费者身上,而不是指望外国市场来消化他们的过剩产出。今年夏天的出口放缓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如果超级工厂以同样的速度继续建设,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剧烈的洗牌相比,这可能显得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