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保持“创造某物”而奋斗 - 彭博社
Bruce Einhorn
几个月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政府为林华生的思想和资金展开了一场竞标战。作为Packard Bell NEC Inc.亚太区的常务董事,林将在决定这家总部位于萨克拉门托的个人电脑巨头将在东南亚建立一个2000名工人的组装厂时发挥关键作用。12月10日,Packard Bell选择了马来西亚的槟城。马来西亚方面提供了一个优厚的交易,包括以每平方英尺仅5美元的价格租赁这个40万平方英尺的综合体土地,租期为60年。林表示,新加坡的土地将“贵40到50倍”。
失去竞标是新加坡面临的新挑战的一个标志。在将自己建设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电子制造和工程中心之一,吸引了摩托罗拉、惠普和索尼等电子巨头后,这个精心管理的岛国发现自己在与低成本邻国竞争新投资时变得更加困难。Packard Bell只是一次失利。过去一年,竞争对手马来西亚还吸引了戴尔电脑公司和磁盘驱动器制造商Iomega公司的大额投资。其他公司,如IBM和台湾的宏碁公司,则选择了泰国和菲律宾。
新加坡并没有放弃。它正在向研发项目投入数十亿,增强本地产业的努力,并为跨国公司提供更优厚的激励,以吸引高端电子生产。原因在于电子产品对经济至关重要。半导体、计算机和磁盘驱动器等产品占新加坡600亿美元非石油出口的70%。跨国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产出。尽管全球电子行业的低迷使新加坡今年的出口增长降至4%,而1995年为14%,1994年为23%,规划者们仍然寄希望于明年强劲反弹,以使经济回到正轨。
中年人。此外,政府官员决心防止不断上涨的成本摧毁他们的制造业基础。这在香港等老虎经济体中已经发生,生产已转移到中国。此外,随着三个月内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首相吴作栋的政府不希望看到中年工人失去工作,他们可能无法开始新的职业。因此,尽管规划者继续宣称新加坡的未来在于金融服务和通讯等知识产业,但他们仍然希望制造业至少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四分之一。“我们仍然想要制造一些东西,”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总经理何孟杰说,该机构负责促进工业发展。“我们不想只是处理文件。”
为了保持竞争力,新加坡正在加大工业补贴力度。去年九月,政府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8.5亿美元用于科学和技术发展,包括对跨国公司的研究补助。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新加坡最近帮助资助了索尼精密工程部门的5100万美元研发设施,以开发信息技术产业的组件。上个月,朗讯科技获得了一项新商业通讯研发中心的补助。
新加坡一流的设施和支持性的官僚体系仍然吸引着一些投资。康柏计算机公司最近完成了其六年历史的个人电脑工厂的1亿美元扩建。去年十一月,3Com公司宣布了一项7000万美元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测试和培训设施。官员们“寻找与您合作的方式,”3Com制造副总裁兰迪·赫夫纳评论道。
新加坡应该能够在半导体领域自给自足,在这里它已经开辟了作为芯片组装地点和硅晶圆生产商的角色。得益于政府的深厚财力,包括7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帮助资助了与德州仪器公司和佳能公司的合作,并试图吸引多达20家晶圆制造厂。
本土发展。另一个政府战略是试图培养更多本地公司,减少对跨国公司的依赖,因为这些公司可能会因成本上升而逃离。政府有几个项目来支持有前途的本土公司。但到目前为止,成绩喜忧参半。以Goldtron有限公司为例。Goldtron最初为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如希捷提供组件,后来多元化发展自己的电信设备产品线。它拥有超过100名工程师设计廉价的细分市场产品,如配有泰语、柬埔寨语、蒙古语和中文的寻呼机。
但电信业务一直很艰难。1994年,利润下降了10%,降至1650万美元,销售额为4亿美元。而1995年的业绩预计不会更好,Goldtron的股票也在低迷。执行主席S.K. Ong,同时也是政府贸易发展局电子委员会的主席,认为新加坡在亚洲“可以与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竞争”,但其公司规模太小,无法在研发上投入足够的资金。“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说。
新加坡计算机外设制造商的困境突显了这个问题。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和Aztech系统有限公司曾被评为全球最大的声音附加板制造商,但两者都遭遇了挫折。一个原因是:曾经从新加坡购买的客户,如大型台湾PC公司,现在自己生产多媒体电路板。在本地PC制造商中,IPC公司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遭受重大损失后,缩减了推出自有品牌的计划。“作为一个中间参与者是很困难的,”新加坡数据咨询公司分析师Janardan Menon说。
因此,新加坡的电子行业仍然依赖跨国公司。而来自东南亚邻国的竞争正在加剧。槟城已经成为新的热门电脑中心。去年底,戴尔开设了一个巨大的综合体,作为亚太地区的组装、营销和服务基地。戴尔亚太区总裁菲尔·凯利表示:“因为一半的零部件供应商就在附近,我在槟城轻松节省了一天。”
一些分析师认为政府正在进行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新加坡为什么需要制造任何东西?”博斯、艾伦和汉密尔顿的顾问罗伯特·C·莫勒问道,他认为服务领域有很大的潜力。他称新加坡的政策“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但对许多官员来说,保持制造业强国是主权问题。未来可能在服务业。但目前,官员们决心让新加坡人继续制造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