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硕士? - 彭博社
bloomberg
王传福最近有点困。这个37岁的中国工程师一直在往返于美国,寻求比亚迪公司的投资者。这个公司是王在七年前在深圳创办的,专注于制造手机电池,现在雇佣了17,000名员工,市值达到10亿美元。
然而,这并不是王所宣传的故事。比亚迪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首个主要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想法,但面临的挑战如此之多,以至于大多数汽车巨头都放弃了。最重要的是,这需要制定新的标准,以实现技术和制造的突破,从而大幅降低电池的高昂成本。“许多公司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技术,”王说。“但我们拥有行业内最强的研发团队。我们有更深的理解。”
有人说王是个有远见的人。也有人称他为鲁莽。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运动的一部分,这个运动吸引了其他亚洲国家,并在太平洋两岸引发了震动。中国希望利用散布在亚洲和西方的人力和财力资源,重新塑造自己成为创新的家园——以及将被全球采纳的技术标准的源泉。作为个人电脑、电视和DVD播放器的生产中心,这个国家现在渴望缩小与韩国和日本的技术差距。它的目标是在2008年实现这一点,当时北京将主办奥运会。而且,除了声望之外,还有更多的利益:随着伊拉克战争的持续,北京的将军们决心通过电子武器来提升他们的军事力量,以预防未来来自美国的任何威胁。
为了提高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地位,中国正在追求一种潜在的风险策略。政府正在向那些提出本土替代微软软件(MSFT )、英特尔微处理器(INTC )、思科路由器(CSCO )以及其他构成信息经济基础的标准的公司提供补贴和其他优惠。双重风险在于,中国可能会疏远其依赖的跨国公司以获取技术转让,同时其对原创性的关注可能会分散当地公司在低成本制造方面的优势。尽管如此,为了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专利费支付并奖励本地创新者,北京似乎决心为从数字电视和DVD播放器到下一代手机的所有产品设定全球标准。
该地区的许多人相信,北京的战略最终会成功。尽管最优秀的中国公司仍然远远落后于索尼公司(SNE )和三星集团,但这种情况可能会迅速改变。“中国将从技术的接受方转变为技术的产生方,”飞利浦在上海的首席技术官弗朗斯·范·恩佩尔预测。
中国在创建本土标准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国有的达唐移动与德国西门子(SI )合作开发的第三代手机标准TD-SCDMA。一些行业专家表示,按照这些规格制造的手机在密集人口区域的数据传输能力优于按照欧洲和日本(W-CDMA)以及美国(CDMA 2000)标准制造的手机,同时消耗更少的电力。但达唐在北京的首席运营官唐阮表示,这一新标准对中国还有更大的吸引力:避免支付中国必须向拥有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支付的现有蜂窝系统的专利费。
未来规避这些支付的唯一方法是北京支持国内标准。尽管许多西方高管预测中国的标准会失败,但唐相信TD-SCDMA将在中国赢得30%的市场份额,并在明年推出后在海外再赢得10%。
这可能并非不切实际。“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因此一旦中国政府设定了标准,它将成为世界标准,”韩国SK电信公司副董事长赵正南观察到。无论最终是TD-SCDMA还是其他地方的混合标准,原则上可能是正确的,IBM全球电信部门副总裁Rich Stomp表示。他认为,“在几年内,我们将看到来自中国的标准被世界其他地方采纳。”
消费电子是中国希望创造独特知识产权的另一个领域。它依靠当地企业的帮助,例如国内第三大电视制造商和DVD播放器的顶级生产商创维多媒体国际有限公司。创维属于一个由20多家中国公司组成的上海财团,正在开发“增强视频光盘”(EVD)播放器。EVD论坛希望取代当前的DVD标准。这并不容易,但即使是部分成功对创维38岁的首席执行官刘汉辉来说也是甜蜜的。这将大幅减少创维目前支付给日本竞争对手的版权费用。“如果索尼和飞利浦想要销售EVD,他们将需要向EVD论坛支付许可费,”刘说。
如果中国成功推出重要的新标准,将会带来许多次要的好处。例如,这种技术领导力可能会刺激半导体设计企业的增长,这些企业通常享有比中国迄今为止建立的合同芯片制造设施更高的利润率。标准与设计的协同效应是真实的:北京计划支持一种新的数字电视标准,而国有的深圳市微电子公司已经在为新的机顶盒设计电路。
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在世界舞台上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参与者。但去年,北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七个设计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结果可能会很快显现。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 Corp.表示,设计收入已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此外,该行业正日益与台湾的更成熟的同行整合。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个“ Greater China”芯片设计产业将在大约六年内超过北美,占全球收入的40%,根据iSuppli的说法。
仅在大陆,中国国家支持的芯片设计工作范围令人印象深刻。去年,中国科学院推出了一款自主研发的微处理器,名为“龙芯”。现在,北京的工程师正在完善该设计,目标是推出一种低成本的微处理器,他们希望这种处理器能像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在个人电脑中一样,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而在三月,上海的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了首个本地开发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这是一种用于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芯片。如今,这类芯片主要由德州仪器公司和其他西方公司供应。
在计算机软件领域设定标准也是政府的目标。正如在芯片设计中一样,北京正在努力缩小与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2001年,中国公司的软件出口仅为7.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公司外包的编程工作。到2005年,北京希望将软件出口提高到50亿美元。
为了克服软件工程师的短缺,北京启动了一项24亿美元的计划,开设35所软件学院。至少一个目标是开发原创的PC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当然,北京无法决定这些产品的成功与否,但国家的巨大规模带来了一些优势。“超越所有人只是时间问题”,戴尔计算机公司(DELL)亚太区总裁威廉·阿梅里奥说,“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市场。如果本土软件可用,北京将期望在中国的PC上预装这些软件——而像戴尔这样的公司将没有抵制北京意愿的动力。
中国的军事领导人尤其希望在软件方面更加自给自足,惠普公司(HPQ)中国和香港行业标准服务器部门负责人杰瑞·黄表示。当涉及到加密和其他安全用途时,“中国在这方面领先或与发达国家持平,”他说,并补充说,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们是“最早采用Linux的人之一,从零开始构建系统。”解放军积极推动Linux的一个原因是,根据美国法律,向中国销售超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受到限制。Linux为传统超级计算提供了替代方案。“他们正在使用Linux进行大规模集群——在一个系统中有超过100台服务器[协同工作],”黄说。
许多因素可能会抑制中国成为技术先锋的努力,包括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在中国以外的品牌认知度。即使在芯片领域,这是中国的强项,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北京寄希望于与台湾芯片产业的更大整合,以顺利通往芯片设计的丰厚未来。但台湾自身也在努力跟上英特尔和IBM等行业领导者的步伐(框)。北京面临的风险是,可能会投入大量资源于本土标准,而这些标准在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同时未能升级国家至关重要的制造基础。即使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如iSuppli预测的那样在2006年前迅速发展,“大多数本地集成电路公司与主要外国同行之间仍将存在两代技术的差距,”最近的iSuppli报告指出。
中国的短板给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喘息之机。尽管韩国和日本依赖中国作为制造基地和市场,但他们并不希望在电子、软件以及纳米技术等新兴领域与中国竞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努力保持在巨头前面几步的斗争必将激励中国最优秀的人才追求更高的目标。这场创新军备竞赛中涌现出的发明、技术标准和科学思想将不可避免地重新排列亚洲及其边界内外的企业等级。
布鲁斯·艾因霍恩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