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热门新闻:实体银行 - 彭博社
bloomberg
当美国银行公司(BAC)在一月于芝加哥金融区的拉萨尔街开设其第一家分行时,气氛十分欢快。银行邀请首席执行官肯尼斯·D·刘易斯,并让市长理查德·M·达利剪下用20美元钞票制成的彩带。
在欢庆的背后,这是一场零售银行战斗的第一声炮响,今年将在风城及其周边开设数十家新分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银行计划开设50家分行。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互助银行(WM)也准备入侵。它计划在今年6月开始开设70家分行。与此同时,当地市场领导者银行一号公司(ONE)并没有坐以待毙。自1999年以来关闭的分行数量超过开设的分行后,它在2002年下半年增加了7家,今年计划开设13家,并且在2004年有15家在筹备中。“银行们一个接一个地争相发布公告,”伊利诺伊州银行家协会的高管琳达·科赫说。“如果消费者不喜欢他们的银行,他们可以走到街对面。”
芝加哥似乎是分行繁荣的中心,但新的分行正在全国各地的街角和购物中心涌现,尤其是在高增长的阳光带州。在近十年几乎没有增加分行后,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沃乔维亚公司计划在今年和明年全国开设90家分行,其中包括在一个主要战场——纽约市开设10家。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银行一号计划今年开设65家,明年超过100家。“我们正在积极购买我们想要进入的地点的土地,”美国银行消费者银行业务的总裁利亚姆·E·麦基说,他预计到明年年底将在全国开设至少350家分行。
这与互联网繁荣时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大银行宣称分支银行已经死去,并积极投资于技术。他们希望将客户引导到他们的新电子系统,并减少昂贵的实体店面。因此,他们在呼叫中心和网站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在杂货店和折扣店开设了成本较低的小型分支。
例如,七年来,第一银行通过对任何涉及出纳的交易收取3美元的费用来劝阻客户光顾其分支。同时,它在WingspanBank.com上投资了1.5亿美元,这是其独立的互联网银行。美国银行在芝加哥有很大的存在,直到1998年,它决定出售其在杂货店内的76个分支。而一系列的银行合并将重点放在关闭而不是开设分支上。“在1990年代中期,业界对未来是否需要分支银行存在疑问,”沃乔维亚的零售和批发银行负责人本·詹金斯说。
这个问题现在不再存在。尽管在线选项日益增多,客户仍然在分支机构开设80%的新支票和储蓄账户。在经历了十年的缓慢增长后,存款年增长率为3%,银行现在正从股市下跌中受益,因为客户将资金存入银行,推动过去两年存款增长了6%。当市场回暖时,这一趋势可能会逆转,但银行相信它们的分支将保持盈利,因为监管变化现在允许它们推销各种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产品——而这通常是面对面的。全方位服务分支的另一个理由:选择小型分支的银行看到很多支票兑现和现金提取,但收入却不多。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富国银行(WFC)就是一个例子,它已经放弃了这一策略。更重要的是,大银行看到那些扩展而不是缩减分支网络的小银行正在吞噬更大份额的存款增长。
在新泽西州的樱桃山,Commerce Bancorp Inc.(CBH),在过去五年中从一家小型银行发展成为一家中型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了三倍,达到了224个——资产从55亿美元增长到170亿美元。创始人兼董事长维农·W·希尔二世表示,他开始时更像是一位希望向每位客户销售尽可能多产品的零售商,而不是试图削减成本的银行家。因此,Commerce Bank借鉴了零售商的最佳做法,强调客户服务,确保分支机构每周七天开放,并确保它们具有温馨、明亮的外观。结果:Commerce的分支机构去年平均每个新开设了889个支票账户,而美国银行则表示仅获得了126个。
显然,所有这些分支机构如果不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走业务,是无法让他们的出纳员忙碌的。“主导银行将捍卫他们的领地,”摩根大通的区域银行集团负责人哈罗德·波特说。为了应对芝加哥的冲击,银行一号去年秋天终于取消了3美元的出纳费。“在我们的新模式中,我们希望与客户交流,而我们意识到向他们收费来进入我们的商店是没有意义的,”零售银行首席执行官查尔斯·W·沙夫说。
随着银行重新发现分支业务,他们花更多时间考虑应该是什么样子。华盛顿互助银行(WaMu)在2000年开设了16个外观截然不同的分支机构,开创了这一趋势,设有模特,就像服装店一样,在咖啡馆式的环境中提供咖啡,并为孩子们提供游乐区。没有绳索将客户与员工隔开,而是设置了出纳亭,而不是传统的办公桌。在拉斯维加斯,这些新分支机构的客户平均每人注册了大约五个银行产品——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该银行表示,拉斯维加斯的分支机构在18个月内实现盈利,而标准分支机构通常需要五年。WaMu去年开设了144个分支机构,并计划在今年开设230个。
新技术传统上结束了分支机构的狂欢——首先是在80年代初出现的自动取款机,然后是在90年代末的互联网。这一次,制动的原因可能更简单:银行可能只是没有街角可用了。
作者:帕拉维·戈戈伊,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