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中国的顺风车上欢快行驶 - 彭博社
bloomberg
不久前,日本公司对中国崛起的前景深感忧虑。评论人士认为,高工资的日本工人根本无法与中国同行竞争。像TCL通讯设备和海尔集团这样的大陆新兴企业频频出现在杂志封面上,成为索尼(SNE)、松下和NEC等公司的竞争对手。政治家们为 空心化 -- 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的空心化而感到焦虑。这一切似乎都得出了一个看似不可避免的结论:日本作为亚洲经济中心的日子屈指可数。
如今,日本的企业和政治精英们唱着不同的调子。中国不再是敌人,而越来越像是救世主,推动着日本十年来首次持续的经济复苏。2月18日,日本报告称,其经济在10月至12月季度实现了7%的年化增长,这是连续第四个季度扩张,也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企业盈利的反弹、资本支出和出口的复苏,甚至是国内通缩困扰的缓解,都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超高速增长。2003年,对大陆的出口——包括从钢铁到手机的所有产品——创下了44%的历史新高,达600亿美元。“你以前听到的关于中国的恐慌言论完全消失了,”东京的雷曼兄弟公司(LEH)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感叹道。
当然,美国仍然很重要,日本国内消费也同样重要。但是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去年下降了10%,而国内消费刚刚恢复。因此,展望未来,中国可能将成为日本扩张的关键驱动力。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可能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根据东京巴克莱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山崎守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03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2.7%的增长中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目前,中国经济对日本的贡献大于美国,”他说。
**长期风险。**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日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担忧。中国似乎注定将在未来10年内超过日本的经济产出,许多中国公司可能会将日本竞争对手从其王座上击落。而且,日本的复苏远未得到保证:它仍然是病态银行、低生产力以及七大工业化国家中政府债务负担最高的国家。此外,对中国的新依赖意味着,如果一些人担心的那样,过热的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局面将迅速结束。
不过,目前来看,中国更像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大量制造工业设备的公司正在看到其收益激增,得益于来自中国的需求。例如,建筑设备制造商小松有限公司表示,截止到12月的九个月内,其营业利润飙升89%,达到3.96亿美元,这得益于对中国销售的翻倍增长。这样的数字帮助推动了日本工业生产指数在10月至12月季度上升了3.6%,是16年来的最佳表现。
中国甚至在帮助击败日本长期以来的梦魇:通货紧缩。随着中国建造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铁路和高速公路,对钢铁和原材料的需求激增。例如,热轧钢卷的价格去年上涨了16%,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建筑热潮。这帮助推动了日本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在1月份上涨了0.1%,这是两年多以来的首次上涨。这也转化为像JFE控股公司这样的公司的利润,JFE是去年由顶级钢铁生产商川崎钢铁和NKK成立的合资企业。JFE去年在中国销售了20%的产量,预计其在截至3月的财年中收益将增长30%,达到20亿美元。现在该公司正在加倍押注中国:在9月份,JFE与广州钢铁企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生产镀锌钢板。
高端电子产品。 很快,JFE的许多中国客户可能会与其国内客户非常相似。尽管他们在这场竞争中起步较晚,但日本汽车制造商在2003年看到他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0%,现在他们正急于在中国制造。丰田汽车公司去年四月与中国一汽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在中国生产四款车型。而日产汽车公司(NSANY)在2002年同意向东风汽车公司投资10亿美元成立合资企业。该公司计划到2006年在展厅中推出六款本地生产的日产车型,并希望到2007年将两个品牌在中国的销量翻倍,达到620,000辆。“中国将成为日产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前日产高管中村胜美预测,他被派往管理该合资企业。
即使是日本的电子制造商也在充分利用显然来自低成本中国生产商的挑战。例如,松下电器产业公司(MC )知道它无法与那些以无法击败的价格生产相对简单的白色家电(如微波炉和冰箱)的低成本中国公司竞争。因此,松下转而专注于更高端的产品,如DVD录音机、等离子显示器和手机。这一策略正在取得成效:松下去年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了30%,达到了57亿美元,因为中国消费者抢购了其摄像手机,而企业客户则购买了其手机和蜂窝基站的组件。
电子巨头们也发现,一种尺寸不再适合所有国家,即使是对于电视和手机等小玩意儿。因此,夏普公司(SHCAY )去年在上海开设了一个消费电子研究中心,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并设计符合他们口味的产品。到6月,它预计将拥有大约100名本地设计师和其他员工。而NEC公司(NIPNY )在2月2日推出了一款摄像手机——它声称是世界上最轻和最薄的,大小不比信用卡大——专门为迎合富有中国消费者的前卫品味而开发。
当然,当某个中国竞争对手具备制造这种小玩意儿的工程和市场智慧时,对日本来说将是一个残酷的日子。各类公司将面临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就像今天他们面临来自三星电子等新兴世界巨头的竞争一样。但目前,中国对日本产品的贪婪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在满足之前,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美好的友谊的基础。
由布赖恩·布雷默和田代宏子在东京撰写,德克斯特·罗伯茨在中国十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