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审视中国的每一步 - 彭博社
bloomberg
作者:大卫·科恩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成熟期,世界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一个例子是:全球对十月底发生的两件事件的反应。关于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从第二季度的9.6%降至9.1%的报告,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动。
但真正让人瞩目的是中国人民银行(PBOC)将国家的一年期基准利率提高了27个基点,达到5.58%——这是九年来的首次加息。由于中国的巨大需求,商品供应商的股票在这一年中一直受到提振,但现在由于对中国快速增长可能开始放缓的担忧而暴跌。
许多分析师曾呼吁加息,以维持积极的实际利率,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在七月和八月期间年增长率达到了5.3%。这比2003年的年化1.2%有所上升——标志着七年来最广泛的通货膨胀。但这一举动让人感到意外。尽管自那时以来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但反应同样出乎意料。
超越所有人。
这里发生了什么?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快速崛起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上个月,中国财政官员在华盛顿首次作为受邀嘉宾出席G-7会议,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当然,这一发展并不算新。过去20年中,中国的实际GDP平均增长近10%。即使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这一增速也远远超过了这一时期内的任何其他主要经济体。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的崛起。从1993年到2003年,出口增长(以名义美元计)年均接近17%,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成为第四大出口国。中国现在是日本、澳大利亚和许多其他亚洲经济体出口的第二大客户,仅次于美国。
巨额美元购买。
推动这一增长的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包括对曾经是共产党统治核心的数万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结果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大量涌入——2002年达到527亿美元——使该国在这一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争夺全球领导地位。2003年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外国和私人投资者被允许购买政府之前拒绝出售的大型企业的控股权。
中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增长,加上低工资和生产成本的吸引力,已不再被世界舞台上的任何企业所忽视。这就是为什么电子、通信设备以及化工和机械制造商纷纷向大陆引入新的生产技术。
或许今年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国货币人民币,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为了在大量资本流入和持续的适度经常账户盈余面前维持这一固定汇率,中国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了大量美元购买。到9月,其外汇储备达到了514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成为美元储备的第二大持有者。
货币压力。
资本流入在最近的国际收支顺差中占据了更大份额,2003年商品贸易顺差为257亿美元。这与去年1170亿美元的储备积累以及2004年前九个月39亿美元的温和贸易顺差相比,当时中国增加了1110亿美元的储备。
这些总数掩盖了与美国之间巨大的双边贸易顺差(2003年为1240亿美元),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与其亚洲邻国(日本除外)之间的贸易逆差所抵消。与原材料进口一起,这一逆差反映了中国从亚洲邻国进口组件进行组装,并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之间的失衡是美国与整个亚洲之间逆差的代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允许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升值,以调整其国际收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元-人民币的固定汇率在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到欢迎,当时中国通过在许多邻国贬值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帮助遏制了不稳定局势。——大卫·科恩
在亚洲引发涟漪?
中国官员现在暗示将在“中长期”内朝着灵活性发展,但明确拒绝给出时间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可能有助于缓解近期进口商品价格通胀压力,同时在当前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对国内就业构成的威胁不大。
在接下来的六到九个月内,似乎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整,可能以允许人民币在与美元的区间内波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简单地重新评估汇率。
其他亚洲国家正在密切关注。如果中国允许其货币对美元略微升值,这可能会使其他国家能够容忍自己货币的某些升值。在过去一年中,许多国家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了大量干预,购买美元以防止自己货币的升值——出于对失去对中国竞争力的恐惧。
降温效应。
对亚洲货币相对于美元的一般升值将被视为纠正不可持续的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适当方式,而这正是全球主要的贸易失衡。
允许人民币升值也可能有助于中国努力降温其炙手可热的经济。在最近的加息之前,抑制过热的努力主要采取了中央政府控制的形式,以遏制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市场以及钢铁、铝和水泥行业。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了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措施。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为GDP增长率已从2003年第四季度的9.9%降至同比9.1%。预计2004年的年增长率仍将与去年的9.3%持平,但预测显示其在2005年将降至8%。
市场解决方案。
中国政策制定者似乎在通货膨胀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温和的进展。9月份的CPI同比增长率降至5.2%,低于7-8月的5.3%。截至9月,剔除食品的CPI同比上涨了0.7%——按任何标准来看,这都是温和的。
加息可以被视为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最终风险的谨慎步骤。但许多分析师已经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内利率将至少上调一个百分点。单次加息27个基点几乎不足以冷却如此强劲的经济。
此次加息还象征着政策组合向更市场导向机制和更受欢迎的——而不是粗暴的——行政措施的转变。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避免加息,部分原因是担心这会伤害脆弱的国有企业。
不受债务影响。
现在中国中央银行已经采取行动,担忧加息试图冷却过热行业可能在近期投资浪潮之后产生新一轮不良贷款。这可能对银行业造成不稳定,并可能成为触发经济“硬着陆”的最坏情况之一。然而,政府财政似乎足够健康,可以继续提供银行业所需的任何资本注入。
评级机构惠誉指出,年均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占GDP的3%到4%以及高水平的国内储蓄使中国能够在不增加外部债务义务的情况下融资增长。这些义务仍然较低,占GDP的14%。这使中国与在1990年代末经历金融危机的亚洲经济体区分开来,那些经济体在投资和信贷增长的繁荣之后遭遇危机。同时,飙升的外汇储备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流动性。
一个重要的要点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非常稳定。它在1997-98年亚洲经济危机期间继续繁荣(尽管相对于贬值的地区货币失去了竞争力)。而且在2000-01年期间,许多贸易伙伴经历的周期性下滑中,经济扩张也保持了下去。
一个重要的引擎。
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中国避免可能波及整个亚洲依赖出口经济体的硬着陆的前景是合理的。
但它的政策举措正如从未有过的那样受到关注和评估。随着中国越来越被视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市场开始像对待其他全球经济强国一样对待其经济数据和政策举措。
科恩是 行动经济学 的亚洲经济预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