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实的可靠性如何? - 彭博社
bloomberg
在11月16日,正当印度刚刚结束印度教新年庆祝活动时,该国的商业界开始热议。石化巨头信实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穆凯什·D·安巴尼告诉当地的CNBC分台,信实面临“所有权问题”。这一声明似乎证实了关于安巴尼与其兄弟阿尼尔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的长期传闻。两人在两年前接管了公司,此前他们的父亲、信实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
安巴尼的话在印度引起了轩然大波,信实被外国投资者视为该国工业的代表。信实工业作为旗舰公司,其股票在一天内下跌了3.4%。该集团的市值下降了5.5亿美元,使孟买敏感指数的基准下滑了整整一个百分点。最终,在11月22日,穆凯什·安巴尼收回了他的声明,称他所指的是未来的业务,并表示他的父亲“在生前已解决了与信实相关的所有所有权问题。”当股票刚开始恢复时,自1977年以来一直担任信实董事的M·L·巴克塔宣布辞去董事会职务。
这使得印度期待安巴尼家族大院内更多戏剧性的进展。这个国家被这个强大而神秘的家族的不满信号所吸引。问题在于这是否只是兄弟间的争吵,能够修复——还是一种可能真正损害信实帝国的家族斗争。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家族族长迪鲁巴伊·安巴尼——他最初是一名加油站服务员——将他的纺织公司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石化、能源和电信集团。迪鲁巴伊和他的儿子们是优秀的商人,为股东创造价值。截止到三月底的财年,集团销售额总计226亿美元,利润达到14亿美元,较前一年的12亿美元有所增长。信实集团占印度出口的6%和国内生产总值的3.5%,多年来,信实集团利用其在新德里的强大影响力为其雄心壮志铺平道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族也结下了不少敌人。“他们不是通过竞争来压倒别人,而是通过压制他们,”前印度法律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斯瓦米说,他长期以来对信实集团持批评态度。安巴尼兄弟都没有回复请求采访的电话或电子邮件。其他公司官员也拒绝代表他们发表评论。
高风险
当家族族长于2002年7月去世时,印度人开始怀疑兄弟俩是否能够接替父亲的位置。家族控制着信实集团的33%,兄弟俩在新德里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47岁的穆凯什是一名化学工程师,负责集团的运营和战略,并担任信实工业的董事长,这是一家价值17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巨头。45岁的安尼尔是沃顿商学院的MBA毕业生,负责电力公司信实能源,并担任信实工业的副董事长。
尽管承诺团结,但冲突的传闻几乎立刻浮出水面。公众在2002年12月28日的信实信息通信公司启动会上得到了家族内部矛盾的暗示。当穆凯什·安巴尼在孟买附近的公司144英亩校园内与工业家和政治家交谈时,安尼尔却明显缺席。内部人士表示,他不喜欢集团在电信领域的方向,并且他被排除在重要决策之外。穆凯什被认为对他的兄弟突然进入政治、成为印度国会议员感到不满。然后在7月,信实工业的董事会投票决定授予穆凯什独自做出所有投资决策的权利——实际上使他掌控了通过各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对安尼尔业务的未来投资。
风险很高。外国人持有信实集团30%的股票。资本集团、贾努斯基金和新加坡政府各自拥有大笔股份,这些公司的股票几乎是每个印度投资基金的必备持有。信实长期以来也是当地的热门选择;超过300万印度人拥有其股票。在过去十年中,与信实相关公司的回报远远超过了印度股票市场指数。
投资者担心的是,所有权斗争可能会分散兄弟俩的注意力,正当信实开始进行雄心勃勃的扩张。信实今天计划投资约75亿美元的项目,包括安尼尔·阿班尼支持的位于北方邦的3740兆瓦发电厂。但曾经坚固的信实大厦出现了裂缝:该电厂原定于2006年中期开工,计划由信实工业提供天然气。但在11月,穆凯什告诉网站Petrowatch,该公司直到2008年才准备好输送天然气。
更糟糕的是,随着印度放松管制,信实工业的政府保护伞正在逐渐消失。多年来,其石油精炼业务为其在国有的巴拉特石油、印度石油和印度石油公司运营的加油站提供了保证买家。然而,在4月,长期以来迫使这些公司购买信实近三分之一产量的协议被替换为一项新协议,根据该协议,他们现在只购买大约一半的产量,迫使信实寻找其他客户。
现在投资者在问,如果阿班尼兄弟分开业务会发生什么。公司的垄断权力几乎肯定会被分裂——尽管很少有人相信兄弟俩会浪费他们在新德里的影响力。有些人甚至认为分裂可能是有益的。“对于印度来说,两个信实比一个好,”曾与信实对抗过的律师马赫什·杰特马拉尼说。“这将减少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单一实体和家庭中的情况。”他建议,如果公司分裂,兄弟俩可能需要引入更多专业管理人员并改善公司治理。分开将为可能有兴趣收购其中一位兄弟的外国石油巨头创造机会。孟买的银行家表示,外国参与者正在“非常仔细地”关注信实的戏剧。
目前,穆凯什·安巴尼似乎仍然牢牢掌控着局面,尽管内部人士正在为可能爆发的法庭斗争做好准备。知情人士表示,这两兄弟自一月以来就没有说过话,只通过电子邮件沟通。
与此同时,一些普通散户投资者,如56岁的海洋工程师达里乌斯·巴纳吉,仍在坚持持有他们的信实股份,希望“一切都会得到解决。”而像孟买经纪人苏尼尔·沙阿这样的人则不那么乐观:“许多印度企业因为家庭争斗而破产,”他说。投资者们焦急地等待着这一戏剧的下一幕。
作者:曼吉特·克里帕拉尼,来自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