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需要一把大扫帚 - 彭博社
bloomberg
中国的银行系统似乎正在遭受盗窃狂的困扰。国有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在三月份因贿赂指控出现在美国法庭文件中而辞职。在过去的五个月里,另外两家大型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ICBC)——也因贷款欺诈和挪用公款丑闻而受到影响。4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公开呼吁进行更多审计和更好的监管,以“赢得反腐败的艰苦斗争”。
刘和其他高层官员正在全力以赴修复中国丑闻频发银行的形象和改善资产负债表。这项救助的成本正在上升。中国金融当局在2003年底被迫支出450亿美元来支持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4月26日,政府同意向中国工商银行注入300亿美元。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将从其超过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拨出150亿美元给中国工商银行,同时财政部将以次级贷款的形式提供相同金额的资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补贴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问题贷款的购买和转让。
这一切加起来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政府来说都是一项庞大而关键的救助工作。胡为国有银行部门设定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达到全球透明度和贷款标准,并有资格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这一切预计将在2007年之前实现,届时外国参与者将被允许不受限制地进入中国银行业。虽然救助资金有所帮助,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银行将资金投入其他国有企业,而对风险或回报几乎不加考虑。“投入资金是短期解决方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宋国庆说。“但在银行之间实现真正的竞争要困难得多。”
为了推动胡的雄心勃勃的议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对中国的银行施加压力,以清除丑闻行为,解雇叛逆的银行高管,并完成对不良贷款账簿的清理。“现在出现的麻烦事没人会感到惊讶,”一位在香港的西方投资银行人士说。
现在是时候了
虽然中国人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但金融行业的整顿时机正好。经济强劲,违约的借款人比往年少,摩根士丹利(MWD )、汇丰控股(HBC )、瑞士银行(UBS )和德意志银行(DB )等投资银行正在积极寻求与大陆银行合作。更重要的是,国家的财政支持,加上对后台技术的重大投资和更严格的贷款分类,改善了前景。到2003年底,标准普尔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定为所有银行资产的40%。现在,它表示,这一比例接近31%,约7000亿美元。“银行正在改善其内部运营,”标准普尔的信用分析师康妮·黄在香港指出。
尽管如此,最多只有中国四大银行中的两家——这四家银行占所有银行资产的60%——在作为上市公司时接近准备好。然而,随着两年后放宽管制的到来,预计到2006年底,至少三家主要银行将以某种方式上市。银行业官员之间的赌注是,中国建设银行将是第一家上市的银行,可能在这个秋天。它希望在首次公开募股中筹集50亿美元,并将10%的股份出售给摩根士丹利,后者已经是中国建设银行和至少一家其他西方银行(可能是汇丰)的顾问。部分由于政府的资金注入和更严格的贷款控制,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仅占3%。这一比例从2003年底的9%下降。接下来是中国银行,国家最大的外汇贷款银行。它正在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瑞士银行谈判出售股权。
这些初始IPO将是中国整个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试金石。然而,改变大型中国银行的信贷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些高级银行家寻求未来的政治任命,因此不愿拒绝对权力中介的贷款。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新桥资本的管理合伙人单伟建指出,许多中国分行经理习惯于直接向银行行长报告。这种做法意味着对贷款增长或风险没有有效的中央控制。“分行像封地一样运作,”单伟建指出。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指派两名高级管理人员监督其225个分行。
如果考虑到最近北京的中国民生银行的案例,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这家在深圳上市的大陆贷款机构希望在5月份在香港进行9亿美元的二次发行。4月21日,该银行披露其位于中国南方广州的分行的一名前高级员工涉嫌伪造财务记录以批准3600万美元的贷款。今年迄今为止,由于其他银行的类似欺诈案件,约1亿美元已经失踪。
另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是,上市银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于干预。毕竟,政府在IPO后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中仍将持有多数股权。这意味着很难切断对国有公司的贷款。同时,北京不太可能让任何四大银行倒闭。“这是一种政治干预的结合,但也有一定的舒适度,”香港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罗伯特·布罗德福特说。
更大的问题是,银行仍然占中国所有信贷分配的约80%;其余部分来自国内两个小型交易所和微不足道的公司债券市场。对中国私营部门和非金融政府企业的贷款现在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60%,而2000年时约为120%。如此热衷于放贷,如果经济放缓和更多贷款出现问题,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麻烦,就像1990年代中期的情况一样。
上个十年的繁荣与萧条周期恰恰困扰了中国,因为它缺乏能够根据经济变化调整贷款增长的银行文化。最近关于银行丑闻的消息令人担忧,但至少对此有所作为。现在让金融丑闻浮出水面总比五年后银行已经上市时要好。
作者:布赖恩·布雷默,德克斯特·罗伯茨在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