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特别报道:施振荣谈台湾与中国 - 彭博社
bloomberg
近三十年来,施振荣一直是宏碁公司的推动力,宏碁是全球顶级PC品牌之一,也是台湾公司中在超越代工业务并在全球建立自己品牌方面最成功的公司。几个月前,施振荣从宏碁退休,现在正在经营一家总部位于台北的风险投资公司idSoft Capital。他最近还因透露自己已辞去台湾总统陈水扁的顾问职务而成为新闻焦点。
施振荣在四月于台北办公室接受了商业周刊的布鲁斯·艾因霍恩和马特·科瓦克的采访,谈到了围绕他辞职的争议以及他对台湾在中国持续崛起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摘录:
问:你为什么辞去陈总统的顾问职务?
答:
我是公民,我一直与政府合作,[所以]在2000年我同意成为总统的国家顾问之一[如果]陈先生成为总统。这是自然的。我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能够担任总统的顾问我感到荣幸。
问:那你为什么辞职?
答:
[担任顾问]引起了很多关注。我遇到了很多麻烦,因为我保持中立。这让[人们]误以为我支持民进党。[陈总统去年开始了]新任期。许多国民党朋友和顾问没有续任。看起来我在支持民进党。看起来,看起来——实际上并不是。我只是决定在去年,因为我打算从宏碁退休,所以我请求不再续任。
问:这条新闻引起了一些轰动,因为它在陈水扁政府的顾问许文龙批评陈政府的公开信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你认为商界领袖们是否有一种趋势,因北京的压力而与陈总统及其政党保持距离?
答:
我认为[台湾商界领袖]都是中立的。作为商人,他们总是希望保持中立。也许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认为中国大陆[会]希望我们与台湾对立。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立场。没有办法。如果台湾政府要求我们与中国对立,经济发展就非常困难。我们的立场并不是反对他们的发展,即中国大陆。这非常困难,非常敏感。作为商人,我们与任何人合作。
问:你认为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答: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工厂了。但在许多行业中,我认为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过剩。另一个是中国现在以一种低效的方式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如果他们不控制这些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就无法继续以这种方式进步。他们会达到一个极限。
问:答案是什么?
答:
现在是一个知识型经济。创新很多,知识也很多。但对我来说,我目前的想法真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当前可用的资源。这是现在最重要的。我们不需要做一些新的事情。我们只需尝试将大中华区当前可用的资源与全球经济需求进行整合。
问:台湾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角色吗?
答:
台湾可以发挥这个整合的角色。我们知道如何利用中国的资源,我们知道全球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有作为整合者的声誉,承担风险。台湾可以成为一个整合的中心。
美妙之处在于台湾如此之小。没有人担心台湾,所以台湾可以成为一个整合者。每个人都担心美国主导一切。台湾无法主导。台湾很小,人口也少。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如果他们不征服世界,他们就不会快乐。如果我们能多做一点,我们就会快乐。
问:你认为台湾的优势是什么?
答:
在许多情况下,所有的新技术发展或商业计划从第一天起就是全球关注,具有全球视野。在过去,许多美国公司只关注美国。但对于台湾人来说,从第一天起,你就必须考虑你的商业模式是全球关注。由于台湾是一个小国,一个岛屿,他们的文化从第一天起就是全球化的。
问:很多人担心随着制造业岗位的消失,台湾经济会空心化。
答:
空心化——这个过程始于日本,这是他们的术语。我试图说服台湾公众,低附加值活动的空心化并不是一个关键问题。未来高附加值活动的空心化才是问题,而这些领域更为无形。实物的空心化并不关键。无形的空心化才是真正关键的。但这种信息不容易传达,也不容易被公众理解。
问:答案是什么?
答:
政府[应该考虑]如何重新调整人力资源[在那些失去制造业工作的人员中]。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一直造成失业。如果我们更积极地发展服务业,这将更有效地利用台湾的资源。我们不应该担心制造业工作流失到中国,因为你根本无法阻止它,即使你能做到,这对台湾也完全没有好处。
问:台湾在服务业方面有什么优势?
答:
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经济的三分之一是制造业,但服务业占三分之二。制造业相对更全球化。服务业与文化相关。服务业是中国的未来,生活质量。在华人社区中,台湾相对更完整。香港是一个城市。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它们并不是真正典型的华人社区。台湾确实是许多中国社区的未来。
对于许多[在中国的]服务行业来说,台湾的做法比其他任何模式,如美国模式或日本模式,更适合在中国实践。台湾的未来是基于技术的服务行业。这是更高附加值的,并且更能发挥整合能力,帮助台湾成为更具领导力的角色。
问:中国公司构成多大威胁?
答:
中国公司如果这样做,他们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第一,当然是他们必须赢得他人的信任。信任有时需要时间来建立。
第二,他们必须整合全球资源。如果你只是试图自己去做,那是不可能的。台湾人,当他们搬到东莞、长江、苏州时,是成群结队的。中国的参与者没有这一点。
第三,中国的参与者今天[专注于]真正[的]本地市场。这不是一个满足全球需求的制造文化。他们可以在分包方面表现良好。但他们的制造并不是为了全球市场。他们的方向更多是针对本地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