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所说的试戴新帽子 - 彭博社
bloomberg
帽子。公交车和叉车。这些业务并不完全体现协同效应。然而,来自韩国的白成赫,从一家帽子工厂的清洁工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帽子制造商,他相信自己可以在重工业中取得类似的成功。“看似腐朽的工业遗物也能赚钱,”白说,他在2003年接手了被财团遗弃的公交车和叉车业务。
当然,这听起来像是个疯狂的主意。但到目前为止,白在公交车和叉车方面的业绩相当不错。当白考察大宇汽车公司在南部城市釜山的亏损公交车工厂时,他并没有面临太多竞争。通用汽车公司(GM)在收购这家濒临破产的汽车制造商的前一年就拒绝了这个工厂,而现代汽车公司对此也不感兴趣。因此,公交车制造商的债权人以1.25亿美元将其出售给了白的永安帽业公司。现在大宇公交公司已经实现盈利。去年,它在3.97亿美元的销售额上获得了32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今年预计在6.91亿美元的收入上获得超过2000万美元的收益。
叉车业务也重新运转起来。永安两年前以5500万美元收购了破产的克拉克物料搬运公司,这是一家位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叉车制造商。从2002年的7200万美元亏损和2003年的30万美元短缺,到去年该业务在2.71亿美元的销售额上勉强实现了3.6万美元的利润。今年,白预计在4.65亿美元的销售额上获得超过900万美元的利润。
64岁的Baik将这些转变归功于他在制帽方面积累的专业知识。他去年售出了1亿顶棒球帽、牛仔帽、礼帽和其他头饰——约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在2.2亿美元的收入中赚取了1100万美元。这对于一个从GIs那里学会了洋泾浜英语,并在朝鲜战争期间靠从美国军方垃圾箱中捡食物生存的孤儿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一家为校服制作帽子的工厂工作了四年后,Baik在1959年19岁时以仅360美元的资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全球扩张始于70年代,当时美国棒球队开始购买他的帽子作为促销赠品。如今,他是Young An的唯一所有者,身价约为10亿美元。“我学会了将小物件变成全球业务,”Baik说。
精简而强大
他的秘密在于:他帝国的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而且渴望成功。Baik确保他在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韩国和美国的10家帽子工厂的产量都超过500万美元,以便利用规模经济。为了保持精简,每个工厂都与其他Young An工厂和数十家承包商竞争订单,这些承包商提供了公司销售的一半帽子。
他进军公交车行业并非完全前所未有。在90年代中期,哥斯达黎加政府看到他在那里的帽子工厂取得的成功,要求他接管一家亏损的公交车组装厂。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并扭转了公司的局面,尽管在将生产转移到Young An现在制造的前大宇车型时,该公司在过去两年中出现了亏损。
现在,Baik 对他的制造业务有全球雄心。年轻的 An 在美国、中国、台湾、巴西和德国拥有公交车和叉车设施。他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占其集团公交车和叉车生产的三分之一。到那时,他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三大公交车制造商,并控制全球叉车市场的7.5%,而现在仅为3%。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有人说 Baik 有机会实现它。首尔大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 Cho Yong Jun 表示,Baik 在新业务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控制支出。“这位帽子制造商显然找到了灵活性和严格成本控制是共同美德的业务,”Cho 说。甚至一位竞争对手的叉车制造商也表示不应忽视 Baik。“我看到他成为一个重要参与者的潜力,”现代重工业公司的高级经理 Kong Ki Young 说。这位从帽子制造商转型为公交车制造商的人会给韩国强大的财阀上课吗?
作者:Moon Ihlwan,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