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汽车进口的教训 - 彭博社
bloomberg
中国,这个已经成为从浴巾到计算机服务器等各种制造商的祸害的出口巨头,正将目光投向一个新的出口市场:汽车。四月份,一位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高管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将小型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同月,本田及其中国合作伙伴在广州开始建设一座8200万美元的组装厂,计划每年向欧洲出口50,000辆小型车。而现在,美国汽车企业家马尔科姆·布里克林正在与中国的奇瑞汽车公司合作,计划到2007年每年向美国进口250,000辆大陆制造的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轻易地将这些交易视为低产量的操作,以迎合中国政府的好感,或者是汽车制造商的过于乐观的幻想,都是很容易的。事实上,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大多前往需求较低的市场,如巴基斯坦。即使是勇敢的奇瑞,去年总共只生产了80,000辆汽车——还不及福特汽车公司每个月生产的F-150卡车数量。
但低估中国汽车行业最终的影响力将是一个大错误。正如传统的美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从日本和后来的韩国汽车的到来中学到的那样,看似不起眼的竞争对手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一次,西方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有更少的时间来适应他们的新竞争对手。日本花了近四十年才从一个廉价经济车制造商演变为一个如今在豪华车和SUV等盈利领域击败通用汽车公司和梅赛德斯的质量强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韩国在一半的时间内将自己从一个问题频发的新兴企业转变为全球小型车专家。到2004年,现代汽车公司的质量实际上超过了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
这种变革在中国必然会更快地发生。北京迫切希望获得与出口导向汽车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和供应链专业知识。因此,它提供了诸如对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减免等优惠,以吸引已经渴望向潜在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销售汽车的既有企业,同时也将中国作为面向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基地。这无疑是本田出口决策背后的原因,其他大型外国企业也肯定会跟随。
大型西方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其核心市场面临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工厂产能过剩和价格压力。因此,来自中国的新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威胁似乎很可能促使更多西方汽车公司在亚洲开始或增加小型汽车的生产以供出口。福特已经在泰国生产,而通用汽车在韩国的代步公司可以以良好的价格生产小型汽车。欧洲的大众汽车和雪铁龙也是如此,它们在中国都有工厂。但如果它们试图通过将大量生产转移到亚洲来积极预防中国,所有这些公司在国内都可能面临劳动力和政治压力。
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来弄清楚这一切:中国可能在短短六年内在西方市场推出一款可信的小型汽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明智地应当时刻关注后视镜。他们在远处看到的中国威胁可能比看起来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