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一个关键的初步步骤 - 彭博社
bloomberg
作者:布莱恩·布雷默
特别报道: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调整
• 渴望人民币的清晰
• 人民币与您
这一决定来得很久,是一个温和的第一步,远不足以安抚西方最直言不讳的中国批评者。但这一切都不应削弱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21日做出的决定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政府最高层的支持——放弃了人民币与美元十年的固定汇率。相反,人民银行将转向基于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作为这一转变的一部分,人民币将被允许对美元略微升值,约为2%。
首先,让我们陈述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对中国激增的贸易动态或对那些认为北京正在进行阴影游戏以摆脱国际社会压力的怀疑者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它继续利用廉价人民币来刺激其出口机器。
中国与美国的政治敏感贸易逆差到年底可能轻松超过2000亿美元,而去年约为1600亿美元。而且看起来其全球贸易顺差——近年来大约为300亿美元——可能在2005年跃升四倍,超过1200亿美元。这与日本每年交付的金额相差不远,而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其三分之一。因此,人民币的这一举动远远不够,无法对中国的出口巨头造成太大影响。
动荡的日子。
然而,这是中国固定汇率制度逐步自由化和最终资本流动自由化的重要第一步。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世界其他地方最关心的是这一举动是否会对美元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或削弱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市场可能会在几天内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消化这一消息。事实上,国债在公告后大幅下跌,随后在当天晚些时候恢复。然而,中国的这一举动可能不会引发巨大的动荡。
虽然没有人确切知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篮子中包含哪些货币,但它可能包括美元、欧元、日元,以及可能包括中国十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的更广泛的集合。这些货币现在将相对于人民币波动,但随着一种货币升值,其他货币可能会贬值,从而平衡对中国贸易的整体影响。
由于这是一个“管理浮动”,中国当局可能会保持汇率——特别是美元/人民币汇率——不出现真正大的波动。
平息批评。
这样的方案不会——正如一些人所担心的——改变中国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构成,其中70%是美元资产,如美国国债。尽管有人说中国可能会出售部分储备并购买日元和欧元,但北京仍然需要大量美元——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中国也不太可能策划对其美国国债持有的破坏性抛售,这可能会损害其最大的出口市场。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转向一个与人民币适度升值挂钩的货币篮子应该能暂时平息美国对北京货币政策的批评。美国财政部长约翰·W·斯诺立即欢迎这一举动,称其为“中国的好消息和全球经济的好消息。”一位高级财政官员补充道:“这是更广泛调整过程的开始。”
其次,这个篮子可能允许中国将人民币与美元保持在一个紧密的范围内,同时给人一种基于市场的系统的假象。第三,尽管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但它几乎向全球各地出口。一个篮子应该能确保全球客户的价格更加稳定,而不仅仅是美国客户。
聪明的赌注。
另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因素是,它可能不需要披露篮子的组成——这意味着它仍然可以通过改变组合来调整汇率,根据需要给予美元更多或更少的权重,以防止汇率剧烈波动。
货币篮子和更灵活的人民币应该还有另一个好处:这可能会缓解涌入中国货币市场和房地产的投机资金,这一直是货币当局的一个真正头痛的问题。这群人一直在押注——结果证明是正确的——中国最终必须让人民币升值。
海外投资者一直在抢购上海的公寓,希望在大幅房产增值的基础上,他们的回报也能因货币升值而得到提升。中国的首席财务官们也在大量借入外币,认为他们可以用更强的人民币偿还这些贷款。这可能就是为什么2004年,中国的外币计价债务(主要是美元)增长了18%,达到2280亿美元。
“货币 sterilization。”
这笔资金流动,加上需要回收为人民币的出口硬币收入,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护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以人民币买入(或卖出)外币。当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过多时,人民银行通过货币交易员所称的“货币 sterilization”——发行票据和债券,来回收多余的现金。
如果这无法吸收多余的现金,货币供应量可能会急剧扩大,引发通货膨胀,并鼓励银行在拥有比他们知道如何处理的更多人民币的情况下,放贷不谨慎。
如果中国金融当局以聪明的方式处理他们的新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问题。确实,没有人期望人民币会立即大幅升值,短期投机者可能仍然会继续发挥作用。而且,投资者出于多种良好原因,仍将继续看好中国。
可信的开始。
但是一旦中国人民银行的新系统获得可信度,人民币有更大的自由度快速涨跌,投机者就不能再假设货币只有一个方向。更重要的是,更灵活的人民币应该有助于中国平滑可能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毁灭性影响的繁荣与萧条周期。
西方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的大胆行动?其实并不是。但这是一个可信的开始。如果中国继续推进,这一转变将被铭记为其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日益成熟的重要转折点。
与 Rich Miller 在华盛顿特区
Bremner 是 商业周刊 的亚洲局经理,驻香港
编辑:Douglas Harbre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