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转向中原王国 - 彭博社
Bruce Einhorn
可以公平地说,Hari Natarajan 对微软充满了热情。他是印度最大的外包公司之一 Satyam Computer Services(SAY)的副总裁,负责与微软(MSFT)的战略关系部门。或者,正如他所说的,“我每天都在呼吸、吃、喝微软。”
那么,最近 Natarajan 的微软相关思考是什么呢?很简单。Satyam 和微软是一个新合资企业的合作伙伴,旨在开发中国的软件服务市场。目前,中国对像 Satyam 这样的印度外包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但 Natarajan 和 Satyam 的其他人决心改变这一点。
“这是一个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巨大市场,”Natarajan 说。当地市场仅约为 10 亿美元,但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增长八倍。“你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这样的增长数字,”他补充道。
重大转变。
这就是 Satyam 和其他印度公司忙于在中国扎根的原因之一。Infosys(INFY)在上海获得了 50,000 平方米的土地,在杭州获得了 300,000 平方米的土地,并在这两个城市建设新的中心。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与微软和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今年将在北京启动一个新的合资企业。3 月 1 日,来自中国南方城市广州的市长张广宁访问了位于印度南部海得拉巴的 Satyam 总部。在那里,张市长与 Satyam 的董事总经理 B. Rama Raju 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在广州设立 Satyam 运营中心。
这一切代表了印度信息技术领导者的重大转变。就在不久前,中国对印度软件高管来说甚至都不是一个考虑因素,他们几乎只关注一个方向:西方。谁能责怪他们呢?毕竟,欧洲和北美的公司几乎代表了他们的全部客户基础。日本公司几乎没有外包,而他们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外包工作也没有送往印度。其他亚洲市场同样没有前景,来自中国的业务更是微乎其微。
这一切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日本和韩国公司开始外包。他们将大量工作外包给邻近的中国,在那里相对容易找到懂日语或韩语的程序员——这显然比在印度找到会说这些语言的人要容易得多。
职位激增。
随着中国每年吸引数百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西方跨国公司需要外包帮助来支持他们在中国的业务。而中国公司自己也开始意识到,他们不仅需要升级他们的IT系统,还需要外部帮助来完成这些工作。
早期进入中国的印度公司之一是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Infosys。在本世纪初,时任总理朱镕基和李鹏——当时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的中国长期二号人物——访问Infosys总部后,这家印度公司宣布计划在上海开设办事处。
到目前为止,增长并不显著:Infosys在中国只有450名员工,而全球员工总数为50,000人。但来自台湾的IBM(IBM)全球服务的资深人士James Lin于2004年加入Infosys,担任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他表示Infosys将开始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招聘。“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说,“我们谈论的是总共6,000名[中国]员工。”
保持领先。
为什么要重新承诺中国?根据TCS亚太区总监Girija P. Pande的说法,印度公司必须在那建立他们的劳动力。商业模式依赖于此。“这是一个技能和规模的业务,”他解释道。“没有多少国家同时具备这两者。在亚洲,你有印度和中国。”当然,像TCS这样的公司已经雇用了数万名印度工程师。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未开发的人才库。“所以中国也变得重要,”Pande说。
像Pande这样的高管坚持认为,印度公司没有理由担心所有那些有才华的中国工程师会去为本土公司工作,这些公司可能会严重威胁印度IT的主导地位。去年,印度公司的收入为170亿美元,而中国公司的收入仅为20亿美元。三年后,印度公司的销售额将达到480亿美元,而中国公司的销售额为50亿美元。
“他们不会在同一个水平上。如果有的话,他们会落后,”Pande说。“他们没有规模,也没有印度公司建立的市场联系。”
“结构性风险。”
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确定。美林分析师在12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生产40万名新的计算机科学毕业生,而印度只有181,000名IT工程毕业生。美林分析师还报告称,中国的基础设施远远优于印度,官僚主义也较少。
虽然中国的IT服务外包公司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们有很好的机会迅速成长。“与普遍认为的中国威胁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来自中国的第一波竞争可能在两到三年内感受到,”美林分析师写道。“[而且]在三到五年的时间框架内,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在‘商品化’IT服务外包方面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这更是印度公司现在需要在中国扩展业务的理由,因为他们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