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额外内容:为什么这次石油繁荣与众不同 - 彭博社
bloomberg
1970年代油价的跃升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了冲击。但2000年代的石油繁荣目前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伤害。全球增长依然健康。这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对所有石油美元的使用。三十年前,大多数石油美元被从全球消费中移除并存入储蓄。这抑制了全球需求。这一次,更多的石油美元被花费,保持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活力。
一点历史:当1974年油价冲击开始时,中东的石油生产国极为欠发达,无法使用流入他们金库的所有资金。因此,他们将资金存放在国外,存入国际银行的欧元存款和特殊的美国国债。这些资金最终被借出——一些以大额银行贷款的形式借给拉丁美洲——但石油繁荣的主要影响是将消费资金从全球消费者的口袋中抽走。
未满足的需求。
这一次,中东石油国家拥有更先进的金融系统、更大的人口以及各种未满足的需求和雄心。因此,他们将大部分流入的石油美元用于从迪拜的室内滑雪坡到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职位等各个方面(见BW在线,2006年3月2日,“迪拜的世界级建筑”)。更多的支出意味着更多的进口。这意味着在全球其他地方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纽约到上海。
这是一个简单的指标,用于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差异,数据来自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世界银行和美国商务部。在1974年,OPEC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2%。这非常庞大。通过这样大的盈余,他们从石油消费国的口袋里抽走了大量美元,但通过消费美国汽车、法国奶酪或日本电视机,几乎没有把美元放回这些口袋。难怪世界经济遭遇了滞涨(见《商业周刊》,2005年5月9日,“经济:为什么这不是似曾相识”)。
这次OPEC的盈余要小得多,因为它在欧洲、亚洲和美国的进口上花费更多。在2004年(OPEC有数据的最后一年),OPEC的经常账户盈余仅占全球GDP的0.3%——大约是1974年的四分之一。
接下来会怎样?
为了更好地理解,1974年OPEC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比今天日本的影响要剧烈,后者同样也有较大的经常账户盈余。2004年,日本的经常账户盈余占全球GDP的0.4%,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巨大的,但仍然仅为1974年OPEC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中国,合计的经常账户盈余也仅占全球GDP的约0.5%。
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两种观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东和中亚部主任Mohsin Khan认为,未来石油生产国将会花费更多的收入。理论是,随着他们习惯于今天的高油价,他们对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的关注将不如上次那么强烈(见《商业周刊》,2006年2月6日,“油价:新现实”)。
这将进一步刺激全球需求,尽管代价是减少储蓄池。历史上有先例。根据商业周刊的粗略估算,尽管1981年油价达到了历史上按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最高点,OPEC的经常账户盈余仅占全球GDP的0.4%,是1974年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里有一个小复杂性:Khan不认同OPEC现在的支出高于1970年代初的观点。他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表明,OPEC的中东成员现在实际上花费的收入更少。你会认为这个争论很容易解决,但数据的质量并不理想。所以我们继续。)
储蓄狂潮?
但也许OPEC并不会如预期那样进行购物狂欢。反对的观点由瑞银伦敦的经济学家保罗·多诺万提出,他认为OPEC在未来几年实际上会储蓄更大比例的石油美元收入。他和其他人认为,随着OPEC国家逐渐在待办事项上取得进展,并为每一个需要工作的潜在不安的20岁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支出的紧迫性将减弱,他们将开始储蓄更多的钱。
如果那样的话,OPEC的时机可能会恰到好处。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加速,对投资的全球需求将上升,更多的OPEC储蓄将派上用场。事实上,来自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其他地方的石油酋长的资金注入在西方可能会变得非常抢手,包括在资本需求旺盛的美国。如果是这样,那么迪拜对港口运营商的竞标争议可能只是未来事情的微弱预兆。
科伊 是 商业周刊的经济编辑
编辑:菲尔·明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