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人才 - 彭博社
bloomberg
关系(人际关系的艺术)
微软、中国与比尔·盖茨的
赢得未来之路的计划
作者:罗伯特·布德里和格雷戈里·T·黄
西蒙与舒斯特;306页;$26
(以下)
编辑评论
优点 论证了微软在北京的研究实验室在高科技领域发挥了开创性作用。
缺点 错过了关键的发展,且很少超越实验室探讨微软面临的问题。
结论 有缺陷,但显示了中国对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重要性。
去年夏天,一位名叫李开复的台湾出生的博士处于微软(MSFT)与其最新的高科技竞争对手谷歌(GOOG)之间的激烈斗争中心。李开复是一位语音识别技术专家,曾在微软工作了七年,最近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工作,之前在他于1998年创立的北京微软中国研究实验室工作。但他对微软在中国的“无能”感到越来越沮丧,并在去年七月突然宣布他将离开加入谷歌。随后因非竞争协议的条款引发了一场恶劣的诉讼。在审判过程中,另一位微软的叛逃者透露,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曾发誓要“彻底击败谷歌”。李开复最终获得了离开的许可,成为微软最近人才外流的一个典型例子。
你可能会期待一本新书,其中李被 prominently featured 和 extensively quoted,会对这一戏剧有深刻的见解。可惜,由记者罗伯特·布德里和格雷戈里·T·黄所著的有缺陷的 《关系的艺术:微软、中国与比尔·盖茨的未来计划》,对微软与谷歌竞争中的这一关键时刻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事实上,似乎微软高管并不是唯一对李的离开感到惊讶的人:尽管布德里和黄似乎花了许多小时在许多个月里与李交谈,但他们显然对他的不满毫无头绪。他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专门讨论了监护权之争。但这感觉像是附加上的,几乎就像他们在最后一刻意识到李颠覆了他们整本书的前提,而这本书讲述的是微软如何成功建立其北京研究中心。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该公司在美国以外开设的第二个高水平研究中心(第一个在英国剑桥)。作者有说服力地认为,微软的北京中心在产品开发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为公司在印度等国家的扩展提供了一个模型,微软去年在印度开设了一个类似北京的研究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末设立该中心时,早于大多数其他跨国公司开始认真对待中国作为研发地点,微软在认识到“将新兴国家视为潜在市场而不仅仅是人才来源的必要性”方面是一个先驱。然而,尽管书名的副标题如此,这并不是关于比尔·盖茨在世界上最大国家的战略的故事,作者几乎没有花时间讨论实验室之外的微软问题。例如,关于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几乎没有提及。而在提到微软承诺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的失败时,他们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出错原因的见解。
关系在描述李所招募的杰出专家的辉煌集合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多媒体高手张亚勤。(布德里和黄使用西方的惯例,即名字在前,姓氏在后,来称呼书中大多数中国人。)张是一位前儿童神童,在13岁之前就进入了中国顶尖大学,2000年在李迁往雷德蒙德后接任北京的主任。张擅长拉拢中国官员。例如,他在获得政府许可让北京实验室授予博士后学位时取得了成功,这是外国公司首次获得此项许可。张还自豪地提到他通过给副市长打一个电话来打破繁文缛节的能力。“问题解决了,”张对作者们说。
布德里和黄还介绍了工程心理学家王健,他起初不愿意放弃浙江大学教授的职位,但最终领导了开发微软平板电脑上使用的手写识别软件的团队。王发明了一种“万能笔”,可以瞬间将纸上的书写内容转移到计算机屏幕上,还创建了“思维探索者”,这是一个为盖茨量身定制的计算机界面,董事长在他的半年度静思周期间使用。
然而,尽管这些人物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却几乎完全依赖于他们提供的信息——以及大量的宣传性引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听到许多中国官员的声音,尽管布德里和黄的一个主题是与政府领导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性,或 关系。
尽管有其不足之处,关系确实显示了中国对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重要性。随着李开复现在回到北京为他的新公司启动另一个研发中心,针对中国人才的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
布鲁斯·爱因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