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商品 - 彭博社
Brian Bremner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绝对超出了其实力范围。它是一个巨大的贸易经济体,也是工业商品的贪婪消费者。而中国政府在努力控制其高飞经济的斗争中,全球基础金属市场的关注度无疑是最高的。
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21日将其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至大陆贷款机构的8.5%,标志着两个月内的第二次加息。这导致全球铜、锌和镍价格的动荡。
人们担心的是:北京将不得不对其过热的中国经济施加更多的冷水,该经济在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1.3%,远高于市场共识预测(见BusinessWeek.com,7/21/06,“中国增长是否过快?”)。
感到眩晕。
亚洲股市在7月24日普遍下跌,以考虑大陆经济放缓的风险。受到重创的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以及与中国有大量销售联系的韩国和日本钢铁制造商。10月份交割的铜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中下跌了3.2%。
当然,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增长前景依然光明。短期内可能会让商品交易者感到有些眩晕。“我们对中国商品需求在一年内的积极展望保持不变,”瑞银证券香港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在7月24日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然而,我们应该警告,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可能会经历比预期更艰难的时光。”
究竟有多艰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京金融当局能否充分说服全球投资者,它拥有一套可行的政策来实现软着陆。到目前为止,中央银行仅仅小心翼翼地提高了利率。在四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仅将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了27个基点。
两个月后,它将准备金要求,即大陆贷款机构必须在中国中央银行保留的存款比例,提高了50个基点。这两项措施的希望是从银行系统中抽走一些多余的现金。
需求放缓。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温和的举措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固定投资、贷款和货币供应增长的速度都高于年初设定的政府目标。现在的赌注是,中国将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提高利率,甚至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以冷却局势(见BusinessWeek.com,2006年7月18日,“中国:增长可能带来更紧的货币”)。
这样的强有力措施很可能会显著减缓经济,特别是中国对基础金属的需求,这在近年来异常强劲。大陆每年消费全球铝和铜的约20%,钢铁、铁矿石和煤炭的约30%,以及水泥的45%。然而,尽管放缓的担忧很温和,仍然导致铜价在截至7月21日的一周内下跌了11%——这是十年来最糟糕的周表现之一。
澳大利亚尤其脆弱。它是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BHP Billiton(BHP)的总部,基准全普通指数22%的市值与材料行业相关,悉尼的摩根大通股票策略师马丁·邓肯表示。自5月初以来,澳大利亚股票已下跌约8%,因为对中国增长机器可持续性的担忧开始加剧。
不孤单。
邓肯预计,在中国经济前景更加明朗之前,基本金属如铜、锌和镍的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短期到中期,基本上是接下来的6到18个月,可能会很艰难,”邓肯说。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经济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是一个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对贸易和全球商品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面是:如果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后果将会广泛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