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激增背后的原因 - 彭博社
bloomberg
来自标准普尔评级服务
中国的并购活动正在加速。对外投资正在飙升,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需要并能够追求海外机会。对内投资也在加速,因为外国公司寻求在潜在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立足。而由于产能过剩,国内行业的整合也在加剧。
现在,中国政府计划解决影响并购的政策障碍并放宽外汇管制,活动水平应该在大多数行业上升。但尽管这可能改善市场地位并增加本地和外国投资者的协同效应,信用风险可能会加剧。
“这应该是中国并购的又一个创纪录的年份,中国公司在海外和国内市场的举措将更加大胆,”标准普尔评级服务的信用分析师约翰·贝利说。“该国的顶尖公司希望通过进入更多海外市场来多元化其技能,许多公司正在寻求国内的外国投资,以帮助推动增长并巩固其在日益竞争的国内市场中的地位。”
政府支持。
但贝利指出,如果这些公司从目标资产中吸收过高的债务水平或过度杠杆以支付收购,其信用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中国政府的鼓励在海外并购活动的激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3月表示:“我们将支持合格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按照一般国际惯例开展国际业务,并在其他国家建立加工中心、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及研发中心。”
在为中国公司投资海外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政府也通过鼓励整合为更强大的工业实力奠定基础。然而,它并不准备将所有珍贵资产贴上“出售”标志。商务部在7月警告称,计划密切关注重要行业的外国并购,以维护国家的工业和经济完整性。该部尚未批准美国凯雷集团在2005年10月签署的对徐工集团建筑机械的3.75亿美元收购。
重大交易。
延迟的原因被归咎于担心该收购可能会损害中国的机械工业。这表明政府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通过保护中国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直到它们变得更强大。因此,尽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欢迎国内外的并购活动,但其支持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中国现在是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达到了4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71%。在2005年,宣布的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4.5%,达到了857宗。为了资助收购,各类融资活动的筹资活动达到了历史新高。
以下,标准普尔关注与中国相关的并购活动,涵盖以下几个类别:对外投资(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对内投资(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和国内整合(中国公司之间的并购)。
对外投资
可能的目标: 石油和天然气、矿业、高科技、通信以及一些制造业
许多最大的中国公司通过股权发行和自由现金流的产生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并渴望进行投资。一些公司将投资于海外原材料;其他公司则希望实现增长。去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收购中投入了91.8亿美元,较前一年的38亿美元有所增加。中国商务部预测,未来五年对外投资将每年增长至少22%,预计到2010年累计总额将超过600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形式的增加——例如可用的银行信贷——以及政府的更大支持,给予了更多公司灵活性和鼓励,去开拓海外市场。迄今为止,遏制银行疯狂放贷的持续努力大多未能成功。并购谈判正在多个行业进行,其中一些最大的交易涉及石油和天然气、高科技、制造业和通信行业的公司。
对于许多中国公司来说,海外扩张至关重要,因为这使他们能够避免被限制在一个竞争激烈、利润率不断缩小的国内市场,并能够确保长期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获取全球分销网络,并获得更强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智慧。
当中国公司在海外遇到麻烦时,往往是由于不明智的收购所致。常见的问题包括对收购债务缺乏尽职调查、未能充分研究不同的监管或文化环境,以及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在政治敏感的行业。增加对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的关注,而不是完全收购,可能有助于中国公司避免在海外资产上进行漫长的争斗。
内向投资
可能的目标: 银行、水泥、汽车、零售和化工
并购中最大的投资来自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投资,这受到中国强劲经济增长和诱人市场潜力的推动。2006年上半年,内向投资达到1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金融业务正是外国买家的关注焦点。该行业在2005年吸引了估计97亿美元的完成收购,这得益于政府加强金融系统和放松银行业管制的努力。特别是,外国投资者涌入中国的三家“国有四大银行”——中国银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BBB+)、中国建设银行(BBB+)和中国工商银行(BBB+)。他们还将目光投向主要城市中较弱或较小的银行。
其他关键目标包括由于持续亏损而被迫出售非核心资产的国有企业,或正在出售基础设施设施的特许权。例如,几家外国钢铁公司正在与中国同行进行谈判,意图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以更接近其最终市场。
目前,外国投资者只能在中国钢铁公司中持有少数股权。总部位于荷兰的米塔尔钢铁(BBB+)已获得湖南瓦林钢铁36.7%的股份,而总部位于卢森堡的阿塞洛尔(BBB)现在在莱芜钢铁中拥有38.4%的股份。
过去,外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主要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同时专注于出口市场。随着中国进一步放宽并购限制和可负担水平的提高,外国公司将越来越多地将目标对准中国消费者。
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承诺包括其商品和服务的巨大潜在市场、廉价且丰富的供应以及投资的有吸引力的回报率。
但对中国投资垂涎欲滴的外国公司必须做好功课。常被提及的问题包括目标公司的透明度不足、监管环境不够透明和政策不断变化、无法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激烈的竞争。
外国投资者需要长期的视角,并且必须准备接受重大风险。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运营环境。国有企业可能对向外国人出售关键资产持谨慎态度,而该国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演变,使得全面理解运营环境变得困难。
保护品牌和知识产权也可能面临挑战,因为法规的执行力度较松。这是全球制药公司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国内整合
可能的目标: 银行、钢铁、铝、水泥、房地产、制药和零售
截至2006年6月的12个月内,中国公司投资了188亿美元收购其他中国公司。这比前一年增长了50%。同期交易总数从406宗上升至517宗。中国的行业可能高度分散,许多小型、主要是国有的公司在争夺相同的客户,缺乏规模经济。紧缩措施意味着一些最小的公司被挤压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它们适合被收购,产能过剩和利润下降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机会。
为了履行作为加入WTO条件所作的承诺,中国正在逐步向外国公司开放国内市场。如果中国要抵御日益增加的竞争威胁,小型企业之间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公司之间的并购使得一个行业能够保留少数具有定价能力和维持合理利润率并持续增长的顶尖企业。
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并限制产能过剩的风险。当然,新合并实体的财务健康状况越好,它们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就越小。
整合还可能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中国锈带城镇的失业率很高,关闭国有工厂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弱小的目标公司,主要是国有的,通常有社会责任,这可能使潜在的收购者与地方政府发生冲突。
例如,收购方可能需要证明他们对重新分配或再培训多余员工的承诺,或者在交易获得批准之前提供裁员补偿金。如果公司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整合,他们可能会陷入省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常见的省际争议集中在合并实体的所有权或税收优惠上。因此,整合过程可能会漫长而痛苦。
最近涉及中国公司的重大并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