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我需要担心吗? - 彭博社
Brian Bremner
似乎没有什么能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感到不安。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承认,贷款欺诈和员工挪用公款仍然困扰着大陆的贷款机构。而且没有多少人会不同意,如果中国的过度活跃经济过热然后急剧收缩,坏账的数量将会飙升。这几乎就是90年代末发生的事情,当时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本注入和其他金融援助,以防止银行的彻底失败。
然而,从今年对中国银行股票的狂热需求来看,这些似乎现在并不重要。两家大型大陆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过去一年中在香港和上海的上市中,轻松售出了超过220亿美元的股票发行(见BusinessWeek.com,2006年5月31日,“中国银行的黄金时代”)。
巨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一波新的银行股票即将进入市场。中国招商银行,国家第六大贷款机构,预计将在九月初通过香港发行筹集24亿美元,由摩根大通(JPM)、瑞银(UBS)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分销。接下来:大陆最大的贷款机构,中国工商银行(ICBC),将在十月尝试通过在香港和上海的双重上市筹集190亿美元,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那么,投资者是否因为在管理贷款账簿方面的混合记录和不稳定的公司治理而误入中国银行股呢?不一定。在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10%的情况下,这些巨大的负面因素并不意味着太多。
如果你想要一个广泛接触中国大陆经济的投资机会,很难拒绝那些向许多不同产业贷款的大银行,这些银行将从国家繁荣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中受益。香港Apex Capital Management的基金经理Tat Auyeung表示:“金融行业确实是一个你需要投资的行业”,以利用中国的增长故事。
增长赌注。
“一些全球基金经理确实持有积极的情绪,”香港摩根大通证券(亚太区)中国股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Jing Ulrich表示。Ulrich指出,银行股是“中国增长故事”的“代理投资”,而“消费银行、抵押贷款、信用卡和任何消费贷款的市场在大陆仍然未被充分渗透”。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管理更好的中国银行将有大量的增长机会。
不仅仅是全球投资者在争相参与这一行动。像汇丰银行(HBC)、美国银行(BAC)、瑞士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SCBFF)等大型国际银行近年来已向中国银行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所有人都在押注中国快速的财富创造意味着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陆市场中,国内外金融服务参与者的安全未来。
还要考虑到,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银行业存款年均增长超过15%,并且在2006年也保持着类似的增长速度。分析师认为,即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政府采取措施限制银行贷款并管理经济的软着陆,这也不太可能对银行收益产生重大和持久的影响,因为大陆的长期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收购资金。
今年两次小幅加息,总计略超过50个基点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并没有造成任何伤害。中国招商银行作为双币信用卡市场的领导者,预计在2006年将实现超过40%的利润增长,接近7亿美元。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上涨了25%。
中国银行通过首次和二次发行筹集了大量资金,不仅能够增强资本基础,还能为收购提供资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在今年晚些时候筹集的资金将增强大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使它们与亚洲其他银行保持一致,”香港穆迪亚太区副总裁兼高级信用官员梅燕表示。
这笔资本注入也将帮助这些银行追求国际雄心。自去年10月首次公开募股以来,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价已上涨超过40%,并于8月24日宣布将花费12.4亿美元收购美国银行在香港的消费银行业务。(美国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持有8.5%的股份。)
展望未来。
同样的情况可能也适用于中国最大的、可以说是最强的银行——工商银行,它拥有21,000家国内分行和100家海外分行。根据标准普尔的说法,得益于几年前150亿美元的政府资本注入,以及以优惠条件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不良贷款,它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相当不错。
预计工商银行在10月份的超级IPO中筹集的约190亿美元中,有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收购其他亚洲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他们有国际化的雄心,”穆迪的严女士说。最终,中国管理更好的银行有一个黄金机会可以进入全球资本市场,并为国内外的增长做好定位。至少目前,投资者愿意对中国银行业不光彩的过去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