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容忍异议以继续增长 - 彭博社
Brian Bremner
鉴于中国经济崛起在国外引发的全球赞誉,容易让人忘记大陆是由一个对敏感信息有近乎痴迷控制需求的一党制国家所管理。这既是21世纪的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庞大的监控国家。如果你怀疑老大哥在当代中国依然存在,那就仔细看看近年来新闻自由的全面回撤。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领导下,大陆的记者因发表的报道而被解雇或监禁,而北京则加大了关闭网站和扩大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博客的高科技监控的力度。最新的信息扼制措施:在9月10日,北京实施了禁止国际媒体机构如路透社和彭博社直接向大陆银行和企业客户出售金融信息的禁令。
由于新规,受国有新闻公司新华社控制的一个机构将筛选外国新闻报道,审查被视为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有害的材料。外国公司还需要与该机构合作,以便在中国境内分发他们的信息。
成长的烦恼。
其目的可能是双重的:彭博社和路透社通常会在其商业报道中分发一些关于政治和自然灾害的一般新闻和评论,而这在一个对国内新闻报道有严格控制的北京显然是不受欢迎的。此外,新华社与路透社和彭博社竞争,显然希望能够挤入他们的大陆客户市场。
但这一步以及其他步骤可能指向中国共产党高层心中更大的担忧。随着中国2万亿美元经济的惊人增长——在第二季度实现了11.3%的高增长——近年来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日益增长的不安迹象。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他们所称的“公共秩序扰乱”方面看到了大幅上升。公安部在2005年报告了87,000起案件,比2003年增加了约50%。到目前为止,今年上半年已披露约39,000起案件。这比2005年上半年稍好,但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仍然令人担忧。
金钱第一。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中国经济繁荣的不均衡性。繁荣的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扩大,严重的政府腐败现象,未解决的工作场所安全问题,以及正在展开的生态灾难,包括污浊的空气、酸雨、水资源短缺及相关的健康问题。
公平地说,这些问题在中国发展阶段的快速增长经济中是相当典型的。然而,自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二十多年前将国家推向经济改革轨道以来,隐含的社会契约基本上是这样的:忘记民主,但可以去发财。
对于8亿农村经济中的中国人来说,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这种方式发展。对新闻自由的回撤可能源于一种计算,即在中国社会结构被拉得很薄的时候,批判性新闻报道(显然从未受到欢迎)现在是绝对、完全不可接受的。
这不是我的错。
当谈到外国新闻机构时,北京有理由认为其更为严格的政策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谷歌(GOOG)、雅虎(YHOO)和微软(MSFT)都因遵守中国当局的要求,删除北京视为政治敏感的信息而在西方遭受了一阵负面宣传。在最终分析中,这些公司认为这是进入全球增长最快的个人电脑、在线商业和搜索引擎市场的代价。
正如《商业周刊》网站的同事布鲁斯·艾因霍恩和本·埃尔金最近报道的,甲骨文(ORCL)、思科系统(CSCO)、EMC(EMC)和摩托罗拉(MOT)都向中国政府和警方出售了设备和信息技术,这实际上帮助了政府的Web 2.0监控机制(见《商业周刊》网站,2006年9月18日,“帮助大哥走向高科技”)这些公司的基本论点是:他们不应对设备最终的使用方式负责。
中国将继续追查它视为颠覆性的网站和新闻机构,无论是否有外国的帮助。它最害怕社会不稳定,这意味着对聊天和社交网络网站、视频下载、网络搜索等的限制。但让我们假设一瞬间,中国当局以某种方式设法将魔鬼装回瓶子里,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压制他们不喜欢的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他们真的会感到更安心吗?
一些信用。
我对此表示怀疑。中国在过去几年经历的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与在中文版本的谷歌上进行“再教育营”的在线搜索或阅读一篇关于天安门事件的2000字维基百科文章无关。(实际上,去年底北京切断了大陆对一个流行的中文维基百科版本的访问。)
一些中国人显然对环境、生活水平或政府官员的不当征地感到愤怒。改变这一点需要政府进行严肃而长期的努力,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打击工业污染者,并惩罚那些滥用政治权力谋取私利的党内同志。胡的政府似乎意识到了这一威胁,并且值得称道的是,公开谈论缩小收入差距和执行环境法规。
你必须相当天真,才会认为北京会容忍对其政治权威的直接挑战——无论是在网络上、印刷品中,还是其他任何地方。然而,如果中国政府试图压制所有引起社会面临的真实挑战的异议,可能会犯下巨大的错误。
真相自会找到出路。
实际上,网络和国家控制的媒体上更多的言论自由可能是管理社会愤怒释放的有效工具——也是中国政策制定者识别并尝试解决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的一种方式。
监禁记者、关闭网站以及设置障碍阻碍外国新闻传播都是相当粗暴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太可能带来好处。真相通常最终会浮出水面,无论政府设置了什么信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