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让银行保持距离 - 彭博社
bloomberg
2006年12月11日,注定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国大陆的金融行业将根据北京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承诺,全面向外国银行开放。多年来,海外金融机构一直在为这一天做准备,届时它们将被允许向中国个人储户提供广泛的银行服务。总的来说,外国人在20家中国银行的股份投资超过230亿美元,梦想着将信用卡、抵押贷款和个人理财引入大陆。
然而,现实可能大相径庭。西方金融机构实际上被严格的投资上限和使独立运营变得极其昂贵的法规隔离在零售银行和保险之外。而在9月14日,北京又增加了禁止新的外国投资进入证券公司的规定。有些人认为,这一切都是一种微妙的策略,旨在适度开放,以避免世贸组织的法律挑战,但同时引入有利于本土企业的法规。“中国遵守其基本的世贸组织承诺,但它创造了监管和程序障碍,阻碍了全面进入,”北京的斯奎尔、桑德斯和登普西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詹姆斯·M·齐默尔曼说。
理论上,外国银行将能够从海南到哈尔滨开设分行。然而,实际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因为外国人每年只能开设一家分行,每家分行必须拥有5000万美元的运营资金,这是当地银行所不面临的负担。在十年内投入5亿美元开设10家分行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外国人选择购买当地银行的股权。问题在于,北京将任何中国银行的外资总持股比例限制在25%,而任何单一银行的持股比例仅为20%。作为少数股东,外国人在战略上没有太多发言权。例如,去年,美国银行(BAC)花费30亿美元获得中国建设银行9%的股份。但美国人仅在董事会中拥有一个席位,并且不得不放弃他们自己的大陆零售业务作为交易的一部分。
保护主义语气
虽然世贸组织规则并不要求中国向外国人提供对当地银行的控股权,但这在日本和韩国是普遍做法。尽管如此,中国方面并没有放松25%的投资上限的迹象。花旗集团(C )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02年,组建了一支投资者团队,出价30亿美元收购广东发展银行的过半股份,这是一家陷入困境的大陆贷款机构。尽管尚未做出决定,但普遍认为北京不会为花旗开例,美国人将不得接受25%的股份。
金融服务领域的壁垒反映了更大范围的反改革趋势。北京最近收紧了对外国房地产交易的监管,并对海外投资者的收购设置了限制,这一策略与其过去对外国投资的自由政策相悖。此外,在9月10日,政府出台了禁止金融信息公司如路透集团(RTRSY )和彭博金融市场直接向中国银行和证券公司出售数据的规则。相反,他们的新闻源将由大陆竞争对手新华社进行审查和分发。“许多新出台的法规似乎都带有强烈的经济保护主义成分,”位于旧金山的Orrick, Herrington & Sutcliffe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迈克尔·H·达尔津斯基在北京表示。
北京否认有任何阻止外国人进入其市场的努力。确实,外国人仅控制银行系统中2%的资产。尽管如此,中国“仍然致力于在2007年开放金融部门,”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9月16日的新加坡世界银行会议上表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王勇补充道:“问题是,美国的银行业没有耐心。”
由布莱恩·布雷默和德克斯特·罗伯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