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而非外包,是欧盟的弱点 - 彭博社
bloomberg
许多人担心,在我们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廉价全球劳动力的可用性——或称“全球化”——促使公司将生产迁往海外。然而,欧洲委员会(EC)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劳动力成本并不是问题,欧洲联盟未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加速的技术变革才是关键所在。
世界经济的日益一体化不仅导致了成品全球贸易的急剧增长,也导致了国际贸易中中间投入品的份额增加。这反映了生产的国际化,这意味着强劲的出口增长不再完全转化为国内生产的增加。
以德国为例,这个传统上可以依靠出口需求来推动增长的国家,人们担心新东欧欧盟成员国的廉价劳动力促使公司将部分生产过程迁移到那里。“集市经济”的说法正在传播。
欧盟表现良好。
然而,欧洲委员会的新经济报告表明,整体上欧盟迄今为止表现相当不错。该研究区分了外国外包,即将部分生产过程外包给外国供应商,以及离岸外包,即通过创建外国子公司将生产迁往海外。
通过查看贸易数据和中间商品及服务进口的变化,可以评估外国外包的影响,这可以作为自愿迁移工作活动的代理指标。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FDI)资本流动的变化可以作为离岸外包的指示。
最后,进口渗透率与增长率差异可以用来评估对国内和外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这揭示了工作迁移的非自愿因素。
与世界保持一致。
根据委员会的说法,全球外包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大约3个百分点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0年的世界GDP的8.25%增长到2003年的11.25%。这一增长同样归因于中间服务和中间商品的增加。这突显了这一趋势的广泛性:欧盟的外包市场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甚至比全球整体还要大,2003年达到了GDP的14.75%。然而,1990年至2003年期间的增长大致与全球整体相同,因此至少欧洲的份额并没有上升。
数据表明,欧盟对中间商品的进口显著上升,但与此同时,出口也在扩大。根据委员会的说法,欧盟在1992年至2003年期间对中间商品和服务的贸易保持了持续的净盈余,实际上从1992年的GDP的0.5%上升到2003年的1.4%。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中间商品和服务的增长大致相等。
这表明,欧盟在外包方面实际上在相对上受益。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最近的欧元区数据描绘了一个稍微不同的图景,我们的分析显示,中间商品的进口不仅在急剧上升,而且还超过了出口。
净失衡。
观察资本流动和净外商直接投资(FDI)展示了全球化对国内投资的影响。欧洲委员会的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初以来,外国资本占世界GDP的比重显著增加,尤其是在1990年代。在过去10到15年中,FDI占这些流动的很大一部分,199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量仅占世界GDP的约9%,到2003年接近23%。相比之下,在1980年代,这一增长要温和得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量仅增加了不到3个百分点的世界GDP。
查看欧盟的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但正如研究所指出的,净状况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在此期间,欧盟的净状况显著恶化。从1990年代初的基本平衡状态,欧盟的净FDI流出在2001年达到了超过9%的GDP,随后在2002年和2003年有所回落。
这一趋势标志着与1980年代的显著变化,当时欧盟要么处于基本平衡,要么略有赤字。我们的图表显示,负趋势在欧元区仍在持续。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国的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的净存量从1990年代初的约5% GDP增长到近年来的超过30%。
需求转变。
尽管欧盟的净外向FDI急剧上升,但在2003年仍仅占约300% GDP的总资本存量的一小部分,这使得发展情况更具可比性。此外,正如欧洲委员会所指出的,这部分原因是由于“横向FDI”流出,旨在吸收和获取国外的新技术,而不是“纵向FDI”,后者通常旨在利用国外的低劳动力成本。因此,并非所有的离岸外包都是由于劳动力成本。
工作迁移的第三个要素涉及全球需求的变化。根据进口渗透率,欧洲委员会的研究表明,需求正在向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商品转移。似乎其他地方的技术进步帮助其他国家在以前由美国或欧盟主导的领域获得了市场份额。实际上,欧盟对资本和中间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进口现在占整体进口的更高份额。
潜在利益。
总体而言,欧盟的外包正在增长,但增速受到限制。尽管净外商直接投资(FDI)状况为负,但并不令人担忧。然而,在进口比例方面,欧盟在应对来自更为一体化的世界的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变革加速方面表现不佳。
关键在于,威胁欧盟增长的并不是国外更便宜的劳动力,而是缺乏创新以及未能跟上全球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创新和研究投资不仅有助于提升长期增长潜力,还将帮助欧盟进一步从全球化中受益。
请注意,根据委员会的说法,1950年至2002年期间,约20%的生活水平提高可以归因于欧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如果考虑到欧盟内部贸易流的影响,收益估计可提高到30%。这突显了全球化对该地区潜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