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思想类文章阅读简报
如果让小编用一个词来形容2011年世界局势,这个词就是“动荡”。大学网乔良的文章《乱象的世界和中国的出路》将2011比作“二十一世纪的‘慕尼黑年’”他的理由是:在这一年里,整个人类社会所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干涉主义”和“绥靖主义”相配合,让这个世界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世界上大部分弱国或者说是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咄咄逼人的强势做出了让步,使很多过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面临了从来没有过的危机,同时也使这个世界有序运行的一些基本准则,比如“国家主权”以及“让某个国家的人民和政府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理念,受到了挑战甚至践踏。
就在这一年里,占领华尔街运动风靡全球,美国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环球财经》刊登《向松祚:“美国模式”真相》一文道出了“美国模式”的真谛:美国模式有三大要点:自由市场、开放贸易和尽可能少的政府管制。然而,与美国所有国际战略皆采取双重标准一样,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亦是采取双重标准。无论是自由市场、开放贸易和政府管制,对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而言,具有几乎完全相反的含义。
与美国相反,中国凭借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向世界证明“中国模式”的成功。然而,西方学界却探讨起了中国威胁论。早在2009年,向松祚就尖锐地指出:贩卖“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教条”的美国政界、学界精英及其在中国的代表们,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停止改革开放,而是中国不依照“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模式去改革开放。(《环球财经》第2期就载文《中国模式“威胁论”》)
有人宣扬“中国威胁论”,但有人却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到底中国模式可以直接被其他国家照搬还是可以借鉴其中有利部分。就在昨天,观察者网举行了“政府与社会关系演变”主题研讨会,期间谈到这个问题,与会人员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各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不相同,因此中国模式不能直接照搬,世界上也不存在一种普世的模式。不过与会的西方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明和民族精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我们文明的根柢和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文汇报》姜义华在文章《我们文明的根柢和核心价值是什么》中指出,“民惟邦本”与“选贤任能”的政治伦理,“以义制利”和“以道制欲”的经济伦理,以“中”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以及中国“德性普施”、“天下文明”的世界伦理,使中华文明得以长存并多次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
说到读书,文汇网《绪形康:世界历史的结构与再认识》一文就是对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和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结构》的评论。无独有偶,这两本书都在讨论如何看待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当中中国的位置。柄谷先生认为,16世纪的中国处在世界经济的绝对中心的地位,欧洲则是非常边缘的,中国从中心到边缘化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那是19世纪以后才真正开始的事情。韩毓海先生也有着与柄谷先生同样的看法,不过,他主要是受两位欧美著名历史学家看法的影响,一位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家沃勒斯坦先生。在更早的1977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漫长的16世纪”这个范畴,在绪形康的印象中,是沃勒斯坦最早把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代,即公元1500年前后到1850年代,看作“漫长的16世纪”。
刚才说了中国模式,免不了再说说重庆,中国人看重庆经验就像外国人看中国模式一样重要。但是,貌似我们对重庆的理解跟外国人对中国模式的理解一样,有诸多误解。《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刊登胡仙芝《不同群体误读重庆的深层机理》一文,文章分析媒体、社会和中国内部不同群体对重庆的误读,并分析不同群体误读背后的原因:“媒体误读”背后——一堵越筑越高的“社会墙”;“社会误读”背后——一个越来越深的阶层分化“鸿沟系”;“内部误读”背后——既得利益者的傲慢和纠结。并指出,避免这种误读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一要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保证信息主渠道的畅通;二要加强党和政府自身形象建设,改善干群关系,真正获得人民的信任;三要加强党和政府内部管理,肃清政府内部的黑暗、贪腐和污秽,通过端正作风、纯净政风来净化社会风气;四要培养自由、理性和宽容的社会心理,消除过激和片面的社会偏见和歧视。
今天读文的一开始,小编盘点2011世界局势,最后,不妨跟随刘擎老师盘点一下2011西方知识界都发生了什么。最新一期“上海书评”上刘擎的文章《2011年西方知识界回顾》一文,列出了2011年西方知识界关注的9件大事:阿拉伯之春:第四波民主化?;占领运动:另一种民主化浪潮;2011年:觉醒的时刻与开放的未来;欧盟危机与哈贝马斯的宪政方案;苏联解体的道德根源;哈维尔的遗产;帕菲特的哲学巨著问世;明星学者弗格森引发争议;2011年人文社科领域的获奖者与辞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