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各大财经媒体纵览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成了各大财媒关注的焦点,有趣的是标题制作各有不同。21世纪网、一财网、全景网等采用的《2011年12月CPI同比涨4.1% 创15个月新低》基本上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原标题。而财经网的编辑显然更懂得怎样吸引眼球,其头条《2011年全年CPI涨5.4% 超预期目标》敏锐地抓住了矛盾所在,凸显了标题制作的噱头功底。路透中文网《中国12月CPI继续回落 为政策放宽留空间》则侧重于分析层面,认为最新数据为“政策调整预留更多的空间”。
另一方面,关于第四次全国金融年会的讨论仍在延续。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财经》撰文《人民币国际化下一个瓶颈是资本管制》,认为中国政府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将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如果资本项目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会非常有限。”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则显得更为清醒,其在《董事会》杂志撰文《全球化不是免费的午餐》提醒人们人民币国际化实则是柄双刃剑,“不要光看到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的荣耀,更要看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的难处——国际货币也不是一个免费的午餐。”
一财网今日连登数篇外媒翻译,其文《美国被堵塞的流动性》 (《思想库报告》356期)、《为美国中产阶级减负》(《美国进步中心》11期)、《受损的契约 美国社会的衰退与不公》(《外交》杂志2011年11/12月)均对美国经济、制度的弊端扔出了重磅炸弹。国内学者亦不甘落后,经济参考报刊文《西方反思制度弊端 寻找“救赎”途径》,其作者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瑶、刘蓉蓉从理论体系上系统性地总结了西方学界对资本主义的制度反思。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出了毛病。奥巴马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资本主义哪里出了毛病?》,为资本主义辩解道:“在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市场的天然领域以外,没有任何一种东西的成功能与资本主义的成功相提并论。”他甚至建议“当代经济中最需要改革的,并非资本主义色彩最浓的部分,而是资本主义色彩最淡的部分——也就是与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相关的领域。”
每逢年关,我们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年终盘点,而今天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则给读者开出了一份“黑名单”。其早间头条引自其专栏作者David Weidner的文章:《2012年,这12人的建议不要听》,该文盘点了2011年投资界的各种“神棍”式论断,CNBC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吉姆•克莱默、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股市策略师萨姆•斯托瓦尔、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负责人比尔•格罗斯均不幸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