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谁是韩寒不重要,谁是傻瓜更不重要(三评)
《南都周刊》刚刚告诉我们韩寒喜欢高华作品《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就有网络老牌写手分析韩寒是怎样升起的,言之凿凿,追根溯源,像侦探柯南一样。围观者众,惹得韩寒坐不住,第一时间奋起回击,态度之凛然比起以往略嫌夸张。还有执着如张颐武教授的,今日在《环球时报》继续发文赞叹韩寒“超越左右”。这再次证明,一出好戏往往第一幕是正剧,第二幕是闹剧,第三幕是狗血剧。所以我也该写三评了。
韩寒没有变
写完二评之后看到韩寒《我的2011》,觉得他真是不想再继续忽悠下去,像骂骂政府就能获得赞美这类便宜好事不愿再做。我还真有些感动。不过看到《南都》的韩寒专访,用语如此挑逗轻狂,我再次改变了看法。
我在一评《到底是上海人》里主要谈韩寒的“务实”,现在先总结一下什么叫“务实”:大宝要娶亲,先考验三个女友,一人发一万块钱看她们怎样处理。三个女人一个去美容,一个去投资,一个买礼物,各种感人。最后大宝选择了……波大的那位。韩寒就是那个大宝吗?错,韩寒其实是波大的那位。大宝并不务实,他的选择超越了功利,超越了礼乐,直接回归原始激情。务实的是那些把波搞得很大的候选人。以前韩寒的右胸比较大,让右边的观众心醉神迷。这次左胸春光乍泄,惹得左边一些观众赶紧献花。
《环球时报》连篇累牍发表时评称赞韩寒成熟,称赞他“超越左右”。我在一评里说过:你们太急吼吼了。韩寒要比你们想得更“成熟”,更“风月”,你们这么着急示好,是要被他嘲笑的。果然,韩寒双峰交替,左右开弓。这边《环球》还在惊鸿一瞥,那边韩寒接受《南都》采访,嘲笑《环球》自作多情,顺带再来一句“左派的论坛是没法看的,全是傻逼在那儿。” 虽然南都等媒体刚刚极力抗议孔庆东骂人,但是刊登韩寒骂逼似乎毫无问题。(也许可以套用韩寒的话: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媒体逻辑。)如果有自称左派的人要回骂韩寒,那肯定得不偿失。因为韩寒大约会说:我有骂你吗?你要对号入座吗?你说你是左派你就是左派啦?放在美国我才是左派呢等等等等。
不过这一个月以来,都是右边内部吵得不可开交。正宗左边的基本没人搭理。《南都周刊》曰:“有人说知识界的水被你搅浑了。”可是我没有看见知识界有一个左翼教授出来搭理,只有百家讲坛教授才会出来站台。右边青老年谈“革命”谈得太错乱,叫别人都没法子对话,这个我在二评里已经梳理过。所以你们自家游戏自家玩去。
至于《环球时报》,在韩寒眼中算左,在别人眼里可不一定。如果《环球》也接受了韩寒那一套对以往革命和领导人的看法,那么环球也就成大右派了。
像韩寒一样搞不清楚何为左派右派的人多了去。也难怪,中国错综复杂,左右的标准很多,比如韩寒大概觉得支持政府的就是左派,支持重庆的就是左派。可是你看有些右边大佬现在也一个个声明要超越左右,开始重新审视(支持)重庆了,全然忘记之前的口诛笔伐。如此眼花缭乱,群众就更搞不清楚了。如果韩寒为了这个问题打电话去问马一木,那他也还是搞不清楚。(《南都》:马一木,韩寒的《独唱团》的同事告诉记者:“韩寒确实不看书,他家里的书柜都是用来放赛车头盔的”。但韩寒会半夜给他打电话,抛来一个诸如“你知道事后审查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或“印度民主是什么模式”之类的问题。”)韩寒临时抱佛脚,而几位“陪太子读书”的时尚界人士的知识结构也全都超不出《独唱团》这本小资读物。
所以右边的同志们根本不用担心,韩寒在知识上从来就没有变,仍然是右派的知识谱系。你看他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对领袖的认识哪里变了?革命是暴力,群众是暴民,领袖是独裁……如南都专访交代的,这些认识来源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和《民主的细节》一类流行作品,都是右边崇拜之物。韩寒说:“我们就是要先假设人民是傻的,在任何的社会变革中,首先就是不能发动人民,发动人民就会失控,就会产生领袖欲望。”这还是《乌合之众》、《群氓的时代》一类知识分子恐惧写作的逻辑。要是以左边的观点,就应该先假设知识分子是傻的,象牙塔里梦多了,不与民众结合,自然会痴颠。韩寒对知识分子与国家、阶级之关系的认识还是一样单调——骂和不骂、总是骂和有时骂、想骂和不屑于骂等等等等,总之以“骂”为中心。完全不知道知识分子与民众的结合意味着什么。葛兰西,那位死于墨索里尼监狱中的意大利共产党员用血写就的“有机知识分子”观念估计韩寒听也没听过。当然,韩寒已经超越左右了嘛,他会认为,应该假定人民和知识分子都是傻的,“百姓的马屁”和“公知的臭脚”他都不要,就他最聪明。
拥有这种认识的人,老了一定变保守。灵魂不变,心态变了,至少敢于面对自己的真相,知道搞动乱是自己这种人搞不起的,规规矩矩磨下去才是王道。但这也不新鲜,无非就是柴静说的“不要快,要稳。”可是广大小资青年和中年们接受不了,苦苦躲避自己的真相,不敢照镜子,非要把自己想成头插茉莉花、身披天鹅绒的“革命”派。这再次验证中国人一向身心脱节的特色。
见识,见识,还是见识
不读书不好,缺少见识则更麻烦。韩寒说:“一个人可以不读学术专著,但一定要读各种各样的资讯。同时你一定要‘走万里路’,这也是特别重要的。”这话很对,不过我很怀疑,开着跑车行万里路能看见什么?你要是开着飞机,就算绕地球十圈也只见识了一些花花云朵。我们看下面这句:
“总体来说右派的人还是更好一些,左派没做过什么好事,也从来不进行任何的善举,纯粹是替主子拍马屁的那种。但右派又有很多的缺点,你看左派永远很团结,傻归傻,团结啊;但右派,永远是自己先窝里斗的那种,所以人家会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听出“风月”气来了吗?但这话证明,韩寒不仅读书少,而且在某些方面极其缺少见识。先不说韩寒抱怨右派不团结这个没道理。你看,在官家公知赵丽华涉嫌贪污腐化问题上右派多么团结,不但不像对郭美美那样穷追猛打,还帮着赵丽华讲话。真要说窝里斗,大概也就是这次斗了小韩同学吧?不能因此就觉得右派不团结,要有信心。
至于左派做没做好事,这种话近乎脑白,不需争论。我们只要谈谈对此的见识就好,这里先抛砖引玉:
几年前我有机会在安徽某贫困县从事支教和调查。年底的时候,来了一只大学生队伍,有男有女,原籍农村的多,清一色穿着朴素。当一些慈善人士因为害怕跳蚤而睡在村口轿车里时候,他们毫无障碍地住进简陋的学校宿舍。他们之前来踩过点,此番就是要组织和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市场交易能力。他们播放的歌曲叫作《打工的兄弟是一家》,他们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增强他们购买化肥、种子时的谈判能力。他们晚上开讨论会,手上拿着美国左派莫里斯的《毛泽东的中国》(插播吐槽——右边的同志说:美国左派哪里真正了解毛啊!左边的同志回答:是啊,就像中国右派哪里真正了解美国啊),谈到资本家则不屑一顾。早上六点钟起床,排着队伍,踏着整齐的步点,围着村庄一边跑步,一边唱歌,以此告诉那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我们来了!”
我这种有小资情调的人早上起不来床,还有点害怕他们这种“集体主义”的脚步声,不过我还是真心佩服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第一站,他们属于一个叫作某某乡村建设中心的组织(就不提名字了,明眼人都知道)。有的人放弃学位在那里工作多年,那个组织有过很多此类实践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成绩。
这之前还来过一只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队伍,大部分都是满脑袋的“公民社会”观念。这样的人可爱有趣,晚上还会和我们这些寂寞教师玩玩杀人游戏。不过进到村里就显得嫩,有的人看到农民的一些现象就大惊小怪(想像一下闾丘露薇和孟广美面对乡村茅坑会是什么表情),自己人开会时还常常互相耍小脾气,与乡村精英也完全搭不上话,和乡建中心的队伍是两种风格。
我无意厚此薄彼,说实话我更接近北京那只队伍,我们的教师也更接近他们。多愁善感,大惊小怪,易受伤害。城市来的志愿教师往往一厢情愿,用脑子里一套启蒙意识、公民观念去套现实,结果头破血流,临走时说不定还要怪农民没素质。相比之下,前者更扎实,更无畏,更懂得乡村的逻辑。青年们从右边出发很正常,经过长期锻炼变左一点也正常,当然也会更寂寞。(那些无畏寒冬的青年如今在哪呢?提到他们,一时勾起我很多回忆,这里必须先打住。)
这种事情很多,比如还有华中科大一些左翼师生在湖北某地农村建设老年人文化中心。可是右边的知识分子和媒体往往装作看不见,所以韩寒看不见我也不奇怪。
2008年汶川地震,我和很多人一样欣赏韩寒们开着赛车赶往灾区救援。像我这种没有私家车的,在灾区没能遇上韩寒,倒是遇上了同样没有私家车的“乌有之乡”志愿者——一群朴实的青年,很努力也很有想法地组织救济、援助。
我对乌有之乡志愿者的部分做法和观点完全不同意,比如面对相聚在帐篷里的各种志愿者缺少灵活性,有时候空洞地强调集体而无视每个人的具体感觉。我们之间有过争执,不过他们的行动是抹不掉的,不会因为韩寒看不见就不存在。
曾经同在一个灾区,但从不属于同一个世界。这个“普世”鸿沟就摆在面前,而我以为凭韩寒的见识根本跨不过去,只不过是退回来了而已,就有人以为这是超越左右。
当然,当然,韩寒没说他眼中的“傻逼”左派网站就是乌有之乡。像这样大言不惭不知所云的,那就继续大言不惭好了。我仅立此存照,并且寄望那些超越韩寒的年轻人能不断跨越这道鸿沟。
用脚跨越鸿沟
这道鸿沟是什么?左右之分太模糊。或许还要加上清流与脚踏实地的区分。一个人光有善心,没见识没眼光也不行,好事也会做成坏事。比如我吧,当年也就一右边小资,但是比一般小资更热爱行动,什么对抗校长啦、批评制度啦,启蒙民主啦等等,姿态也都挺高。不过下乡那段日子却发现那一套抽象的东西不管用,你不了解农民,你不能像贝.布托在巴基斯坦那样纯情(所以贝.布托挂了,巴基斯坦乱了)。不过我也不至于像韩寒一样悲叹农民素质低。事实上他们个个是人精,走南闯北,人情世故练达,看问题比大学生更老辣,绝对不是韩寒有能力“屠杀”的那种群众。我必须切入他们的逻辑,先理解。
有很多认识的缺憾,在当时你意识不到。离开那里几年以后,跟着专门研究三农问题的师生下乡调查,才发现之前由于我缺乏左派关于土地问题的视野,那些支教的日子其实错过了很多可以观察的东西。比如我竟然没有认真调查过关于土地的问题。
说到土地,以前我也想着土地都应该私有,一人一块地,想怎么盖房子就怎么盖房子。现在明白那可能是因为诗歌、电影看多了,天天想着有一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而具体的土地问题如此复杂,绝不是简单的私有化可以解决。城乡结合部的暴力拆迁确实是大问题,但用私有化来解决却可能在纵深农村带来灾难。
你只能看见你的能力和敏感所及的东西。不提升这个能力,就看不见新东西。就像柴静同学每次辛辛苦苦深入调查任何事情,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知音体,得出的都是预设的结论;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天天看高等华人读物(不是高华读物,注意),从《大江大海》直到《民主的细节》,一张口个个都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样。韩寒觉得不要看书,只要每天看大量杂志和资讯,可是那些杂志大概也都在说着私有化、哈维尔和时尚的细节吧。一个媒体操控视野的时代,光凭看媒体资讯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吗?
开车人有开车人的见识,足行者有足行者的见识,两种见识都可以有,但后者更容易也更难。容易在于,你不需要有车,困难在于,太多的人失去了脚,只拥有一个小资的脑子。在汶川地震灾区,我看见整团整团乱枪打鸟的心理干预志愿者,会把那些民工式、散兵游勇式志愿者看作没素质(我看到的是一种生理性的排斥,虽然理智告诉小资要学会团结,但是小资式的身体感觉让他们很难做到),虽然对方做的事情可能比他们更多。在微博上,热心随手拍解救儿童的小资们无意识地在排斥那些成年乞讨者,隔着相机,他们从来没有走近过他们(但是他们会紧紧拥抱宠物狗)。双足退化的宅男宅女们通过影视看西方就只会看见“民主”……然后他们看见了中国的许多问题,然后他们要解决,解决那些他们不懂的事情。不懂没关系,只要高喊“自由”、“民主”、“革命”,或者“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就万事大吉了……
甘阳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主张不要和低水平的对手争论,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进步。这话真叫人左右为难。说他不对吧,和有些小资实在没法谈下去。比如一个右边的民主朋友对我说:我哪有时间看书?就看网上帖子。我说不看书是反智态度,是你们对文革的斥责之一。他就说网上的比如微博那都是浓缩的精华……说甘阳对吧,我总有点不甘心,按这个逻辑,比我高明的人也不愿意和我谈啊,再说你总不能由着可爱的小资大众都被迷魂汤灌成低水平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和韩寒谈,但是要关爱小资,不理睬公知,但是要接触地气。
至于韩寒,他声称“一个好的写作者在杀戮权贵的时候,也应该杀戮群众。”其实在韩寒如今的世界里,既没有群众也没有屠杀,有的只是韩寒与自己影子的搏斗而已。韩寒的“群众”也仅仅指小资。很多小资青年意识不到,爱韩寒就是爱自己,韩寒是一面可以把自己映照得更漂亮的镜子。要想超越韩寒就必须超越自己,这对无数宅男宅女来说是痛苦的。没错,韩寒曾经启蒙了很多少年,也没有一个少年能舍得告别自己的青春期。但是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长大。
对于我国的小资,我倒不是很担心。前面说过,中国人身心脱节,做的不一定是说的而且浑然不觉。近日听说某时尚杂志采访沪上某著名文艺青年,她历数中国从食品安全到空气污染等罪状,激愤地宣称决不把孩子生在这个国家。眼看着闾丘露薇灵魂附体,记者突然请她推荐喜欢的沪上美食,她立刻忘情地盘点其那些让她流连忘返的夜店、小吃大排档、路边摊……神马地沟油都是浮云。可见,虽然她们的语言已经被妖魔鬼怪占领,但是身体感觉还是很正常的。同志们要小心关怀,努力争取。
至于韩寒,依然那样地富有“宝气”和“情趣”。他针对麦田的代笔质疑写的辩护文章不仅砸出了两千万大洋,最后还摆出范冰冰的姿态——“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我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对国家叫做质疑,对他那就叫诋毁,看明白这逻辑了吗?)但是谈的东西越来越水。如果不是还有一丝上海的精明,韩寒也就是一公知水平,更别提还想创作出伟大文学。此事无关左右,读书少、没见识是左右共弃的事情。如果有谁愿意倒退四十年宣传所谓不读书的“天才论”,那也请便。
在我看来,不读书、没见识,只靠脑筋急转弯和一点善良来折腾的意见领袖一定会pass掉,陪着他的将只会是愿意另加2000万筹码的范冰冰们。至于那些博文是不是韩寒写的,一点不重要,至于谁是“傻逼”更无需多言。我只怕,无尽蔓延的小资生活终于会让知识青年错过最重要的事情。
附:麦田的文章《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虽然火力很猛,但与韩寒并无实质分歧。比如他们一样热爱哈维尔。麦田既然质疑韩寒写不出那些文章,也就默认了那些文章其实很不错。所以他还是很爱那些文章和作者的。正常质疑嘛,小韩与冰冰何必拿四千万来吓唬人家?张颐武老师和环球则有必要提高调情能力。窝里斗其实是一场很缠绵的事情,希望继续下去,左边的不要来打搅。
(作者为观察者网特约评论员,观察者网与作者共同享有版权,转发请注明作者、来源和链接http://www.guancha.cn/html/49898/2012/01/18/64498.shtml,谢谢!)
钓鱼执法,引蛇出洞?——六评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