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拉赫曼:西方在阿富汗已经失败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将于4月16日参加由观察者网和春秋综合研究院在伦敦书展组织的中国发展道路研讨会
五年前美国拒绝与塔利班(Taliban)对话,现在是塔利班拒绝与美国对话。这就显示出阿富汗的力量平衡已经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西方在阿富汗的干预已经失败。由于北约(Nato)准备在2014年撤离阿富汗,悬而未决的就只有失败的规模而已。
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讽刺地说道:“我还记得美国人过去常说,只有死掉的塔利班才是好的塔利班。后来他们就说要区别对待愿意和解的,和不愿意和解的。现在他们又说塔利班不是我们的敌人。”实际上,北约和塔利班部队在战场上仍然是敌人。然而由于迫切地想留下一个稳定的阿富汗,美国及其盟国也在努力争取将塔利班纳入到政治进程中。然而塔利班却并不急着进行谈判,最近还停止了对话。由于西方部队即将撤出阿富汗,塔利班现在几乎没有做出妥协的压力。
尽管北约进入阿富汗是因为基地组织(al-Qaeda)的存在,但是塔利班政权可怕的本性赋予了阿富汗战争额外的道德意义。来访的西方政客总是会迫切地拜访刚刚开张的女子学校,并大力强调女权的进步。
美国坚持认为,塔利班参与政治进程的先决条件,是他们要接受当前的阿富汗宪法。这部宪法里包含各种保障人权、承诺实现男女平等的条款。然而阿富汗的现实从来都和宪法里的文字不同。一位欧盟国家的外长这样说:“四分之三的人口实际上读不懂宪法,因为他们不识字。”
即使在现任政府的统治下,阿富汗妇女的处境也相当恶劣。上周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布了一份报告,着重指出目前该国有数百名妇女因为抗拒强迫的婚姻,甚至控诉遭到强奸等“道德罪行”被关在监狱。不过妇女的状况也有所改善,尤其是在学校和城市里,然而随着塔利班重新扩大势力,这些改善很容易受到威胁。对于一直将改善妇女权利作为任内的一个主题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这一点一定尤其难以接受。
然而事实是,去年击毙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后,美国政府就能够以“事情结束”作为撤离阿富汗的理由。北约如今在阿富汗只有最低限度的目标,而且完全着眼于安全:阿富汗不能再充当恐怖分子的庇护所,也不能沦为“失败国家”。
即使是这种最低限度的目标也未必能够实现。北约的行动重点是培训阿富汗安全部队,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使他们能在西方部队撤退后接手安全事务。然而为阿富汗军队提供资金每年需要80亿至90亿美元。由于当前有很多方面都在争夺资金,西方是不是还会愿意把这种钱撒在阿富汗?如果不愿意,就像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Carl Bildt)在上周末举行的布鲁塞尔论坛(Brussels forum)上所说的:“我们就像是给10万人提供培训和枪支之后,再让他们变得无事可干。”
即使阿富汗军队团结一致,阿富汗也极有可能陷入内战。那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使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极端化,因为两国边境两侧存在部落、军事和宗教的联系。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台时,私底下给巴基斯坦打上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国家”的标签,而且坚持认为阿富汗问题与面积比其更大的邻国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因此坚持使用“阿富巴”(AfPak)这个丑陋的词语。然而在西方军队匆匆撤离阿富汗之际,巴基斯坦问题却面临着被忽略的危险。
那样也是一个错误,因为巴基斯坦的局势和奥巴马刚刚掌权时一样可怕。最近访问巴基斯坦的比尔特形容,巴基斯坦已经陷入了“歇斯底里的反美情绪”。上周末的新闻称,不会有美国士兵因为去年11月北约空袭炸死24名巴基斯坦军人的事件而受到指控。巴基斯坦的反美情绪在这一消息爆出后只会加剧。
在巴基斯坦媒体和一部分统治阶层中,美国正在策划夺取巴基斯坦核武器的想法变得根深蒂固。为此,巴基斯坦加快了制造核武器并分散到全国各地。鉴于巴基斯坦国内舆论的激进化,以及巴基斯坦生产的裂变材料的总量,美国担忧的“流散的核武器”噩梦显得真实得令人不安。
因而,美国将继续深度参与南亚地区的反恐事务。然而,使用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圣战分子进行空中打击——美国一些最大的胜利都是以这种手段获得的——却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摧毁了基地组织的领导层,但是却也激发起了普遍的反美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孕育出下一代恐怖分子。
正如一位巴基斯坦高层所说:“基地组织第三号人物至少已经被杀死了五次,可是每次总会出现一个新的第三号人物。你需要挫败的是催生基地组织的那种心态。”不幸的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种心态再一次升温。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