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渴的土地和村民——探访四川旱区
3月9日,四川会理杨家坝乡庄房村支部书记刘华友说“因干旱,地里农作物已换成耐旱的芒果树。” 会理县杨家坝乡庄房、绿林、新安傣族乡是2008年“8.30”地震重灾区,从2011年8月以来,滴雨未降,田地溪流干裂断流。“我们生活用水全靠去城河挑,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挑一趟水太困难了。”刘华友说,村里的庄稼已三年无收成了。去年村里刘云中家种的40亩豌豆苗,因为干旱,只收了不到200斤豌豆,连种子钱都不够。从山下挑回来的水,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村民们更舍不得拿来浇地了,村民们情愿将地荒着,也不愿意再种。村里的大多数农作物已枯死,唯一还活着的就只有芒果树,现在正是开花挂果时节急需浇水。
近日 ,四川会理旱情持续加重,已致15.3515万人、17.3422万头牲口出现饮水困难,24.858万亩农作物受旱,成灾17.74万亩,绝收6.414万亩。旱情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城河中下游和沿金沙江流域。刘忠俊 摄
记者在新安傣族乡龙茂山村看到,水井处摆放了20多只等待接水的塑料桶,一股筷头大小的水正流进桶里。“放满一桶25公斤的桶需要2个多小时,附近就这一个水源,5个村民小组的120户500多人都靠着这股泉水维持生活。”小组长金云权说,因为水小,村中的120户村民被分成两批,轮流接水。现在水流越来越小了。 图为76岁的杨学知老人正在一处泉眼处接水,接一桶25公斤水需要4个小时。刘忠俊 摄
“打了130米深的井,都没有打出水。”村民黎永春指着废弃的机井说。刘忠俊 摄
城河也快断流,村民在河里打井抽水上山。刘忠俊 摄
庄房村自筹8万元修建的提灌站建成,村民们正在排队接水。刘忠俊 摄
庄房村村民们担水回家。刘忠俊 摄
刘华友说:“我们在普隆乡与新安乡交界,修建了一个100立方米蓄水池。泉水断了,村民们就只有下到半山那里接水。”金云权说,重新修建的城河3级提灌站,电早已架通,现在正在铺设长10多公里长的管道,预计3月底才能建好,到时能解决普隆乡、新安乡和江浦乡部分村社3000余人的吃水问题,生产用水还没有办法解决。” 图为村民们正在铺设10多公里长的管道准备从城河中抽水上海拔1800多米的龙茂山。 刘忠俊 摄
新安傣族乡龙茂山半山一些村民正在刚修好的蓄水池接水回家。刘忠俊 摄
庄房村提灌站建好后,村民将城河水灌满水池备用。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严重的干旱已致会理县1座小(一)型水库、37座小(二)型水库、568座山坪塘干涸。目前,当地旱情还在持续恶化,人畜饮水困难仍在增大。 刘忠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