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上的“拐杖信使”
作者:皮曙初 李思远
新华网湖北频道12月29日电(记者皮曙初李思远)一根拐杖,两个邮包,一个敏捷的身影,在悬崖峭壁间健步穿梭,一会儿扯着密密丛丛的枝藤攀爬,一会儿踩着圆圆溜溜的乱石疾走……
这就是乡村投递员张美冲每天的生活,在鄂西武陵山落差1000多米的山崖、河谷间,一步一步孤独而坚定地行走,一走就是15年。
风雪“扯根坡”矫捷“拐杖哥”
12月23日,湖北恩施市的双河小镇迎来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大雪。经过一夜的风雪,群山已被白色覆盖。踩着积雪的公路徒步一个多小时后,记者跟随张美冲来到了一片断崖之处。
山间的风雪常常伴着浓雾,百米之外就是茫茫一片。张美冲指着丛林间一条小路告诉记者,从这里下去,一直到悬崖谷底,就是他这条邮路的目的地——木栗园村。
小路从峭壁上蜿蜒而下,窄窄的只容一个人通过,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茂密的灌木丛和白茫茫的雾霭里。张美冲说,山里人把这里叫做“扯根坡”,就是上上下下都要扯着树根的意思。
“如果不是大雾,走在这里会更加心惊肉跳,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千丈深渊,稍有不慎,滚下去就找不到人了。”张美冲笑着说。
崖壁上到处是晶亮而粗壮的冰凌,有的甚至有一米多长。小路被冰雪覆盖,看不清虚实,许多地方滑滑溜溜,即使扯着路旁的枝蔓藤萝,还是常常会跌倒。
斜挎绿邮包、一手扛着包裹、一手拿着拐杖的张美冲却疾步如飞。他说,这条路已经太熟悉了。“这雪不算大,山里的雪,大的时候踩下去可以没过膝盖,那时候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走了。”
山路九曲十八弯,眼看着村庄就在脚下,可走起来却总不见尽头,真是“看见屋,走到哭”。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木栗园村,我们已经筋疲力尽,老张脸上却洋溢着微笑。
“拐杖哥,来了哒。”村民们一个个热情地打着招呼。因为常年手拿拐杖,网上称他“拐杖哥”,村民们也这样叫。
一户户递上报纸、信件,张美冲笑容灿烂;看着留守儿童王玉洁穿上妈妈从福建寄回的花衣服,老张笑得更加开心。他说,每当这个时候,刚刚一路的疲惫和艰辛,都会烟消雾散。
悬崖峭壁上的“拐杖信使” 张美冲出发前在邮政所整理需要携带的包裹(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一个人的“长征路”十五年的“历险记”
“不容易哩,在这山路上走了十几年,从小张走成老张啦。”木栗园村村民王戌芝对记者说。
15年前,33岁的张美冲就开始了木栗园、河溪、甘坪、车营、太山庙五个行政村7000多名群众的邮件配送工作,整个邮路原先长108公里,走一遍要整整三天,后来经过精简优化,仍然有86公里。
15年里,张美冲穿烂了200多双解放鞋,背烂了80多个邮包,走过了18万公里山路。
“第一次投递,三天走下来,脚疼、腰疼、浑身疼,累得不能动。一个多月后,才逐渐适应。”张美冲说。
山路上还充满了凶险。老张的右手还留着一个伤疤,那是被狼狗咬过的印迹。那是一次腊月二十七,张美冲踩着一尺多厚的积雪到村民家送信。在恩施海拔最高的山村太山庙村,突然一条狼狗窜出,猛地将他扑倒,邮件散落一地,右手虎口处被狼狗死死咬住,鲜血直流。直到狗主人闻讯赶来,他才摆脱险境。
“那一年,运气不好哩,被狗咬了四次。”自那以后,正值壮年的张美冲一年四季拐杖不离手。
山路上旱蚂蟥非常多。“要是在夏天,鞋面一旦破了就不能再穿了,得防旱蚂蟥钻进来吸血,”张美冲说,“每次出发前都用绳子扎紧裤腿,还是免不了被咬,多时达四五条。”
15年来,他曾被毒蛇咬伤过,曾险些被山洪冲走,曾差点被山间滚落的巨石砸中。最让他心悸的是与野猪面对面。“每当看见野猪,我就一动不动,大声也不敢出,等它们走远。”
也许这些都还算不了什么。山顶的太山庙海拔约2000米,而山脚下的木栗园只有800米,常年穿行在这些寥无人烟的山路上,孤独才最难熬。
“现在好些了,寂寞的时候,可以打开手机,放些歌听一听。”张美冲说。
张美冲走在送信的路上,旁边的悬崖上布满了冰挂(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乡邮路上的免费“副业”大山深处的乡情乡谊
“刘婆婆,您家的盐给你捎来了。”“谭爹爹,您要的药帮你买来了。”……宁静的山村里,时不时传来张美冲爽朗的声音。
山里人出行不便,除了送信,张美冲还有很多的“副业”,缴电费、买肥料、捎带油盐酱醋、代取汇款等等。他总是分文不取,而村民也总是“信得过他”。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小孩,乡情乡谊,帮帮很正常。”张美冲说。
去年冬天,甘坪村杨学武老人患皮肤病,身上瘙痒,晚上不能安睡。老人邮购的药品到邮政所后,张美冲顶着风,连夜走了20多公里山路,把药送到老人家时,已是深夜两点。老张说,这些是救命的药,耽误不得。
车营村一组的“空巢老人”黄发阶和老伴刘坤元都年近80岁了,很多活儿干不动,张美冲隔三差五过来探望帮忙。“张师傅人好,经常来,有么事,给他打电话就行,”黄发阶老人说,“他还常带些东西来,给他钱,也不要。”
“老杨,这棉鞋暖和不暖和?”在新塘乡双河片区综合服务社,张美冲边问老板杨松柏,边把手掌伸进了鞋子里试了试,鞋子保暖性确实很好。两双棉鞋、两双棉袜子,一共60块钱。包好鞋子,扛上邮包,张美冲便往双河中学背后的一户孤寡老人家走去。
杨松柏告诉记者,张美冲常常来店里买些日用品,买的多了才晓得是送给生活困难群众的。“他的工资也不多,长期这么坚持,真的很不容易。”
老张的“不容易”换来的是村民们的“信得过”。十多年来,张美冲常常是“哪儿黑哪歇”,漫长的投递之旅,他就在村民家中借宿。不是客人,不是家人,但村民们待他有如亲人。老张说,有这乡情乡谊,一切辛苦,都值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