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大国心态”渐成熟
作者:邱永峥 魏莱 王海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进入世界大国之列,是各国越来越认同的一种现象。近代百年经受了屈辱和落后,在短短30年间迅速崛起的中国,其国民心态是否随着经济腾飞发生了健康、积极的变化与调整?《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8月17日至29日在全国9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面对外国学者对中国的赞美持冷静或警惕态度;近半数受访者赞同用加强国家形象宣传来应对西方“棒杀”中国;四成以上受访者认为中国社会在发展和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得到解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表明中国人的大国心态在走向成熟,对国外媒体的“棒杀”和“捧杀”,中国民众都能保持比较理性、清醒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已经摆脱非黑即白的意识形态阶段,这也是民众心态进步的表现。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调查于8月17日至29日采取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拉萨、昆明9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中18岁以上普通市民。调查为简单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1205份。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国外学者“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样赞美中国的言论,77.8%的受访者保持冷静或警惕心理。具体来看,16.2%的受访者对国外学者赞美中国的言论表示“高兴”,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的认同”;54.9%的受访者选择“冷静,中国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22.9%的受访者选择“警惕,外国媒体或组织可能有意吹捧中国以达到其他目的”。
前段时间,国外某知名媒体把中国的松花蛋评为世界上最恶心的食物之一。面对国外媒体类似的“棒杀”中国现象,47.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国家形象的宣传工作”;45.0%受访者认为应“与外国媒体沟通并解释”;42.3%受访者认为“不予理睬,中国只要好好发展自身就可以了”是正确的应对之道;还有23.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发出抗议”;16.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抵制这样的国外媒体”。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近八成受访者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比预想的乐观,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力量和能力所及。有了这样“头脑不发热”的态度才能应对世界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对于中国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地区差别、贫富差异等,42.3%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或全部能得到解决,表现出对未来良好的信心。29.7%的受访者认为“有一些问题能得到解决”。当被问及“中国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的社会制度,哪个更先进”时,54.4%的受访者回答“各有利弊,无法比较”,16.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更优秀。
丁一凡就上述调查表示,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合法性,但任何制度也都可能僵化、最后退化。中国民众认识到这一点,下决心学习别的制度中好的部分,改善自己制度中欠妥的方面。而西方在衰落的过程中抓住意识形态的东西不放,极端地看问题,这样只能使得他们的制度越来越僵化。
在针对移民问题的调查中,66.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移民国外,30.2%的受访者表示“会”,剩余2.9%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说不清”。此外,调查还显示,72.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最适合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者”;认为中国应当是“发起者和领导者”的受访者为19.1%;50.3%的受访者支持中国“派遣部队驻扎中东地区,帮助维护中东和平”。当问及“外国发生灾难时,例如日本地震,中国应不应该提供经济援助”时,69.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提供援助。▲
【环球时报记者 邱永峥 魏莱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