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抱团 致富路畅通
从2010年第一次与共青团组织打交道,到现在成为“七彩山鸡养殖”团支部的书记,29岁的湖北姑娘屈卫卫与团组织越走越近。
“参加过团组织的创业培训,在团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合作社,得到了团委的大力扶持,现在咱也在合作社里成立了自己的团组织。”返乡创业两年间,团组织的热心帮扶令屈卫卫感动。就在不久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团委的工作人员还冒着大雨,走了3.1公里的土路来到她的养殖场,给她带去了一块“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的牌匾,还送上了2000元支持资金。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活跃成为全国各地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更是成为农村非层级化团建的重点。各地着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倡导服务先行,一大批像屈卫卫这样的农村青年致富能人在得到团组织的周到服务后,成为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
截至12月17日,全国新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组织59901个,一大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成为基层兼职团干部,在促进基层团组织活跃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作社“抱团”形式多样
合作社团建的一个亮点是,建团之前,各类合作社负责人通过“非共青团组织”的形式“抱团”在一起,先谈合作经营,促进发展壮大。
秭归县青滩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旭东的另一个身份,是“秭归青年创业者共进会”柑橘分会会长。柑橘分会由63家柑橘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组成,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超过50%,30余人长期通过QQ群保持联系。
“就是一个共进会,大家都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互相交流。”崔旭东介绍,共进会由团秭归县委发起。通过共进会,他不仅与其他柑橘合作社负责人熟悉了,而且经营业务上也能互补。比如在收购和销售价格上,60余家合作社之间如今很少会产生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在销售地扩张上,合作社之间有了合作,崔旭东的桃叶橙如今不仅能供应宜昌市场,还打入了武汉市场;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统一的技术指导能将各家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同步提高,统一申请绿色食品标志。
远在江苏盐城的响水县兴旺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进波也充分感受到了同行业合作社“抱团”的好处。
他也有另一个身份——响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团委书记。刘进波告诉记者,种植业团委的前身是种植业合作联社,下辖11个种植类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不均,种植产品也不同,“抱团”后,最大的益处有两个:一是成立了摘插、收割和收购3个服务队,把各社有特长的年轻人聚集起来,为所有11个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二是11家合作社联合在县城开了3个“苏响牌”农产品直营门店,打开了直销市场。
“每家门店一年租金和人工费用10万元,店里销售大米、紫薯、杂粮等,任何一家合作社单独根本做不起来,必须靠抱团。”刘进波透露,目前种植业团委下属的11家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每一家的生意都有起色”。
以服务促发展 以发展促建团
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一个团建共识是——服务先行,深入研究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机理,在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中进一步找准建团逻辑和基本路径。
湖北秭归县展博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团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该合作社建团花了团秭归县委整整两年多的时间。
“过去连什么是团组织都不太清楚,现在却当上了团委书记。”中学毕业后即在外打工的合作社理事长屈卫卫2009年返乡创业,当时因为资金周转难题,经朋友推荐参加了团委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因为听说“培训后能申请5万元免息贷款”。
那是屈卫卫第一次与团组织接触,此后,团县委书记“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与她联系,有什么好的创业扶持政策,就会给我她电话,问她是否需要。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却温暖了屈卫卫的心。
半年前,屈卫卫打算成立合作社,在“什么都不懂”、又“没有时间办手续”的情况下,由团县委全权负责帮她的合作社“跑手续”,“当时特别感动,我身体不好躺在医院,合作社竟也能顺利办起来。”
合作社成立后,屈卫卫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七彩山鸡专业养殖”团支部,成员虽然只有10余人,却能每月坚持开政策交流会、搞户外野炊活动等。
秭归县王家桥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海林也是前不久才刚刚当上合作社团支部书记。此前,他的合作社里只有五六名负责技术更新的年轻人,根本谈不上成立团组织。“当时就是个技术小组,年轻人都聚集在一起,专门研究柑橘品种、质量等。”杜海林介绍,技术小组是合作社的中坚力量,过去合作社只有39户会员、五六名年轻人,现在发展到140多户、七八十名年轻人,“全靠技术小组钻研,合作社才能发展”。
县域涉农部门“抱团”服务合作社
合作社“抱团”发展,基层团组织也产生了“抱团”服务合作社的好点子。江苏省盐城市的县域农民合作社团工委建设就是一例。
县域农民合作社团工委以县域范围为单元,由团委、组织、农业、金融、科技等涉农部门为团工委成员,数家涉农部门“抱团”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服务。
东台市县域农民合作社团工委书记、团东台市委书记李晓明如今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同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工商局、人民银行以及东台农商行的“朋友们”碰一次头,正规的叫法是“团工委联席会议”,其实质是“聚一聚,介绍各自的工作动态”。
县域团工委成立后,李晓明明显感觉到开展工作的“便利性”。过去,为了给某一名农村青年提供政策指导或帮扶,他往往要跑好几个涉农部门,对方肯不肯帮忙,还要“看面子”,通常情况下是给“团委的小李帮个忙”;如今,每次团工委开会,各部门负责人、也就是团工委副书记们都会主动谈相关工作。
最近一次,李晓明在团工委会议上得知农办要评“示范社”,当即与来自农办的团工委副书记商量,能不能增加几个“青年示范社”的名额,给创办合作社的青年多一些机会。这在过去,是连“想都想不到”更别提“争取到”的机会。
“以前是遇到问题了去求各个部门,现在是各部门介绍工作,有好的机会就插一脚,主动给农村创业青年争取机会。”李晓明如今也成了农办培训的讲师,专讲“如何发挥青年在合作社中的作用”一题。
团县委干部的工作热情也感染了其他涉农部门。射阳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陈荣平最近当上了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工委副书记,他对团干部服务农村青年的做法颇为赞赏,“团干部和我们一起研究政策,制作印发专刊,到村(居)委会张贴横幅,件件事情都不落下。”
令陈荣平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能干的”团干部,对农村青年有很深的感情,“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在手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打开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