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参谋:要有闻战则喜风气 军队就应好斗!
合上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节拍
——国防大学七队学员学术座谈会发言
摘登张勇本报记者侯永波
前不久,国防大学七队学员就《艰难一日——击毙本•拉登亲历记》一书的读后感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这些来自领率机关的学员们就书中所展现的当代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和指挥手段,特别是战略层面决策、战术级别行动等作战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一致认为:当前,我军正处于加速转型发展的战略关口,如何顺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如何有效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需要我们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包括借他山之石,寻自强之路,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要求。为使广大读者能从这次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找寻有益于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助力点,我们特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编 者
善借“他山之石”
吴胜华(学员七队学员,总后勤部某部助理员):《艰难一日——击毙本•拉登亲历记》(以下简称《艰难一日》)的第一作者麦克•欧文曾是美军海豹突击队第6小队成员,先后参加过美军在全球的一百多次行动。2011年5月1日,他担任“海王星之矛”行动队队长,在巴基斯坦阿布塔巴德一线具体执行由美国总统下达的命令,指挥突击队实施越境猎杀本•拉登的特别行动,亲眼目睹了本•拉登之死。这本书以第一手资料向人们揭示了从最初的情报侦察及分析到最后成功实施特别行动的全部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军、学习美军的好机会。美国战略东移,意在遏制中国崛起,我军不由选择地成为美军的战略对手。面对强大的美军,我们有很大的差距;迎接这个强大对手的挑战,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去认识它、学习它,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赶超它。这本书堪称了解掌握美军特种作战乃至战争新思维、新动向方面的生动教材。
姜 帆(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参谋):《艰难一日》一书让我对美军的作战筹划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军的作战行动总是在不断变化,其最具代表性的突袭作战更是花样不断翻新。同时,美军作战特别关注细节。在筹划“海王星之矛”行动时,从作战计划到情报信息,从时机选择到战局控制,从人员配置到单兵装备,美军的作战筹划可谓细致入微。一些细节令人难忘,如目标房门的开合方向和质地,如DNA双份取样和分路返回,如对本•拉登住所的清理及返回后的整理工作。周到细致的作战筹划,不仅使美军在没有伤亡代价的情况下顺利击毙本•拉登,而且为今后的反恐作战提供了大量线索。《艰难一日》在记录美军击毙本•拉登行动细节的同时,也记录了美军士兵训练成长的历程,揭示了美军战斗力生成的训练模式。基础训练让美军士兵熟练掌握基本技巧,而模拟实战的任务训练则让来自不同队伍的作战人员紧密配合、融为一体。在“海王星之矛”行动前,美军进行了预备演习,模拟环境中不仅种树、挖沟,而且还堆起了尘土来模拟目标院落边的马铃薯地,贴近实战的细致程度令人惊叹。
张 峰(学员七队学员,总装备部某部参谋):我认为,学习美军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在彰显美军强大战斗力的同时也传达了一个信息,即美军不是神话。透过“海王星之矛”行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军所谓详细的计划和方案,与实际的行动仍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军海豹突击队直升飞机遭遇意外;整个行动时间远超过计划;拉登未作任何反抗。这些方面只要有一个出问题(直升机坠毁造成人员死亡;巴军方采取行动进行交火;拉登反抗或人体炸弹等),此次行动就会胜败难定。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战场环境的复杂性,人对战争结果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任何详细的计划和绝对优势来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此外,还应该重视研究失败者。这本书中的核心人物本•拉登,就很值得研究。“9•11”事件后,拉登成为美国头号敌人,但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没有将拉登抓到。以美国而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情报手段(卫星、网络、无人机、技术监听等等)和最广泛的情报网,但拉登就是没找到,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这启示我们,再强大的对手都有弱点,我们一定要善于找到制约其能力发挥的“阿喀流斯之踵”。研究失败者,往往比研究成功者更能从中学到克敌制胜的办法。
魏宝峰(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参谋):其实,透过这本书,我们会发现:第一,美军庞大复杂的信息化装备是其弱点之一,若能充分发挥电子对抗与网络战作用,将能够给其以重创。第二,美军的实战化训练透露出美军新的作战方式,应通过联合演习等方式,多与美军进行接触和交流。第三,对美军的特战突击,我们应做有针对性的研究。
军人生来为“打赢”
闫晓明(学员七队队长):作为国防大学首期高级领率机关工作培训班的学员,应从《艰难一日》这本书中汲取些什么?是装备?是训练?是通信?是指挥?是战法?我想当然是,但又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悟“道”的心态研读此书,从中获得关于战争形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前瞻性、规律性认识。有什么样的战争就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战争、认识战争、指导战争,还要学会设计战争、设计国防和军队建设。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担当好这个责任?我想,正如书中导读所说“我们的突破口在心里”那样,我们也要首先经得起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我们应拷问自己:《艰难一日》的作者是从小读了一部关于海军陆战队的书才立志长大要当一名海豹突击队员的。那么我想问,我们从军报国的志向还在吗?我们是在以一个职业军人的标准履职尽责吗?我们心中有一面时刻高高飘扬的党旗、国旗吗?我们心中的那把八一军刀还在闪闪发亮吗?我相信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希望大家通过信念、信心和勇气的坚定与巩固,去催生观念和实践的创新与突破。
储卫星(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助理员):《艰难一日》的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一支强悍的部队、一次诡异的行动,也清晰昭示出我们军人、军队和国家的危情、危险、危机。从这本书我们似乎读懂了21世纪是一个怎样的全球化、信息化、精确化战略战术的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在世界既透明又缩小、既和平合作又竞争对抗、既繁荣发展又残暴血腥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人类发展进步的进程中究竟如何定位、向何处去、路在何方?
任何一名中国军人对此都要有一份理论上的认识和清醒。危情就在身边,危机就在眼前。在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家必须繁荣、军队必须强大、军人必须崇尚战斗精神。我们应直面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存在的弱点、弱项和弱势,将危情、危机和忧患意识转化为全军的冷静认识、统一意志和坚决行动。立足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任务,厘清我们究竟需要应对什么样的未来战争、造就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达成什么样的战斗力?军队属国之利器、安全之基石,我们要把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落实在真抓实干上、在整体能力提高上、在与国家安全和利益匹配上,来不得半点虚假。
车宝宁(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助理员):从《艰难一日》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作为普通士兵的坚定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到底源于什么?作者在书中提到,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本前海军陆战队员写的书,从而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海豹突击队员。由此可见,美国的国防教育效果是显著的。由此联想到美国非常重视一些针对军人的庆祝活动,如“老兵日”,当天总统要发表演说,出席纪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较好的热爱军队、尊重军人的氛围。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储卫星: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这个结论源于对以下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什么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使一个普通国民克服安乐、富足、诱惑和牵绊,能够克服艰辛、艰难、枯燥和寂寞,荣誉满胸、使命满怀地投入魔鬼般地狱式的军事训练和演习,并随时随刻准备为国家的安全跨越人性和生命的极限。正是这种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这种能力在事实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了将个人追求卓越的英雄色彩与勇于奉献不辱使命的国家精神自然结合、达到了个体自豪感和组织荣誉感的统一。应该说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作者由一个常人、并将作者一样的一堆常人打造成了拥有坚定战斗决心和强悍战斗力的美军海豹突击队。
李海峰(学员七队学员,解放军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参谋):军人的坚定信念是第一位的,除此而外,军人的职业素养也非常重要。《艰难一日》这本书告诉我们:军人良好的保密意识是军事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纵观全书,可以说美军很好地将保密意识灌输到了士兵头脑中,而且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首先,作者在构思出版该书之初,就把不泄露涉密信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并请专业律师进行审阅,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也符合“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我军保密工作原则,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其次,包括作者在内的美军官兵执行保密规定较自觉,标准也高。文中多处提到作者注意和家人通信过程中的保密。像书中提到,作者去指挥部时,并未将手机带在身上,而是选择放在了兵营;作者和父母通电话时,没有透露他当时担负的任务;作者在执行任务时,其父母也不知道他的真正行踪。这些都值得我军官兵学习。
王 雷(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参谋):现代战争需要一支职业的军人队伍,这是通读《艰难一日》后最强烈的感受。什么是职业军人?首先是要爱好这个职业,而不是指望这个职业养家糊口。其次是接受良好训练并达到标准。今天的士兵已经不是一支步枪在手,跟在班长后面冲锋就行的。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并且在残酷考核中胜出的人,才可能在战争中不被敌人所淘汰。第三是必须有闻战则喜的风气。军队就应当是好斗的,这与爱好和平并不冲突。我军在战争年代,每个指挥员都喜爱打仗嗷嗷叫的部队,这是战争选择的结果。
已是轻装上阵时
李绪成(学员七队政委):目前,我们军队的转型正处在关键当口,向哪里突破?一如本书导读所讲:我军的突破口,既不是装备上,也不是理论上,也不在体制上,而是在心里。只有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
昨天的战争已不能重复。击毙本•拉登的作战样式已成明日黄花,但这却深刻地启迪我们: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思想上必须解放、解放、再解放;理论上必须创新、创新、再创新!
王 雷:我的体会是,我军到了“该是轻装上阵的时刻了”!从历史上看,人民军队担负了大量除作战之外的诸多职能,特别是战争年代更为突出,才有红军是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之说。但必须看到的是,军队的主要职能依然是作战,承担诸多职能只是受当时条件限制。今天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精兵对抗,因此一支军队所有的精力、财力和物力都应放在提高战斗力上,不应该偏离这一目标,所有的机构设置、制度设定、政策制定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例如,通常人们总说军队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征兵入伍后,新战士的愿望大多是学门技术,增长见识等等。部队也曾积极开展两用人才培养,鼓励和帮助官兵学习一两门实用技术。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军队的职能不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锻炼战斗技能,培养对党对军队的忠诚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才是军队的主要工作。从《艰难一日》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在训练中就是围绕如何战斗和怎样更好地战斗展开的,退役后战士的培训、就业甚至心理创伤的抚平都是依托地方政府和相应的协会完成的,军队只是协调。所以,我认为减少不必要甚至是不重要的任务和工作,为军队减负或许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张跃东:《艰难一日》这本书再次警示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体系作战。美军近年来一仗一个打法,看似从没有重复,其实一直在重复着大体系吞并小体系后的体系控制战,只不过其表象和形式在不断翻新。当信息时代的大体系对工业时代的小体系作战时,信息对大体系单向透明,行动对大体系单向自由,从而使“侦、控、打、评”在大体系内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在这种体系对抗不对等条件悬殊的情况下,小体系已经失去了自主决策控制的能力,已经成为从属于大作战体系的一部分,由大体系单方面控制着体系作战的进程和发展。“体系吞并”使得大体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上演一出又一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剧目。因此,被美作战体系吞并之际,就是美大胆出手之时,我们只有加快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拥有不为对手感知的杀手锏和不为对手所控的信息物质能量流,形成体系对抗能力,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打得赢”。
魏宝峰:我认为当前我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我军战斗力快速增长提供体制机制保证。美军是在不断变革中,根据军事装备与技术的发展,调整战略战术,形成与对手、战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装备,打赢了每一场战争。我军当前的编制体制也应从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要求出发,大力调整改革,确保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
二是瞄准世界军事前沿,大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信息化战争中,侦察预警、防空反导、航空航天、电子对抗、网络作战、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在规划计划中,把新型作战力量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在体制编制调整中,把提高新型作战力量的员额比重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在资源的投向上,把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作为重点;在人才培养上,把高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努力发挥新型作战力量的突出优势,促进新型作战力量与传统作战力量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水平。
三是以基地化训练为重点,全面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美军训练的突出特点就是战时怎么用兵,平时就怎么练兵;将来准备与谁打仗,就以谁为假想敌提出针对性作战理论并联合盟友进行演练,实战化程度非常高,有效保持了较高的战备水平和较强的实战能力。当前我军训练应注重以基地化训练牵引实战化训练的建设发展,把思想观念转到训练即实战的认识上来,形成以实战化标准检验训练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我军战斗力水平。
仗会怎样打?
储卫星:“海王星之矛”是一次庙算诡秘、精简神速的特种突击行动,做到了军事意图、信息、装备和行动的成功链接。正如作者在书中带着强烈自豪感甚至是不无炫耀地讲述一样:美军在实际上做到了在几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需要到达的地方。这次行动虽然前后跨越十年,但最后的行动实施从作战号令下达、部队部署投送、执行战斗任务、达成作战目标只用了两个小时。该行动阐释了一种高效的执行能力——这种能力将理论分解到计划、将计划转化为方案、将方案布置到演练、将演练落实到实际行动。这是一种把现代信息、装备和人力高度融合,并高效网络化、模块化、一体化的具体行动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加紧催生着地球上的全新战争。何以理解美军这种能力?粗略来看,其理论基础来自国家基于全球化个性化的思想革新和军事研究,物质基础来自美军全球化全天候的信息侦察、高智能的武器装备、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与情报搜集、横向连通纵横一体的编制体制,技术基础来自基于信息化、市场化、利益化的军火公司的大胆求索勇于创新。这些理论和物质基础均来源于时间、实验和实战,并在一次次战争实践和技术创新中检验测试、改革发明、提升强化。
吴胜华:其实,该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军未来作战的一种可能趋势,那就是特种作战或将成为达成其战略目的的上佳选择。美国军事战略有个新提法,就是把作战对象区分为国家和非国家组织。拉登作为恐怖组织的头目,击毙他就是斩杀非国家组织的首脑,意味着美反恐战争取得标志性的胜利。美军动用海豹突击队这支特种作战力量,越境成功实施猎杀行动,令世人为之震惊。参与行动的区区24人,取得了一支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类似战果,从而为总统选举增添了筹码,为从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脱身找到了借口,这就是战略上的选择和考虑。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打击毁伤能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为了达成战略目的,动用特种作战力量,把战争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将会成为战略决策者的常用选项。
看美军战斗力咋生成
李海峰:正如其他同志所言,《艰难一日》一书虽然主要聚焦于“海王星之矛”行动,但客观上也反映了美军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一,优胜劣汰机制是部队战斗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作者在“绿色小队”训练营中受训时,被要求评选出自己认为的前五名和后五名。我觉得这对我们启示最大的就是,我们历来讲究的传统处世哲学、中庸之道,在部队训练作战中,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在我们的骨子里,不当出头鸟的观念根深蒂固,换个角度,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到,有些鸟,生下来就不是为了躲枪子的。
第二,实用主义原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证。作者在顺利成为海豹突击队一员后,在到新的小队报到时发现,老兵们大多留着长发,胡子拉碴,身上甚至文满了各种文身。作者描述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群乌合之众,但骨子里都是职业军人的典范,他们讲究实用,绝不浪费时间在迎新晚会之类的小事上。当然每支军队都有自己的一些传统和文化,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在一些表象上学习他们,要练成这样的手,而不是长成这样的手。
第三,部队频繁换防是战斗力迅速提高的可行办法。作者在服役期间,在书中明确提到的换防就有6次,加上临时性任务,次数更多。这和美军的作战任务多有关,但无疑能够使官兵快速获得各种实战经验,迅速提高实战能力。另外,他们勇于负责的精神,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淡泊的荣辱得失观,都值得我们学习。
张跃东(学员七队学员,总参谋部某部参谋):读完全书之后,我便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这不仅是该书作者的艰难一日,而是美国整个作战体系运转的艰难一日,是美军新军事变革的艰难一日。之所以难,是难在复杂的体系作战、难在达成战略性重要目标、难在全方位多环节精确协同。之所以称之为“一日”,体现地是信息化作战空间的放大和作战时间尺度的缩短,“一日”行动达成十年反恐作战的效果。美军战斗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多维一体的情报系统。这是此次作战行动的前提,首先从俘虏和特工等侦察手段得到了拉登活动线索,又从卫星、无人机、无线电监听等多维立体侦察手段中,验证了线索,摸清了拉登住所及周边情况,实现了多元信息融合,建立了单向透明的作战空间,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行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拥有扁平高效的指控体制。从总统到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前指到一线士兵,美军指挥的扁平化程度和指挥跨度非常之高,并且最后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总统直接掌控现场态势和实时指挥,在这种指挥体制的支撑下,其决策效率和指挥效率非常之高。
三是能实施灵活精准的打击行动。美军有空中、海上精确制导弹药摧毁、特种部队抓捕等38种行动方案可供灵活选择,而最终选择了精确度要求最高的特种作战方案,在不惊动第三国军警部队的情况下,由一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一发子弹击毙拉登,并将其尸体和相关物品完整地带回处置,这对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非常精准的要求,体现了美军的自信。在众多精准的串联环节支撑下,美军最终将信息优势转化成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实现了信息对物质能量运动的精确控制,高效完成了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