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热议小水瓶文章《美国寒门为何难出贵子》-读者之声
1月6日,观察者网刊发美国大学申请咨询师小水瓶的文章《美国寒门难出贵子》,引发观察者网读者以及@观察者网 微博粉丝热议。
小水瓶在文中表示,在美国谈大学和教育很简单——要养孩子先致富。美国教育基本特点就是教育资源和家庭财富完全呈正比。“在美国寒门难出贵子”的种种原因中第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越长,家庭财富对教育的影响越小。很多人都在大谈国内教育体制弊端,当然,任何制度都有本身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大学录取的统一测试选拔实质上是中国在目前情况下,保持阶层流动非常重要的体制之一。如果妄谈引进美国式“举荐制”大学录取,在大家对贫富阶层尚未达到认命的现阶段,无异于直接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激化各类社会矛盾而已。
小水瓶文章《美国寒门为何难出贵子》
对此,观察者网读者表示,中美的确是两个世界。美国人对阶层固化的态度就是愿赌服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则更强调阶层流动,不甘受命运驱使的精神已有千年传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即是明证。
兹事体大。教育事关众人命运,任何改革都得慎之又慎。网友@passingby1968 就借台湾的例子苦口婆心地说道:教育兹事体大,任何改革都应先经过试点评估。台湾的教育体系在十几年前就满腔热血迅速向某些人认为的美国式靠拢,遗祸于今尤烈。
别人家的孩子听起来永远优秀,可别人家的教育制度也果真如此吗?网友@黎明中2011 打了一个问号:别人家的孩子好,别人家的制度好,其实应该真正地实地考察一下,究竟好不好,适不适合当前中国的国情。
网友@‘‘Sad、Story 也认为废除高考弊大于利:废除高考只能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结果,这个事情比经济体制还要命啊。
感性认识还不够,网友@毁梦者一号 用数据揭示了财富、阶层和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只有4%的人完成从穷人到富人的转变,收入后20%的美国人的后代44%一辈子都逃不出这个阶层。
可人终究是讲情感的动物,备战高考时的酸甜苦辣很难消散。网友@张碧涛 就表明了与作者的不同意见,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正在起变化”:提几点。第一,在美国,面对超强的学习压力和极高的淘汰率,进入名校真是件那么得意的事儿么?第二,美国名校的路子是通过吸收富家子弟来扩充财源,从而能够用高额奖学金与其他学校竞争最优秀的学生。我认为这是美国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下的必然选择。第三,在美国的开放的社会流动中,名校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念大学在美国真的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站。第四,我同意中国高考是一套从设计到执行都相对公平的选拔系统。可是,考生竞争的不平等化的确在恶化,这个真不用多说了把。
网友@键盘观察员 立马反唇相讥:得意?我看是有用吧? 别和我说看能力,美国一样也要看文凭。念大学是人生小站?为什么你不看看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在美国念过大学的人一生中收入比没念过的高多少?这个差值以前就相当于目前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大概5万美元。
数据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网友@毁梦者一号 继续补充道:我来帮你补全数据吧:美国人口调查局2011年的数据(Work-Life Earnings by Field of Degree and Occupation for People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2011),美国学士学位(不包括以上)获得者整个工作生涯的收入接近高中毕业者(必须毕业)的2倍。没有高中毕业的收入更低。
以史为鉴。网友@Frank_GGH 认为:中美确实是两个世界。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网友@stdra 表示上述的争论归根结底还是话语权斗争的问题:美国人对阶层固化的态度就是愿赌服输,而且美式洗脑让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有什么问题。
读者热议小水瓶文章《美国寒门为何难出贵子》
更多关于“中美教育”的话题讨论可以在相关文章中点击查看,您也可以在@观察者网 微博上留言,同时也欢迎您给我们投递稿件进行交流:[email protected](编读往来投稿请随信附上您的姓名、住址、邮编,我们将会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平邮给您寄出一份最近一期的《社会观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