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解,我说文科生不如理科生的意思是……-冷哲
1月2日,拙作《文科生为啥不如理科生?》在观察者网登载之后,引起了不少议论,有一些是有意思的讨论,有一些是误解。这里我想就这篇文章的几个论点和一些有意思的评论来讨论一下。
我这篇文章本身其实并不是讨论“文科生为什么不如理科生”,而是在讨论“为什么文科生的平均工资不如理科生”。但工资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这篇文章也并不包含价值观判断,仅仅是围绕这样一个现象来寻找答案。
在讨论之前,我希望能厘清两个概念,那就是“统计意义上”和“平均水平”。一个事物在统计意义上带有某种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带有这种特征。比方说,在统计意义上中国民众的收入不如美国,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没有有钱人,也不是没有穷人。平均水平也是类似的道理。
时间要求越多,壁垒就越高,外行进入这个行业就越难
首先要讨论的是专业壁垒。
专业壁垒是指有些工作的专业性极高,以至于仅仅入门级工作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或自学。这种时间要求越多,壁垒就越高,外行进入这个行业就越难。专业壁垒高的职业,如果培训机构(包括大学)产出不足,就很可能具有较高的收入。
在《文科生为啥不如理科生》一文中,我仅仅强调了理工科的专业壁垒。其实文科的一些工作同样有专业壁垒。正如有读者在评论中提到“理工科难?让个机械工程师做做同声传译试试?”同声传译恰恰是一个专业壁垒极高的工作,而培训机构则十分稀少,很多人要经过艰苦的自我培训才能胜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工作的收入就很高。
**可以这样说,理工科的大部分课程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做得了这个工作,而文科的大部分课程则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做得好这个工作。**比方说英语系的学生可能都修过英美文学或类似课程,这种课程当然可以帮助他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但没学过这个课程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做英语翻译。同样的道理,幼教专业要学幼儿心理学,它是一个决定了“做得好”的课程,而不是“做得了”的课程。
**无论文科理科,如果主要课程都是“做得了”的专业,获得入门级工作就难。**因为一个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才能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在获得收益以前的时间成本很高,这会吓退很多想要转行的人。而主要课程都是“做得好”类型的专业,一个门外汉也可以投入较短时间自学然后获得入门级工作,此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修习“做得了”类型的课程。因此,很显然前者潜在的可用劳动力就远小于后者。
当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后者的工资就低,因为这还与职位数量有关。比如A专业壁垒高,可用劳动力为100人,而B专业壁垒低,可用劳动力为10000人。但是A专业对口职位仅有2个,而B专业对口职业有9000个,那么很可能B专业工资反而更高。当然,工资收入还与该职业能创造的价值有关。
所以这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虽然可以做出大体上的判断,但实际上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另一个问题就是,从美国的资料看(如我在文中所引的美国人口普查局资料),典型的文科专业本科毕业后收入不如理工科。这不仅仅是说典型文科职位收入不如理工科,而是两者从事同样职业,甚至是同样的文科类专业职业时,文科平均收入还是不如理工科。这并不是起薪不如,而是整个职业生涯的总体收入不如。中国这方面还缺乏数据,并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存在。但远比中国发达的美国都存在这种问题,那么未来也可能出现在中国。所以我认为讨论一下还是有意义的。
简单认为文理从事不同职业因此收入不同,是不能够解释这个问题的。究竟为什么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非理工行业工作(甚至是在文科对口的行业),平均工资仍然比文科高,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在文中提到了两种可能性,但并没有说这就一定是原因,尤其是关于“严谨”的推论,更是大量使用了“可能”之类的语句,仅仅表明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推测,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种假说。具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我自己目前也并不知道。
可能的解释(未必其中任何一个是对的,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目前我觉得有如下三种,所有这些可能性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和统计才能确认。所以这里所说的都是一些假说。
第一种可能:理工科的学生平均素质可能更高。
中国有理工科学不下去而逃到文科的事情,美国也不少。而理工科学生却极少有文科学不下去逃过来的。这可能导致理工科学生平均素质高于文科。
针对这一种可能性,很多人都有亲身见闻。但也有一些人仍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比如“我就是因为喜欢文科才到文科的”、“其实文科里很多人理科一点都不差”这些情况当然存在,但这不改变问题。“有学生因为理科不行而逃离到文科”不代表“所有文科生都是理科不行而逃过去的”,也不是“大部分文科生都是理科都不行而逃过去的”。
我们可以假定真心喜欢文科而报考文科的人和真心喜欢理科而报考理科的人基本素质的分布是一致的。但因为理科不行而逃到文科的人,有较大的概率(注意这并非绝对)是素质水平在后50%的学生,这样的单向转移就会导致文科生平均水平不如理科生。
这并不是说文科生素质都不如理科,也不是说逃到文科的学生素质一定不行。而是说有可能因为从理科流向文科的人之中素质水平在后一半的人比例较大,导致文科生在统计意义上素质水平不如理科生。
第二种可能:理工科的专业训练可能更有利于实际工作。
理工科训练一直面向解决实际问题,手段是收集数据、计算、实证。这个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其中还包括排除他因、解决理论与现实的差异等等问题。评价标准较为客观、统一,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更倾向于推理、实证。
很多典型文科专业的训练往往缺乏这些要素。这些专业更要求学生有创见,有时候越天马行空越好,不要拘泥于既有的规则。
这两种思维模式都是社会所需要的,而且并没有什么矛盾。并不是说理工科就不需要创建、不需要天马行空,也不是说文科就不会有严谨、不会有实证思维。实际上无论文理,两者都是需要的。
只不过,如果在培养中往往会轻视其中一者,对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相比之下,没有文科思维的理科生可能就业比没有理科思维的文科生更容易一些。
第三种可能:这可能是因为理工科大学生之中女生更少。
有读者提到,这种差异也有可能是因为男女比例导致的。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市场对女性就业者还是有一定的隐性歧视,理工科相对高薪可能是由于理工科女性比例较低的缘故。这个可能性在别人向我提及时,由于文章已经交给了观察者网编辑,所以未能体现,非常遗憾。
那么也许文理之间确实没有工作能力上的差异,而仅仅是因为男女比例问题。
不过,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工科毕业、25岁以上、稳定全职女性中位年收入仍然有78000美元(虽然低于男性94000美元),高于很多行业的男性收入,比如教育、商科等等。但反过来说,这仍然有可能是专业壁垒导致的,很遗憾先前提到的那份专业、职业和职业生涯总收入的推算报告并没有划分性别,所以现在没有数据能表明究竟性别在文理收入水平差异之中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说,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但恐怕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理工科到文科领域工作,工资居然比文科还高,这是不正常的。在一个公平社会中,一个好的学科教育,不应该让外学科的人跨专业到本专业工作时,工资还比本专业高。
最后要说的是,这都是统计角度的问题,和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没有必然联系。一个具体的理科生或者一个具体的文科生,收入是高是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素质、职业兴趣等等。
(点击查看:文科生为啥不如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