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萍:中国道路,孤独一点有什么不好?
这两天在《观察者网》看到清华学者刘瑜关于“中国模式”的一席话。想起最近在《读书》杂志和《共识网》上看到她的作文和演讲,尤其是那句“真相最大的敌人不是谎言而是信念”,似是而非,印象深刻。
长期在国外工作,最近才听朋友说刘瑜女士在国内颇有影响,是媒体宠儿,更被称做“民主女神”;看到她最后那句对年轻人的嘱托,确实颇具鲁迅“救救孩子!”和毛泽东“八、九点钟的太阳”之风范。会不会是继韩寒之后的又一位媒体造的“鲁迅”也未可知。所以,尽管她的那些想法跟我在国内某些饭桌上经常听到的东西相去不大,诸如中国啊西方啊,中国怎么不好,美国英国怎么好之类的,还是有必要“理性”地回应一下。
关于真相/信念的那句话出自其题为“政治是什么以及怎么谈论政治”的一个演讲。演讲中,刘瑜恳切地说自己对“民主”就是有“强烈的认同”。“民主女神”要名副其实,这个没问题。但这是为“真相”呢,还是为“信念”?难道“民主”不是她的信念?不是的话,难道还有我们有所不知的“真相”?
刘瑜说谈政治要“形而下”(“政治是个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东西”),因为那是“真相”的所在;于是拿中国的一些“形而下”跟英美的这个那个比较,前者样样不如后者;同时,尽管所谓“反思,批评,怀疑,和实证”,抽象而言并无新意,却弄得让人觉得那是她发明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学”。
刘瑜女士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谈中国模式
如果用“信念”是“真相”最大的敌人来检验一下其具体所说,可以发现,刘瑜似乎在身体力行证明其中的道理。
她说“中国在世界上是孤独的”,“中国模式”没人愿意模仿,“中国离世界很远”,“世界离中国也很远”。这些都是判断句。小学生可能都知道,用“判断句”时,表述的是自己觉得的事实;但学者/政客/媒体等等,都知道,用判断句,尤其是大而无当,但听上去又符合某种政治正确的话,都是名堂多多。作判断的人从来都是有自己的角度,立场,目的,等等。故,要问刘瑜的判断是据何事实而下,大概意义不大。不过,白问白不问:基于“真相”,还是“信念”? 她说关塔那摩曾经遭到美国各类人士的反对。没错,连奥巴马第一次竞选时,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上任立即关闭关塔那摩。如今,监狱继续开着,再多的反对也没有改变这个事实,一个强权的事实:你说你的,我该干嘛干嘛。
她嘲笑中国媒体在美国大选时报道竞选人或者家人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虽然此时刘瑜似乎已经忘了她说的政治就在柴米油盐里,我感觉她对国内媒体的批评也没错。可是她却不点明,那是因为美国主流媒体从来都热衷于“娱乐政治/政治娱乐”,打败对手的办法往往就靠挖出点对手的私密,包装一下,走道德化,通过各种文章、广告、谈话节目的形式加以传播。中国媒体不过跟风而已。每次大选/中选时,这样的“政治文化”便喧嚣尘上,让我那些美国朋友急不可耐地等着游戏结束。刘瑜更不会说明,这一切背后金钱的作用,以及“真相”永远被“信念”歪曲,与美国民主之间的关系。
她还举例说,美国人对不喜欢的总统可以毫不客气地加以侮辱(把布什画在手纸上)。没错,但却不指出,美国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对权力,尤其是总统所代表的权力完全认同。首先,把布什画在手纸上根本无法阻挡其连任总统。更为重要的是,真正的权力从来都不掌握在那些侮辱布什的人手里;美国人侮辱总统的“自由”与美国式的民主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可以让那些由金钱阶级扶持上台的总统们向世界宣传,看,我们的人民有自由。信不信,由你。
例子多多,篇幅关系,不累赘。
一个又一个似是而非 (half truth)的例子 ,遮掉什么,凸显什么,难道不跟某种信念有关?
早有学者指出,任何一种世界秩序得以维持,该秩序的中心势力集团必须具备三大要素,(1)强大的军事力量,(2)强势的意识形态,(3)生产并强化各类社会阶层分化。
如果说最近几百年来的“世界秩序”以资本主义为特征,那么这个“世界秩序”的三大要素如何产生,怎样结构,并得以维持和延续,尽管有“老生常谈”之嫌,仍然是必须首先认清的结构性问题。
除非是志在维持现有世界秩序。
如果是后者,就往往不愿意质疑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有的甚至为其涂脂抹粉,把黑的说成白的,反之亦然。对当今世界的帝国主义行径,更是基本忽略不计,有时甚至为其摇旗呐喊。
如果是后者,也不会批判这一秩序带来的世界性的,中心国家(西方)与边缘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对美国社会内部的不平等,更是视而不见,只字不提。
如果是后者,强势意识形态就是他们的立场和观点。要是又掌有话语权,他们的所言所语就为强势意识形态服务,其中包括攻击被强势意识形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某些国家,某种主义,以及与其不同的理念,等等。
当今中国存在很多问题,这一点不容置疑。在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怎样的制度体系,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体系,等方面,充满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上的紧张和对立。
而在强势意识形态话语里,“中国”却主要以竞争对手、潜在的敌人、价值观的“异己”存在。中国被简单化,单一化,抽象化,妖魔化。这一逻辑,在中国国内,以“精神失败法”的思维方式演绎着:中国从古到今,没有什么是好的,但只要学了美国式民主,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中国,强势意识形态通过这些“精英”,把中国问题与具体的历史、革命、政治割裂开来,简单地演变成是否“民主”,是否“人权”,是否“自由”,是否“法制”,是否“市场”。而这些据说是源自西方的“价值”,在宣传过程中不断洗刷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斑斑血迹。
“强大”跟“强盗”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在强盗逻辑当道的世界里,中国即使孤独一点有什么不好?关键的问题是,不要怕“孤独”就跟强盗学,越学越傻。
据说刘瑜女士有一本畅销书就叫《孤独得像一颗星球》,非常唯美地描绘了孤独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甚至是自由的基础。果真如此,孤独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