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逆回购疑现乌龙指 交易员称复杂流程频致内控搁浅
原标题:国债逆回购疑现乌龙指 交易员称复杂流程频致内控搁浅
1月8日上午,国债182天期逆回购产品(G C 182)集合竞价时出现疑似“乌龙指”。高达105%的成交年化收益率,堪称新年各市场间首笔“高利贷”。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近半年以来,交易误操作及疑似“乌龙指”连发,甚至多次引起投资者利益损失乃至法律纠纷。从结算流程及算法交易角度,类似事件为何频频发生?交易链条能否规避“误操作”风险?
疑似“乌龙指”再现年化收益率105%
集合竞价及行情显示,8日上午9时25分和9时30分,上交所182天期国债逆回购品种两次均以105%的年化收益率成交,两次共计成交800手。按上交所国债逆回购每手1000元计算,成交金额为80万元。而当日同期其他报价仅为4.5%至5.3%区间。
根据W ind资讯数据,2013年1月至今,G C 182品种交易区间保持在1.5%至5.0%之间。但8日当天,开盘即冲高至105%,是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近19倍,随后暴跌至5 .32%报收。“这意味着借了80万半年就得还息40多万,买亏基本没有悬念。”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浙江分行交易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实际上,债市疑似误操作不是第一次发生。“8·16”股指期货误操作事件后,2013年8月19日上午,债市现券双边交易就曾现“乌龙指”,成交金额1000万元的一笔国债交易出现“低卖高买”怪象,卖出方恰为光大证券。
随后光大证券曾回应称,公司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债券卖价收益率报为4.20%的超低价(高于前一日中债估值约25个基点),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
不过,光大证券最终发布公告称 , 经 与 交 易 对 手 协 商 , 同 意 对“8·19”债市误操作产生的该笔债券不进行交割。
青岛农商银行债券交易员秦新锋表示,尽管不同事件的具体原因仍待调查,但此前“8·19”债市误操作应属于标准的“乌龙指”。“不过,由于上次的成交额在银行间市场并不是较大的金额,即使是1000万对整体影响也相对有限。”也有交易员表示,近期误操作事件已不鲜见。尽管本次105%的收益率确属少见,是否为误录入仍待进一步调查。
追踪结算流程:复杂流程加大失误概率?
“从结算流程、算法交易角度及以往案例来看,债券交易‘乌龙指’其实有更深层次原因。”记者从多位一线交易员处了解到,目前银行间进行债券交易均使用外汇交易中心旗下的“中汇亿达”平台。该交易系统平台包含回购业务、现券买卖、信用拆借、利率互换、利率远期等功能。
据介绍,由于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其中债市交易数额更动辄以亿计,现有交易平台与结算主体———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公司)后台结算实行了无缝连接。尽管这为各方监控和施行货币投放提供了便利。但目前,除“中汇亿达”系统外,尚无其他软件开发商获得交易接口的开发资格。
据不完全统计,误操作均发生在创新产品,如股指期货、国债逆回购及引入不过数年的高频交易系统。上述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告诉记者,8日的债市收益率飙升,很可能是投资席位将5%的年化收益率误打为105%所致。但系人工或自动交易导致尚不清楚,具体原因仍待交易所及相关席位进一步调查。
市场人士介绍,针对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多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控:首先是系统的操作规程;其次,内部的审批授权流程;再次如交易守则、交易员风险培训、交易员日志备案、以及激励惩罚机制等。
但多位交易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部分银行内部经申报、风控、审核后,按规则应直接下单,但由于交易接口不开放,只能通过“中汇亿达”,造成交易员在内部审核完后,再换一台电脑把交易数据录入———这一稍显复杂的流程尽管具有统一收付、便于监控的合理性,但可能导致银行内风控在最后一关“搁浅”。
权责认定困难投资者呼吁“熔断机制”
光大证券误操作索赔案代理律师、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异动情况下的结算责任,我国证券规范尚未予以明确,结算机构的应急处置则往往需要长期调查、层层授权,投资者保护已成新课题。据介绍,12月2日和24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分别受理股指期货“8·16”事件民事索赔,其中包括基金及股指期货投资者的起诉申请。
实际上,误操作属于各国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2010年5月6日,道 琼 斯 指 数 “ 闪 电 崩 盘 ”(flashcrash)事件中,短短数分钟之内,道琼斯指数就狂跌1000点,创下其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但在后续处置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联合调查的结果是,就是由于一名基金公司交易员在执行自动交易策略时,没有设置交易价格与交易时间限额。由于自动下单的算法交易与高频交易策略的大范围使用,交易机构自动跟随趋势并获利离场,市场流动性陷入枯竭助长了这类事件。
去年11月,最高法明确指定管辖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尽管单一案例的民事索赔已明确指定管辖,但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公募基金等机构如何索赔,尤其是债市等机构投资者集中的市场是否适用管辖,这些仍不明确。”许峰说。
此外,对误操作及时撮合协调撤单,也是降低类似事件投资者误损失的通行做法。2010年后,美国金融业监管局颁布被称为“交易熔断”规则:成份股在5分钟之内上涨或下跌幅度超过5%的,将暂停交易。据介绍,这一做法旨在稳定由于自动交易的大规模使用而变得脆弱的市场,使得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风险。(记者 杜放 杨溢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