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令“三关如一关”
作者:李鲲 李来房 孔祥鑫 曹国厂
新华网天津12月31日电(记者李鲲 李来房 孔祥鑫 曹国厂)又是一个忙碌的工作日。早10时,一架载有通信设备零件和原材料的航班从韩国釜山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通关科负责人王海鹰很有把握,这批公司生产需要的器件下午五六点就可从首都机场放行,零点之前,定会出现在公司位于天津西青区的生产线上。
他的底气来自于京津冀已经实现的区域通关一体化。“首都机场排队报关货物多,过去我们从北京报关,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放行,现在从天津报关,不仅节约了时间,费用也节约了20%左右。”王海鹰说。
7月1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9月22日,石家庄海关加入,京津冀区域内所有通关作业现场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打破了海关关区界限,实现“三关如一关”。
天津海关改革办主任邸杰说,一体化通关改革后,三地企业可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告别了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通关时间大大缩短。
通关一体化节省的不仅是时间。以前,未放行货物在不同关区运输涉及转关问题,需保持监管状态,按规定必须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因而产生一笔物流和仓储费用。石家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李倩说,按一个标准箱算,过去转关运输会产生200元港口堆存费和500元冷链设备费用,实现跨关区放行后,公司可用自己的车提货,成本大大降低。
截至11月底,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近200万票,货运量2.5亿吨,货值超2000亿美元。共有一万多家北京企业、七千多家天津企业和八千家河北省企业实现一体化通关。其中,跨关区作业报关单票数为3.6万票,7月至10月日均227票,11月日均266票。
“通关一体化是中国海关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对整个通关进行了流程再造,就京津冀三地海关而言,通关一体化整合了各自优势。”邸杰说。
他说,现在天津口岸的货物有近三分之一是北京企业的,天津机场国际航线较少,北京空运货物中相当一部分是天津用户的。京津在空运和海运上相互补充,两地海关在不同货物监管经验上也具有互补优势。
邸杰将这次改革概括为“一地注册,三地通用”。以前河北的报关行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现在就可以把市场范围扩展到北京、天津,以良性竞争突破原有的垄断,进一步规范整个市场。通关一体化还有利于解决执法统一性的问题,通关业务成本核算也会更加清晰。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随着石家庄关区的加入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实施,这项改革符合海关总署“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要求。
“海关的改革还在继续。不仅是海关通关一体化,外贸领域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也应加强,改革的大方向是全国通关一体化。”邸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