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在捍卫王权的道路上,沙特越走越远
沙特内政部2日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该国司法机关当天处决了47名犯恐怖主义罪的人,并展示了他们的照片。被处决者中包括沙特什叶派知名宗教人士尼米尔(Nimr Al-Nimr),这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尤其引来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国家的强烈反应。
这个事件在近几天内持续升温,3日,伊朗示威者袭击了沙特驻伊朗大使馆,向使馆投掷燃烧瓶,导致使馆部分建筑被焚毁。伊朗第二大城市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也爆发民众示威,冲击当地沙特领事馆。袭击事件发生后,沙特外交大臣阿迪勒·朱拜尔宣布,中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限伊朗驻沙特外交人员48小时之内离开沙特。尼米尔之死引发了中东两大阵营之间直接的交锋,沙特为何要处死这位宗教人士?自空袭也门开始,沙特在区域政局上“屡出奇招”,其背后有怎样的考量?让我们先从尼米尔事件说起。
沙特大使馆起火
沙特的什叶派居民多数聚居在沙特东部地区,在沙特属于少数派,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并长期抗议逊尼派对他们的边缘化。可以说,在东部的什叶派聚集区,局势一直十分敏感,周边国家任何关于教派方面的风吹草动都会让这个地区充满火药味。被处决的什叶派宗教人士尼米尔就出生在沙特东部的卡提夫,也是什叶派穆斯林最多的地区。在被判处死刑前,这位宗教人士曾在2004、2009、2012和2014年被沙特内政部逮捕,罪名多为“煽动叛乱”。他提倡议会制的政治体制,反对沙特王室,主张如果沙特政府不尊重沙特什叶派,那么沙特什叶派将寻求在其聚集区实行自治或独立。
尼米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态是在2012年6月,时任沙特王储纳伊夫亲王(也就是现在沙特王储兼内政大臣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亲王的父亲)去世,尼米尔称“人们应该为纳伊夫的去世感到高兴”,并表示“他(纳伊夫)应该遭受‘地狱般的痛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屡次被捕,并在最后以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煽动叛乱的罪名被处死。
可以说,尼米尔是沙特什叶派群体中比较激进和鲜明的代表,作为少数派,他们深觉自身遭受压迫,希望奋起反击争取自己的权力。而这样的宗教人士以及这样的言论,往往会挑起沙特国内的动荡,这也是沙特政府不能容忍的。
尼米尔
对于此次处决尼米尔的事件,尽管国际舆论反应强烈,但许多阿拉伯中东政治学者都表示:尼米尔作为沙特国内反抗王室、寻求什叶派独立的代表,处死他实际上是沙特一直以来用严厉手段维护内部稳定这一政策的延续。沙特政府也希望通过这一事件震慑国内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持国内的稳定。
据接近沙特内政部的一名安全分析员说:“政府面对巨大压力,要他们惩罚这些人。这包括所有‘基地’组织领袖,所有导致流血的人。”所谓“乱世用重典”,此次沙特政府的做法虽然招致外界的非议,但从其一贯的执政理念来看,并不突然。
强势出击难掩内部隐忧
自沙特2015年3月26日突然发动代号为“坚定风暴”的空袭行动开始,萨勒曼国王治下的沙特在地区政治上展现了更加强硬和主动的态度,而无论是打击胡塞武装、军事援助黎巴嫩、强势介入叙利亚、伊拉克局势,沙特实际上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什叶派阵营的遏制和打击上。
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习惯于把黎巴嫩(主要指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区域)、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几个什叶派为主要势力的国家成为“什叶派新月带”,而沙特正是处在这个什叶派新月带的包围之中,再加上沙特南面也门境内逐年壮大的胡塞武装,沙特可谓是“腹背受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沙特一直坚定支持叙利亚温和反对派,在叙利亚问题历经这么多年之后仍然坚持要求阿萨德下台,同时扶植黎巴嫩、伊拉克国内的逊尼派势力。简而言之,用一切手段打破“什叶派新月带”是沙特在政治、宗教方面的最深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很多中东国家推翻了原有政权,接受了美式“民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推翻的原有政权里,很多都是和沙特王室保持良好关系的逊尼派政权,而在政治协商重组之后,这些国家处于少数派的什叶派势力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这些改变在沙特看来都是“危险的信号”。
为了不让动荡流入境内,沙特在2010年到2015年通过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等平台干预地区事务,而并不直接参与地区事务,这样的做法固然保证了沙特在“阿拉伯之春”中没有受影响,但同时也一定程度削弱了沙特在地区事务上的政治影响力。而这样的外交政策,随着“伊核问题”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美伊关系的缓和而变得不再合适。随着伊朗的逐步解禁,其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胡塞武装在各自国家逐步做大,沙特深切感觉到了被什叶派“包围”的不安,这种不安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同样来自沙特内部的什叶派群体。
沙特在海合会框架下才出头镇压“巴林之春”
教派冲突地缘政治化 恐引新乱局
尽管遭处决的是一位什叶派宗教人士,但尼米尔始终是个沙特人,他的死为何能刺激伊朗人民,引得沙特-伊朗在官方、民间交锋不断,不得不说有伊朗方面借题发挥的成分。而此后沙特方面主动与伊朗中断外交关系,彻底将尼米尔事件升级成为地区性政治事件。
沙特伊朗两国尽管长期有着对立情绪,关系紧张,但两国之间上次严重到断交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在沙特圣城麦加朝觐期间发生朝觐者大规模冲突,导致402人死亡,其中275人为伊朗人。这一事件令沙特与伊朗关系一度濒临破裂,事后伊朗示威人群占领了沙特大使馆,并对大使馆纵火,导致一名沙特外交官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断交也是因为宗教方面的原因。
单独从沙特近年的外交动作来看,断交是沙特表示极端重视、极端反感的一种手段。2013年,沙特、阿联酋、巴林三国召回驻卡塔尔大使,这种几近断交的行为同样是因为卡塔尔支持“穆兄会”,在宗教意识形态上与沙特等三国产生了根本分歧。在卡塔尔“服软”之后,沙特在2014年初将穆兄会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
关于这次与伊朗断交,沙特外交大臣阿迪勒·朱拜尔表示,伊朗一直企图干涉沙特内政,涉足海湾地区政治,由沙特的表态也可以看出,后续事件的升级已经跟尼米尔事件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由宗教冲突引发的两个大国之间“谁是老大”的争斗。
从宗教方面来看,沙特与伊朗分属逊尼、什叶两派,但这两派都是穆斯林,在外人看来可以说是“一家人”,似乎这种教派间的对立情绪原本是可以弥合的。但从民族角度来看,沙特是阿拉伯国家,伊朗是波斯政权,这就牵扯到了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之间从古至今的对立情绪。
可以说,沙特-伊朗之间的对立,是教派冲突加上民族冲突,随着这两个国家逐渐的发展壮大,又演变成逊尼和什叶派阵营的对立,而经过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战争之后,融入更多地缘政治因素,演变成复杂的区域敌对态势。
这个问题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国家都无力解决也不想解决,美国目前采取的方法就是平衡与沙特和伊朗的关系,使双方在中东地区处于一种制衡状态,各自阵营在这样的框架下通过政治协商解决问题。
而此次处决尼米尔事件彻底打破了这种表面上的平衡,美国不想管、中东国家自己解决不了,在这个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打击“伊斯兰国”的当口,这样的冲突无异于引爆了一枚炸弹。可以预见的是,沙-伊两阵营的敌对情绪将延伸到叙利亚、伊拉克问题的谈判桌上,同时也将影响和削弱联合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
德国媒体援引西方人权组织的数据称,沙特去年1月至11月处决了至少151人,这是该国近年来最多的。可以说,为了维护王权,沙特“尽力了”。接下来要看沙特的运气了,它是否能安抚国内什叶派民众,是否能不被西方“盯上”,以及伊朗是否发泄一下愤怒就过去了。
从整个地区来看,内政、外交、地缘政治等因素加在一起,让沙特采取了现在这个举措,尽管有着沙特自己的考量和原因,但可能让全世界舆论多数都同情伊朗与什叶派。在此之前,沙特还未处决过什叶派宗教领袖,这是第一次,而且被处决的尼米尔在沙特什叶派里很有威信。美国、欧洲已经表态不支持沙特的做法,沙特也表示“爱谁谁”,美国不支持我也要做。
这场政治事件未来如何收场,笔者认为有大致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国家出面,对沙特施加影响,同时用对“伊斯兰反恐联盟”的支持作为筹码从中调停,让沙特“给个台阶下”;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伊朗方面大事化小,让事态逐步平息。两国之间的矛盾在断交之后不大可能继续再次升级,毕竟双方没有更加直接对抗的意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抗的格局已经明面化。未来的中东问题里,混合了地缘政治、民族问题以及宗教冲突的全面对抗情绪将会成为激化矛盾的催化剂,也将是各中东战乱国家在进行全面和平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条鸿沟。
五星出东方解读:
战五渣其实很大程度是沙特自己的选择。准确的说是沙特没有能力建设强大的军队,大主观上说沙特也没意愿建设强大的军队。中东国家其实都有三只力量。宗族集团,王室,酋长们。军官集团和宗教集团。
按照三大集团谁上位可以把中东msl主要大国分为三波,宗族国家:沙特等海湾五国和约旦。军官集团:埃及,叙利亚和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宗教集团国家:伊朗。从凯末尔树立军人监国原则以来土耳其一直都是军人集团国家,但宗教势力回潮现在应该是二者联合的国家。伊拉克以前是复兴党政变的产物,是军人集团国家。但萨达姆完蛋后宗族势力打着民主的旗号上台。军官集团成为最大输家,所以他们成为is的主力。埃及军官集团在老美的默许下,铁腕收拾了宗教实力。
看看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他们都是军官集团政变推翻宗族集团的产物。沙特王室和部族的酋长敢发展军队,壮大军官集团?沙特的方法是和宗教集团合作,压着军官集团。投身美国帐下当走狗,让美国负责自己的安全。其实说到底无论对军官集团还是宗教集团方法就两个字:赎买。用庞大的石油收益赎买他们。把他们拉倒宗族集团主导的分赃体系中一起分赃。沙特根本不想建设强大的军队却成为国际军火市场的狗大户。一方面是为了给老美上供,一方面是给军官集团分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