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丢:致《芈月传》“总编剧”王小平女士的一封信
王小平女士: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女性观众。在《芈月传》上映前,我曾无限期待,看了超长预告片热血沸腾,等正式上线后看了几集无奈弃剧。很抱歉,没有为《芈月传》爆表的收视做出一点点微薄的贡献。在您接受某媒体采访前,我抱定了对《芈月传》不看不评不关注的态度,我深知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好评差评都是一种宣传和炒作的方式。
可是看了“《芈月传》总编剧谈收视爆表:它比琅琊榜受众群更广”这篇新闻里您的如下言论,我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
我曾以为,对待某些电影和电视剧最好的方式,就是安安静静地等待它flop。无论在当时获得了多少票房或收视率,这些作品总是很快就被人们遗忘,因为它们干瘪的内在和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注定与经典无缘,这也是为什么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宁愿在寒暑假无数次地重播《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前两部等,也不会去重播那些曾经占据收视率排行榜首的戏。下图是2011-2015省级卫视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排行榜,你看现在还有几个电视台会重播?
《芈月传》大概也属于其中之列。这个道理我原本以为您和您的丈夫郑晓龙先生是懂得的,邓超和叫兽易小星应该也是懂得的,你们要走捷径赚钱,没事儿,因为总有人会买账。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你们一方面赚了快钱,一方面还要喊冤要好评,说那么多人都给你们上了“智商税”了,这片儿能不好吗?我只能报之以丞相的微笑:
您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将锅甩给女性观众和原作者蒋胜男,顺带还黑了一把《琅琊榜》,结合叫兽易小星在豆瓣卖惨暗示豆瓣影评人集体拿钱黑他、给《万万没想到》大电影打一星的广播,以及邓超一晚在微博上转发了80多条《恶棍天使》的好评并配以“碗得福”的评论,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天底下喜欢拍片赚快钱还听不得批评的人都是一个路数啊。我就纳闷了,观众花了时间与金钱看完你们的作品,还不能发表感想了?
说拍得好就是无比光荣正确的,就是有眼光的,但凡持相反意见的,就是黑水军。请您一会儿看完这封信帮我把文章转发给您的对手,请他们给我结款谢谢。
接下来,我们就来掰扯掰扯您口中的“女性观众”都是些什么人,还有《芈月传》中对女政治家的定义是多么的可笑。
女性观众看不进去正剧,女性观众只对腻腻歪歪的恋爱戏感兴趣?只要稍微混过天涯、贴吧、豆瓣、B站等网站的人就知道,女性观众对一部好剧的忠诚度远比男性观众要高。男性观众看完一部剧可能也就过去了,女性观众很可能过了十几二十年,还会开贴或者做视频安利当年的良心剧。远的如《红楼梦》、《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我个人对这部剧是否是好剧持保留意见)、《闯关东》、《大宅门》、《大明宫词》、《大秦帝国》,近的如《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等等,都是如此。
她们不仅分析演员表演、拍摄手法、精妙细节,连戏里戏外的历史、文物、人物、衣饰考据等等都做得十分到位,这些也不都是言情剧啊,女性观众没有您所想的那么肤浅。好歹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了六十多年,男女早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了,你还非要认为我们只对家长里短感兴趣。
当然女性观众里也有自称纯颜狗的,有演员的美貌可舔屏就满足了,所以有不少人物和CP从昙花一现的剧里涅槃成为经典,例如《雪花女神龙》里的欧阳明日、《逆水寒》里的戚顾CP、《古剑奇谭》里的大师兄等等。但问题是,《芈月传》连让我们舔屏的可能都没有啊!走开,你们这些老黄瓜刷绿漆的超龄演员和关系户们;走开,你们那五毛的服化道;走开,你们那俗艳得连于妈看到都要闪瞎的配色,你们这是在消耗观众对孙俪刘涛等人的好感。
如果说你们资金短缺那还情有可原,但你们分明是土豪剧组啊。况且,隔壁《太子妃升职记》那个穷得都要吃土、男主光着腿穿罗马鞋的剧组,也有本事在有限的条件中尽可能拍出美丽的镜头,让十八线小咖都时刻演技在线。请《太子妃》剧组友情示范一下,如果你喜欢大红大绿而且穷得只能棚拍的话该怎么拍的美美的。友情提示下,《太子妃》的很多场景在《芈月传》里也出现过,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同样是拍玛丽苏雷剧,你们得到的评价还不如人家全是新人的网剧,我真想怜爱您30秒啊。
哦不,我错了,我不应该说您是玛丽苏雷剧。我知道您以为自己拍的是正剧呢,您眼中的大争之世和女政治家就是这样,我懂的。
不过,您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内心里预设的女性受众大概不是前文提及的女性群体,而是我妈那个年龄段的人,就是跳跳广场舞,没事儿就打开电视消磨时间的家庭主妇们,您不是说了么:“因为现在掌握电视遥控器的是女性,女性对于女性题材比较感兴趣。”
为此我特意问了一下我妈的看法,我妈说:“我现在宁愿跟你爸看抗日神剧也不想看《芈月传》。”“为什么?”我妈说,太闹腾了,像是看二十多年前琼瑶剧的那种感觉,总有刁民想害朕,就她一朵白莲花。我又问了下我的朋友们,还有坚持没弃剧的人告诉我说,因为下了班回去家里就一个人,所以打开电视放《芈月传》,吵吵闹闹的感觉还有点人气,嗯,我get到了什么。
我们一直奇怪影视剧里一些不合理却又长期存在的桥段,例如有误会的时候,非要一个说:“你听我解释!事情不是这样的!”另一个要捂着耳朵后退甩头做痛苦状:“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能好好说话非要嘶吼起来,一顿饭要吃半集,两个人说秘密的时候一定会很大声地让当事人听到……就是类似于粤剧里说的那种“大龙凤”,或是我们常说的“话剧腔”。
戏剧舞台上这样夸张的演出,是为了让看不到舞台上演员细微表情变化的观众们,也能通过对白了解到剧情的推进。到了电视荧幕上,这就成为了典型的师奶剧的配置。师奶们孤独啊,每天待在家里也没个人气儿,忙家务活的时候太冷清了,就放电视有个声音做做伴,但是里里外外忙出忙进又不可能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机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因此演员要大声喊啊,这样师奶在厨房也听得见!剧情发展得不能太快啊,秦王一死要死个两集,就算出门买了个菜回来也能连上剧情……
《芈月传》绝不是凭空出世的伟大作品,它是继承了前人优良传统的。王小平老师,您尽管掩饰得很好,但是我也发现了您精神上的宗师,那就是琼瑶奶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梅花烙》,您和于正的眼光出奇一致,你们都喜欢《梅花烙》,英雄惜英雄啊!
在这里,表白要靠吼的:
愤怒当然更要吼,而且一定要注意鼻孔的戏份:
要死了,让我轰轰烈烈吼一回:
王小平老师,我知道您煞费苦心地“创作”剧本,无非也是要让《芈月传》成为一部标准的师奶剧,无论从表演形式还是价值观的传递都是如此。
于是我们看到,孙俪在《芈月传》中的演出变成了表情包:
每个人都用力过猛,生怕在厨房开着抽油烟机的主妇们听不到他们在撕……
所以,默默流泪不说话是错的:
所以,思考问题搓手指这种细节有什么用!主妇们看不到!
所以,你们宗主都吐血了,你们这些下人怎么不大呼小叫,以头抢地!
最后再来说说,您心目中对女政治家的定位,其实也可以推及到您对有能力的女性的定位,是多么的可怕。
中国人向来认为,女性应当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不是主动出击,所以有心计、有手段、有能力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女性在电视剧中多半是反派,女主角一定得是小白兔、白莲花。她很聪明,但是她一定要善良,所以男性们都爱慕她帮助她,她就算要整人也一定是有原因的。参考《甄嬛传》和《武媚娘传奇》,她们被人害得流产了,她们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报复别人。
Excuse me?你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非要觉得这是错的,一定要被人整失去孩子失去一切,才能卸下道德感去大杀四方,这就是你们对女性政治家的合理化想象?她们就不能是因为自己想要,想去做这些就去做?她们心中除了情情爱爱和孩子,就不能装下天下和苍生?她们就没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没有血海深仇就去做女强人,在您和郑晓龙先生的眼里,就是曹操,甚至是希特勒?这个想法,倒是和范冰冰女士热爱的玛丽苏白莲花剧情如出一辙嘛,下次建议你们合作个《慈禧传奇》,我想看看你们如何合理化慈禧这个女政治家。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芈月传》这个再现一个女政治家的奋斗历程的所谓正剧,不过是讲述了一名“绿茶*”如何利用一个又一个备胎达到目的的故事。
下面是豆瓣一位网友的吐槽:
《北青艺评》早前刊出的一篇名为“《芈月传》:你们对强女人的想象与理解,果然匮乏得令人难堪”的文章更是分析得极有深度,作者薛静说:
女主人公的不幸,开始于一个男性的离去,然后被后母、姐妹等各种女性同胞欺负,最后结束于另一个男性的到来,这种典型的灰姑娘故事,正是电视剧《芈月传》解读芈月的方式。
芈月的人生中,没有捧书夜读,没有师友论辩,没有指点江山,拜个师父和认个干爹没什么差别,就是为了以后的剧情里有个外挂智囊团。所有遭遇的不幸,都是因为失去了男性作为靠山,所有悲剧的终结,都是因为找到了新的男性靠山。这种老土的“灰姑娘”故事,竟然还能出现在当今的电视荧幕上,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说女性的自我奋斗和个人实现,连甄嬛都已经知道,皇帝是靠不住的,怎么人物设定为“女政治家”的芈月,思想境界反而倒退了呢?
人们对《芈月传》充满期待,而看到电视剧之后难免失望,根本原因在于,芈月是一个超越了传统性别规范的人物,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芈月在朝堂论辩中,敢以男女之事来做政治比喻,一生恋慕宠爱过的男性同样数不胜数,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自身的欲望,无论是爱欲、情欲还是权欲,都是可以直视的。她不是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想当女人”,而是高度认同女性身份,同时高度不认同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范与禁锢。对于“女性不能做”的秩序与成见,芈月不是要改变“女性”身份,而是要挑战“不能”的限制,这才是她的超越性魅力所在。
战国时代是大争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在那个年代,女性的生活中不止有家庭和责任,不止有宫斗和互撕,她们也有梦想有野心有斗志,就和现在的女性一样,她们可以充分地参与到男人的世界和竞争中去,只要她们有能力,她们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所作所为获得尊重。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原作者蒋胜男要写作秦宣太后的原因,一切历史都是当下史,芈八子的经历和当下的价值观是多么的合拍!她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可以活得多么有气象!
可惜,您和郑晓龙先生用你们整整落后于这个时代三十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生生地把这个最前卫的大秦宣太后,变成了《渴望》里用毫无是非观念的爱去面对一切的刘慧芳,这就注定了她能在剧中感动天、感动地、感动死一帮前赴后继的备胎们,也无法感动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
我能说什么呢,只能衷心祝福您和郑晓龙先生未来和范冰冰女士合作愉快,打造出国剧历史上一部又一部无法被超越的玛丽苏白莲花巅峰!
此致
一个普通的观众
李小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夜神一解读:
中国想出好电视剧比较难(都市生活情感类这种东西不论),原因其实很简单,美日韩都是一周一集,1小时左右(或短些),在每一集都要想着吸引住观众,完成一个看点比较齐全的故事段落,这可以大大催化编剧编写力,咱们的则是导完一齐播,也丝毫没有砍掉的压力,不悲剧才怪……
忧郁的鸟龟解读:
现在各台也都开始制作周播剧了,所以原因不在周播,而在于是全拍完了再播,还是边拍边播。
其实这两种模式是有好有坏的。
既然说到美剧,就拿美剧来比较。事实上边拍边播型的周播模式下的产物,有一大堆都是pilot集给你放个猛药,后面开始拖拖拖,因为必须保证每季20几集或者10几集的固定长度。随着收视率的上下,也开始做剧情的浮动,这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整个剧将没有整体性和连贯性,通常这种放送模式的美剧都会烂尾,不烂尾的能见好就收的真的很少很少。
相反的,现在逐渐上升中的网播剧,类似netflix,amazon,hulu之类的新媒体出剧集,是一次性放出一整季。不需要考虑收视率,所以能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这样的模式也有他的好处,当然啦坏处就是如果这是一部糟糕的剧,也必须一次性拍完,而不是像电视台那样直接砍掉。
中国的电视台现在还是以日播剧为主,主要是收视群体的习惯,我觉得以后也很难会改变成周播模式占主体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看,传统电视台的主流收视群只会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