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西:星球大战是一套肯德基全家桶
《星球大战》看到中途,从昏昏欲睡到如坐针毡到终于忍无可忍走出影院,我用了1小时零3分。走出影院,想到作家毛尖女士看完陈凯歌的《道士下山》的观感:(我)自暴自弃地给儿子买了一大桶肯德基。又顺带着想到她当年批《南京南京》时骂陆川的那句:这小子太肯德基了。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这样的电影是肯德基中的战斗机。但是面对《星球大战》这样的电影你能说什么呢?看到网友说《星球大战》漏洞百出,情节幼稚,侮辱观众,其实说“侮辱”是不公平的,因为好莱坞大片从来不见得有多高明。所以想到江晓原老师之前评《火星救援》时历数电影里的一个个科学知识硬伤,我就觉得江老师有点过于较真,他大概是把《火星救援》看成了阿波罗登月。
影评人面对这样的电影也很无能为力,因为不论你竖大拇指还是竖中指,都丝毫无法撼动他的票房。我真心觉得,今天许多批判语言其实都失效了。正如你用拜金主义也好、消费主义也好、物化女性也好等等五花八门的批评语言去批评《小时代》一样,都倍感无力,任凭你高枪大炮,粉丝们只有一句话:so what?既有的批评语言已经无法撼动它了。
精英影评人的批评语言还停留在一次元的二十世纪,但这样的粉丝电影其实是二次元的。情怀已经成为所有经典电影续集、翻拍剧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再对它如何上纲上线,当年过七旬的哈里森·福特一出场,不论他身边那个宠物玩具一样的猿人有那么弱智,当老福特说出那句:We are home,时光倒流几十年。他们哪里会在乎女一号和黑人男一号来拯救星球是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政治正确啊。铁打的星战,流水的影迷。看到网友在问看这一部需要补前几部吗?但凭良心说,即便在卢卡斯之后,星战的故事线、逻辑线也从来不曾真的变过,但是,影迷会老去。然而,影评人们还没有发明出有效应对情怀的批评语言。
冷战年代发端的故事演到后冷战的2016,技术、审美、情节通通是落后的,尽管这样的故事背景如此具有未来感。有时觉得星战这样的电影大概只会越来越难看,魔力越来越小,责任不能完全怪导演和编剧。因为经过这几年的现实政治教育下来,我们都知道了,科幻的是星战,不科幻的是现实政治世界里的斗争,是ISIS要和西方宣传,是西欧要驱逐难民。如果星战还有一点所谓的当代感,可能就是那个机器人,因为这个机器人符合今天最普世的美学法则:萌。
当然,难看归难看,星战会一直演下去,尽管星战的世界观就是好莱坞大片的世界观,整个人类世界是一套肯德基全家桶,火辣辣,但又甜蜜蜜。但仔细想想,星战里的英雄主义在今天还有多大感召力?现在再看到好莱坞标配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我就想学我爸看电视剧时的那句口头禅:做戏给人看!
小时候无条件地拥抱个人英雄主义,我们看不到伊万·麦克格雷格的脸其实比娜塔莉·波特曼更绝美,只相信邪不胜正是世界的终极真理。到了鸡飞狗跳的青春期,个人英雄主义全在血脉喷张的荷尔蒙里。等到年岁渐长,渐渐觉得这么华丽的个人英雄主义迷幻剂到底经不住现实的铜墙铁壁。作家方方写《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想说的是这不是个体的悲伤,一个社会的溃败也无法由单个个体能担当得起。反过来,社会溃败的救赎,也无法由轻飘飘的英雄救美来完成。星球间的大战要等着一个绝地武士来摆平,这样的世界观真是落后,小孩子都不信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