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亨:处理两岸关系是蔡英文的难关
在台湾刚结束四年一次的政治庆典后,不管支持的对象是谁,也不论是否满意结果,现实的日子仍然得过。尽管如此,“准总统”蔡英文上台后的政策效应仍然会影响到每一个在台湾的人,好的坏的都是。尤其在蔡英文获得56.1%的689万张选票、她领导的民进党囊括68席成为国会绝对多数的大党,再加上2014年除新北市外的直辖市皆为民进党执政,有必要认真且严肃地看待蔡英文上任后究竟会对两岸关系和区域的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选后一天立即有学者针对台湾选举举行研讨会,图为记者提供
在评估影响之前,得先了解是什么因素造成蔡英文高票当选。当前台湾面临许多难题:冲击台湾美食王国地位的食安危机、不吃不喝25年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正义问题、为人诟病年金改革与健保亏损导致的财政赤字、油电涨价与核能发电的能源发展两难……以上种种问题都是蔡英文能够高票当选的远因,也是新政府必须要严正以对的问题。
但是较直接影响选票的因素,则是台湾政治版图的递嬗,一来是国民党的士气低迷和选民怨怼,二来是出身自国民党的宋楚瑜挟着蓝绿之外的第三个选择分走许多蓝营票源,以至于这次选举结果,如同2000年“大选”时连战与宋楚瑜分进参选一般,只能输给团结的民进党。
虽然蔡英文获胜并无悬念,但何以大赢朱立伦308万张票?即使朱立伦加上宋楚瑜的157万张蓝营票,仍落后151万张票。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宽松意义上的蓝绿对抗仍旧存在,但蔡英文的大胜仍有仔细推敲缘由的必要。笔者认为新媒体与旧媒体的传播效果加乘,恐怕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台湾的年轻人跟大陆各地的网民一般爱用手机上网,使用的通常都是社群网站(脸书、Line、BBS等),一旦社会上出现风吹草动,再微小的讯息都可以被滚雪球式地从九份传到垦丁。另外,属于中老年人使用的旧媒体仍然发挥很大的传播效力,当年轻人用手机传播讯息时,走向数字化的电视、报纸便实时报导,使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信息一体化,政治讯息能够打通世代间的任督二脉。如此具有传播力量的新沟通方式,正是每个政党所欲掌握的武林秘籍,民进党早期进场成功,国民党则东施效颦失败,催生了隔天国民党“淮海战役”式的兵败。
民进党的动员力量也显现在投票日的结果上,图取自网络
言归正传,蔡英文和民进党享有完全执政的权力,由于连同两年前在地方的胜利,其力量比2008的国民党全盛时期更有影响力,可轻易跨过推动“两国论”或是修宪公投等门槛。换言之,民进党真的想落实“台独党纲”于政策上,比2000年朝小野大的局面来说可能性大得多。进一步言之,两岸地摇山动的大地震也将随之而来。
然而,虽然台湾“独立”一直是民进党的理念,但是在接下来的四年内,蔡英文理当重视内政多于对外关系,避免敏感的两岸关系变化或大国角力影响到施政稳定,进而影响其追求连任2020“总统大选”的第二任期。因此,蔡英文在选前已然表态不否认“一九九二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以及表示“九二共识不是唯一的选项”,并不会跨越到“拒绝九二共识”的北京红线。在“九二共识”的模糊性之中,蔡英文再加上了“不决定”的灰色地带,为两岸关系再铺上迷蒙的面纱。
此外,在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方面,蔡英文仍旧会维持马英九的政策,但是在关键的对美关系上是否能良好发展,取决于对中国大陆铺上的这层面纱有效与否。若能控制住两岸关系,蔡英文将能透过“和而不同”的两岸关系,联美拉日以做后盾;若两岸关系未如预期般的稳定,蔡英文将再次历经陈水扁时代的外交孤立,连带影响区域与世界和平和稳定。
在台湾,民调指标通常是施政依归。在第一年与选民的“蜜月期”结束后,蔡英文的民调数字较有可能出现大的变动,因此,蔡英文“就职”的第一年,不必过于担心两岸关系出现大的变化,这可从陈水扁2000年初任“总统”时提出的“四不一没有”获得验证。第一年过后,蔡英文将面临双边压力——党内激进“台独派”的“劝独声”以及希望区域稳定的美国压力。如果施政不佳,民调数字下降将使得“台独”激进派的影响力大增,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就会偏向民粹,如民调数字仍旧维持一定高度,便代表蔡英文仍能压制“台独”气焰,维持两岸正向交流以求稳健取得连任。
那么,国民党有可能在四年内翻身吗?在2008年国民党大获全胜之际,曾有人预估民进党下次执政是2028年,这次主客易位,民进党前党主席许信良预言民进党将执政20年,国民党会被小党取代,然而,这样的说法已然忽略台湾两党制的政治系统已然发展成熟,或许2020国民党仍旧在野,但是它是否能在匍匐四年的沈潜中全面改造,将是其2024年卷土重来的关键。
朱立伦率领竞选团队向支持者道歉,图取自网络
尽管如此,接下来国民党仍须面对一个重大抉择,究竟是要迎向反中拒中的民心趋势,还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的价值?国民党的新任党主席将是党内的本土派和外省派的前哨战,也会决定国民党至关重要的生存和价值取舍。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国民党仍将以台湾的温和派为号召,以区隔出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台湾前途的手段之异。
最后必须再特别一提,台湾的知陆派以及中国大陆的知台派,有可能会在两岸年轻族群之间的网络对立下,产生沉默螺旋效应,然而这两群人恰恰就是两岸之间沟通的桥梁。“桥在情谊在,桥毁兵戎见”,绝对是两岸主政者理当谨记在心的警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