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雯:遇上这样的大陆观选团,外媒的内心是崩溃的
台湾“大选”尘埃落定,今年的选战大戏格外精彩,有两个女人的对台戏,有老戏骨宋楚瑜的苦情戏,有“换柱”现场老中青国民党同场飚戏,临到落幕,还有位16岁少女乘勇“追穷寇”,将蓝绿的胜负悲欢推向高潮。
你在桥上看戏,看戏的人在“墙”外看你。台湾“选举”前后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理所当然地被外媒盯上了。他们啥意思?看一眼标题你就懂了。
外媒报道陆客观选团
这又是eager to,又是attracting的,先别吐槽国人不争气。点开内文你就该同情外媒了,遇上这样的大陆“观选团”,记者只能当当“标题党”,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吧!
大陆游客就俩字:任性
外媒本以为,大概陆客们看选举应该是这眼神:
风含情水含笑地那么一望
却万万没想到,大多数人是这眼神:
呵呵……
路透社意味深长地引用一位“共产党员”王先生的话,称在八天的旅行中,他看到大街上的选举海报和宣传卡车感慨万千。他说,台湾的言论自由令他印象深刻。“在中国,民主只是口头上的。在台湾,是实践中的。我很嫉妒(jealous)。”话音刚落,一名江苏中年男子就当着路透记者的面,指着选举海报和车队说:“这纯属浪费金钱。”
美国之音开篇就渲染出陆客“朝圣”的氛围,“不少来台湾的大陆游客有机会亲眼目睹大选。”然而,媒体的一厢情愿立刻就被26岁吉林大陆游客挡回,她说:“我觉得(大陆)现在制度呀,政策呀已经很好了。大陆有自己的那一套民主集中制,台湾有自己的民主政党选举制度,各有利弊,都非常好地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进行着。”
同样是面对美国之音,另一位陆客给面子地表示:“你们这种选举也挺好,比较民主。”……也挺好……挺好……好……
我们台湾民主着呢~~~
这都还算好的,《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简直让人心疼。在交代了大陆今年收紧观选游客数后,该报得意洋洋地问:“那些得以在前排观选的幸运陆客是怎样看台湾民主的?”谁料,一名开出租车的大姐和她老公毫无预警地开启男女双打模式:“你认为两党执政会有区别吗?你认为每个官员都会为民着想吗?每个党派都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这位丈夫告诉记者,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摆脱了贫困和战争,“即便一党执政,我们的生活也过得很好”。随后,22岁的广东学生再补一刀,说台湾民主很混乱,“‘立委’会为了参选争吵、打架、吹嘘”。
轩辕十四解读:
一人一票的民主只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工具之一,工具好看不等于能实际解决问题啊!何况台湾连工具都没耍好啊,更何谈解决问题?这好比你要挖个坑,有俩人跑过来说我来给你挖,一个就站在那说自己的锄头好,另外一个人把锄头舞的呼呼响~可半天过去了地上连个印子都没有啊!这时候我宁愿立刻喊来一台挖掘机,一铲子下去解决问题!
难为了这位记者不离不弃,蹲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门外,又等到了一位辽宁的女士,不曾想人家说“我们不在乎哪个党会赢”,“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只想要两岸良好的关系”。“我们不在乎政治,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是来这里旅游的。”
《时代》大约是受到了暴击,连标题都憋不出个抓眼球的:《台湾的陆生对选举不知作何反应(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Don’t Know How to Respond to the Elections)》
一位王姓同学表示:“我不在乎政治,我只在乎我的生活是不是更好了,台湾的政客们只是在作秀而没有为人民做任何实事。”——对于这个回答,《时代》忙不迭地合理化,文章高高在上地评价道,“对于从小在中国的独裁统治下(autocracy)长大的年轻人,对政治无感(Disenchantment)是自然的。”
刚把话说圆的《时代》,立刻又被泼了一盆冷水。“这是个笑话,”来自浙江的陈同学说,“政客们习惯于对人民说谎,而这些人恰恰是最信任他们的人。”他指出,“台湾的民主正在越来越坏,尽管中国不够民主,但正在越来越强。”刚才的王同学也插话:“也许台湾是更自由,但是没有经济基础的自由我不在乎。”
《洛杉矶时报》的运气要好一些,一位名为陈尔东(Chen Erdong)的28岁电信工程师对台湾大选兴致盎然,表示这是他过去两个多月来第二次来台湾。街头游行、挥舞着旗帜的人群、电视上喧闹的政治辩论秀,以及被画成卡通人物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形象都让他感到新奇。他慎重地补充道,这些可以让大陆人“开开眼界”。
如果该报记者知道见好就收那该多好……
随后一位来自河南的24岁耿小姐冷淡地表示,“选举和我无关,所以我不准备关注。”33岁的简先生对着记者就推销起“中国经验”:“在中国大陆,人大代表将会出面投票,而普通人则不用”他说,“我们并不感兴趣,这个权利并不重要,只要国家稳定,人民想做什么都可以。”《洛杉矶时报》当然不会告诉美国读者,所谓“出面投票”的人大代表,也是被选出来的。
suixirenjia解读:
世界是多样性的,应该允许民主有多种形式,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好,尽可以自我享受,又何必拿枪炮逼着向别国推销?其实后面也有非常自私的心理---让别国也“民主”了,就可以做它的小兄弟,小家奴,小提款机,甚至小老婆。最好是世界有多国多制,不搞清一色。搞多极化不搞一国独霸。记得习总访美时,奥巴马现在也不得不承认的了。不过,事后,他又反悔说:不!美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可见已经肾亏了还强作阳刚。
受挫的外媒:这酸爽
不要以为这样就能打击到这群“好事者”,外媒的功力还不容小觑。
细看这些外媒报道,其中瞧不上台湾民主的,都是学生、劳动者或是普通人,理由无非是有钱任性,或是埋头打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算盘,一个个too young,too simple。BBC中文网2014年11月的报道里就说了,“国家媒体常常突出基层选举中的买选票和贿选,给人以‘民主’是个伪概念的印象。”——言外之意是,民众被蒙在鼓里。
各家外媒于是祭出专家学者,要为台湾扳回一城。
在出租车司机面前败下阵来的《华尔街日报》表示不服,调出2013年陈光诚应邀访问台湾时说的话,“今天的台湾就是明天的中国,中国必须遵循着台湾的民主道路。”此外,该报竟采用民运人士的言论为大陆代言。“游客们也担心向记者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相信共产党所说的民主会带来动荡。”“年轻时追求过民主的那些人,如今已经四五十岁,他们觉得民主不再有希望才自欺欺人地说我不要民主。”这位民运人士继续说道:“他们害怕,如果追求民主,政府会派出军队,但我不认为这些人就不想要民主了。”
也不知用民运人士代言大陆民众是什么逻辑?是不是和麦卡锡代言美国梦差不多?
被持续暴击的《时代》引用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冲平(Lin Chong-pin)的话,称“大陆学生不能像港台学生那样,徜徉在没有防火墙的自由媒体环境里。”——千万保护好林教授,别让天涯的网友伤害他。
BBC中文网渲染中国媒体刻意低调报道“大选”,称中国大陆官方电视台以及主要报章报导台湾选举的篇幅明显较港台传媒小,且在报导时不同程度地避免直接提及“总统”字眼。“在周六(1月16日)投票当天,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以及包括北京《新京报》、上海《新闻晨报》及华南的《南方都市报》等较有影响力的非官方报章均未以头版报导台湾选举。”而是将“亚投行”开业仪式放在了头条。
这一大通,真是冤枉啊!中国那么大,省换届选举这种事儿,上头也就是知会一声发个通稿。像是这样:
《纽约时报》也和中国媒体较上劲儿了,称“在国家新闻媒体报道台湾‘大选’的文章里、甚至在更自由的论坛上,都充斥着委婉语‘大选’、‘领导人选举’或是‘台湾地区选举’,即便‘总统选举’出现,仍是带着引号的,就好像这是不合法的一般。”
——嗯嗯,你们最懂引号了,外媒屡次三番给中国恐怖分子打引号的旧账,我们都还记着呢。
什么是真正的台湾“惊奇”
尽管外媒报道就那样了,但Quora上的一个问答却让人心头一热。有人问,大陆学生到台湾感到最惊讶的事是什么?
网友Zijun Yu回答说,这里的人对大陆人很友好,台湾人对待游客更多的是表现出“我们共享中国文化”、“我们是一家人”的热情。
一位匿名回答者客观对比了大陆和台湾各自的优势缺陷,比如台湾人积极拥抱日本文化,而这在中国大陆很少见。他自述并不是臧否中国,因为大多数的惊奇是由于台湾是一个小小的、相对孤立的、更容易管理的小岛,这里大多数人生活比较富足,而中国大陆则处在改革的道路上。
网友Stephen Yan说到,他25到35岁的台湾朋友都严重地受到教科书和政治的误导。虽然双方讨论中国古代历史时是一致的,但对中国近代史有所误解。他在台湾听到的第一首乐曲是《小苹果》,这让他意识到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网友Kevin Cheng表示,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偏离常识。Pat Wang也表示,我们互相不够了解。“有些台湾电视节目充分体现了对大陆的无知,比如说买不起茶叶蛋云云。还常常把大陆的网络用语解释错,明明这些随便谷歌一下就能查到。”
网友Ling Xiang则表示,最让他惊奇的是,台湾不如自己想象中的现代化,“原以为台北会像东京一样,结果大失所望”。
这些回答里,没有媒体的立场,也鲜少偏见和激愤,更多的是冷静和客观。
在《纽约时报》2012年的报道里,第一次来到台湾的东北女孩走出九份火车站,站在雨中,为眼前的一幕感到困惑:一名国民党政客站在一辆敞篷小货车上,来来回回地在火车站外行驶,对着喇叭向路人大呼感谢。他刚刚赢得了台湾“立法院”中的一个席位。报道采访到一些大陆学生,他们说,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学成后回家,告诉同伴和家人,民主是如何运作的”。
2012年,是台湾对大陆招生的起点,至今已经三年。当年的陆生已经经历过一轮选举,再不会“茫然地站在街头”。他们更多地像Quora网友,在几番惊奇过后,清醒地面对台湾的美好和疮疤。
推及陆客,根据台湾观光局统计,2015年1月到11月赴台旅客人数为941万6888人次,这个数字到了2015年12月已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15年,陆客赴台人数占整体观光客的4成,达到400万人次,比两年前成长38.7%。**随着更多大陆民众踏上台湾土地,这个小岛也将褪去神秘。
此时此刻,似乎只有外媒还停留在原地,只愿这次“打脸”能让他们醒悟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