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蔡英文“新政府”做什么最安全?
据台北“中选会”公告的资料,2016年1月16日选举日,台湾合格选民总计1881万人,“首投族”逾129万人,约占总数的6.8%。选举日前三个月,台北中研院公布一份台湾地区“统独”民调,显示49.7%的民众预期“被统一”,而35.9%的民众预期将来“独立”。一个月后,台湾《联合报》公布的民调显示,绿营“候选人”的支持度达到46%,看好度更高达64%;而蓝营“候选人”的支持度仅19%,看好度则跌至8%。最终,蔡英文以56.12%的得票率拿下未来4年的执政权,同时绿营民代亦以60.17%的席次拿下过半“立法权”。
在现行体制下,“行政”和“立法权”的选举完胜,意味着台湾未来的兴衰责任将由绿营与蔡全扛;而蓝营一干人马反而摆脱民粹热闹的制约,顺势躲开经济衰疲与意识形态当道的乱局,猫在自己当政时不便处理或处理不来的问题症结处附近,伺机而发。看蓝营党政高层不愿留守四个月烂摊,立马表面凝重地辞职,便知其窃喜。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当然,乱局由来是蓝营人谋不臧,更有如三权制衡走向三权掣肘、公民运动取代议会政治等体制性失能的因素,还有台湾体量所难以承载的全球性经济疲弱的背景。**蓝营要员当过家,深知乱局解药在两岸关系当中,现在卸下掌政包袱,更好化整为零,各自走寻大陆药方。**而绿营若继续蓝营大陆政策,则说明蓝营过去施政方向也没大错,还让“台独”政治失去正当性,影响下一次选举;若绿营让台湾走向保守衰颓,又正好给在野的蓝营当箭靶,等于为蓝营下一次选举造势。
未来几年蓝营要员微服访陆以搭桥铺路的图景将成常态,而北京也会加持并借重这些人马以作为制衡绿营的力量。但这也不是无条件支助的,鉴于过去蓝营“三限六不”式的手法搅黄两岸关系,北京会物色更可能贯彻其战略意志的蓝营新锐加以支持,包括支持蓝营的内部改革。
同时,绿营也非铁板一块,其中在大陆有利益关系者不少,扶植绿营可能的改革派将成为北京加大力度的统战工作。这一方面可分化绿营,二方面可鞭策蓝营新锐,总之以前华盛顿怎么对台北使的两手策略,现在正好作为借鉴。
至于不少观众预期的两岸军事冲突,可能没那么轻易发生。大陆固然不想因小失大,台湾也没被绿营凝聚好共识。毕竟蔡是历次大选中最低投票率(66.3%)的胜选者,633万选民放弃这次投票,那意味蔡是以27.3%的民意支持度上台。以不到三成民意的“多数决”领导,宣战或媾和都嫌夸大,“台独”精神亢奋并没有在这次大选中突破维持现状的格局,这最失望的恐怕是东京了。
“选举日”前一天,《中国时报》刊出诗人郑愁予的投书,开篇就说:“‘中华民国’民主选举是假象,因为缺乏一个为民福利的‘诚’的基础;明天选民面对的‘候选人’,其实是两个民族从历史的仇恨中形成的现代形式的求胜方式……”郑愁予指的是中、日两个民族,是“天照大神以及神武天皇后裔的皇流VS.台湾乡土传承汉文化最伦理、最爱和平的价值”存亡之争。诗人说“第一方”是“中华民国”国父的遵奉者;而“第二方”则是以皇民自许,期望天皇陛下把台湾改成另一个国的野心家。又说后者为了争权而合谋帝国主义者,“以仇恨分裂中华民族,制造国际矛盾,以便回归断了的帝国血缘。”年逾八十的老诗人心情是沉重的,历史情怀也是深厚的;但这些言语对于许多雀跃的投票族来说又太过厚重,他们宁可用轻狂的政治挥洒来表现这岛屿的曼妙姿态,“美丽的错误”正是老诗人所想象不来的后现代爱台湾的方式。
诗人郑愁予
从利益需求的角度来说,这次选举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套上普选制的必然结果。在普选范围内,政治管理权不属于贤能所有,而是透过政治所有权人平均主义形式、即选票总数的加减结果来决定其归属。如果这个普选范围内的体制健全,素质平均,资源平等,那么归属结果的贤能信度和效度就很高。可是私有制下政治所有权人悬殊的财力与智识,决定了普选制政治管理权归属的庸常化与非正义性,因为财力丰厚者掌控了宣传机器和公共资源,能影响庸众的政治认知和选择,再以这种金权政治的方式确保私有制,2004年的大选就是个例子。
老诗人固然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代理人,但不能无视每年为帝国天皇庆生的不只是“第二方”,也不能无视两方人马都依赖华盛顿的事实。毕竟“日本祖国论”、“慰安妇自愿论”、“殖民高级论”,都是在政治管理权归属“第一方”时的产物。政治的是非,往往不是选举结果就能说得明白,特别是在一个曾被“两颗子弹”决定选举结果的体制内。
台湾选举,舆论放大了北京和华盛顿的关注,文攻武吓的压力固然各有来头,内部言论的法西斯恐怖传播也没少。东京当然也关注,这关系到它在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只是碍于自身实力,它连近日宣称的钓鱼岛“新方针”也只能用来安慰国内民众,遑论还想进取台湾。而对于自觉日渐边缘化的台湾来说,这是引人注目的大好机会,政治人物的选举话语因此包山包海,却又都没说个究竟。
对于美国来说,它一定借此展现话语权,以显示对于台海局势的支配能力,这可是它“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环。美方引人好奇的是,它不承认“中华民国”,但却赞扬“中华民国”的总统选举,说是“民主灯塔”之类的价值,日前并以宣布对台军售来加持,许多台湾选民还以此为乐为荣。“一个中国”被白宫对外反复说过多次,选前面谕台北两方人马时却不知说了没,倒是在选后要派前任和现任副国务卿分赴两岸宣慰。这种帝国作派,简直把台海两岸都想成它的殖民地了。
老诗人作《和平的衣钵》,说“每一代中国人的心都是翠亨小村”,可见其衷肠。两岸和平需要体制化,这是一个再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工程;反之,破坏这种历史工程的内外因素就需要扬弃。“反台独”固是和平体制化的内部工程,但“台独”的先天基因是美、日两系帝国主义在上世纪40年代前期为争夺东亚利益而为的派生物,也就是老诗人所谓的“帝国血缘”。这种阻碍和平的基因未必是由选民属于“第一方”还是“第二方”,就可以轻易辨别出来;相反,轻易就群情激愤地分裂对立,才恰恰是这种“帝国血缘”的传统。整个体制本身对于和平的抗拮性,或许是帝国主义者乐见它蔓延在台海两岸思维方式的元素;看看伊斯兰世界的乱局与悲哀,可见一二。
选举为何成为帝国主义代理人之争?选举动员为何是金权专利?“大陆吃掉台湾”这种卡通化的比拟修辞,为何能成为惊恐投票行为的符号?这种选举体制能创造和平,还是反复制造对立、惊恐、暴戾与内心的骚乱?或许是选后值得冷静反思的课题。
安倍与奥巴马
**当然,无论台湾的选举民主制如何发展,它几乎对大陆的发展模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尽管它曾是“拒统反中”的工具,但现在它反而造成经济迟滞和社会分裂。**而正因为对全球新局应变的体制性失能,加上政治人物将失能责任推诿到“中国打压”,这就加深台湾社会对大陆的隔阂。但是情绪上的反弹并不能转化为经济能力,地缘位置、市场腹地和经济型态决定台湾对大陆的深度依赖,所以大陆不消在乎台湾是否心甘情愿,也不在乎台湾身上的“帝国血缘”还剩多少;23项协议任凭收回几条,都能让台湾失血昏厥,而对大陆只是小伤,何况还有20来个小国可以补补身子。
**可美国白宫就比大陆还在乎台湾了,直接的中美对抗远不如操控台湾来对峙大陆要划算得多,这条件得是台湾不能太不中用,否则必然是给大陆近水楼台捷足先登。**而美方既不便也不愿无偿经援和军援台湾,连承认“中华民国”也做不到,这又决定“台独”在饿不死又吃不饱的状态中慢慢变形。于是太平洋两岸和台海两岸就都这么耗着,谁有本钱耗着,并且在这耗着的格局当中赶超壮大,而不是相反,谁就能最终主导两岸政治秩序。
那么,新政府总得有些不同于前朝的政绩,才好对投票族有个交代。TPP、B&R、RCEP、亚投行、……,或加入有实质内伤,或加入有名称外伤,两头为难。在东海南海上搞点纵横术,又怕美日给的支援不够硬或不靠谱。两国论入宪,得罪不起太平洋两岸,也违背“在现行宪政体制下”的承诺,还给蓝营以口实。怎么看都只有内部意识形态操控最安全,于是,在“维持两岸现状”的机遇期内,蔡会判断大陆让利和两岸经贸交流不可能中断,否则她更有理由尖叫“台独”,以骚扰北京的全球战略进程。既然如此,在教科书上下点功夫,撒播亲绿基因,培养粉丝队伍,或在舆论视听上使点手段,操控民智,总是百试不爽的“政绩”。民主、尊严、人权之类的修辞,是她一路坚持且一路受用的政治言语,也是她进行内部操控时最佳的政治掩护,当然也是最佳的意识形态教材用词。
此外,做为“马习会”的角色之一,马英九看似无事,其实他应该担心自己卸任后的处境。蔡英文说了,“我和台湾人民会一起用更民主的方式,来弥补马习会所造成的伤害。”大选在即,马竟然抢了蔡的镜头,那么对马进行政治报复就是向“新民意”表演“台独”的最佳方式,而一件件磨刀霍霍的涉马官司便是对他进行政治清算的现成材料。又因为马身上没有令人满意的“台独”政治资产,一旦他成了阶下囚,待遇肯定不比陈水扁。这恐怕也是新政府“不容干涉”的管辖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