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腾、陈晓晨:中国在中东的工业化之路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三国,签署的双边合作文件除能源项目外,还涵盖通信、环境、文化、航天、科技等诸多领域,展现了极大的诚意。中东面临诸多挑战,“最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乏力导致的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工业化是消化劳动力,发展经济的理想选择,但“大多数中东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前期”。当外界炒作中国抢夺能源时,有必要普及以下****事实: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中国一直在为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帮助。】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展腾、陈晓晨
2016年第一次“中国高访”就去中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中国与相关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是亮点,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与中东人民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唐宋时期,双方交往繁密,超过十万阿拉伯人在长安定居、经商。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
不过,千百年来,中东一直战乱不断。尤其是近几年,中东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全面激化。近期,沙特等国与伊朗断交更为中东乱局火上浇油。
动荡的局势严重破坏了中东的稳定。加上国际油价长期低位运行,使得众多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民生受损,就连沙特这样的“土豪”都宣布将汽油价格调高50%,并削减政府预算以应对高达1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中东局势持续动荡,最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乏力导致的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预计,中东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将在2016年攀升到29%。大规模失业与战乱频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中东国家新的希望。特别是在这样的敏感时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沙特、伊朗,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中东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更让体现了中国与中东实现共同发展的诚意。
首先,**当西方国家的资本为了躲避战乱、应对金融危机而纷纷撤离中东地区时,中国迎难而上,与中东国家的贸易额实现了逆势增长。**作为中东石油最大的消费国,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贸各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由于大多数中东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前期,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就为实现产能合作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中国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一直在为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帮助。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国从中东地区的货物进口额年增长均保持在10%以上,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平均年增长达25%,并在2014年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能源之外,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还在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寻求建立更强有力的商贸关系,例如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合作进行新材料研发、将新能源产品出口到阿联酋、为埃及通讯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等。
其次,除了真金白银的经贸合作,中国还积极参与构建了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等对话机制,并积极邀请中东地区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组织,目的就在于为双方的深度合作提供战略支撑,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形成多领域协同推进的多元经济走廊。
在2014年6月5日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中阿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构建“1+2+3”的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飞机、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
如何理解“1+2+3”?简单说,就是一方面保障中东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中国帮助中东实现产业升级,避免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这是中国和中东两利的。
总体来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向东看”的发展思路吻合,切实反映了中国同中东国家的双方需求,必将对中东地区的经济体系建设、社会秩序重构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在稳定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方面,还是在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本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作用方面,“一带一路”战略都将为中东国家助力,起到带动、联动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一带一路”战略的出现对于深陷泥潭的中东国家可谓及时雨。
对中国来说,中东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既是交通枢纽,又是能源富集区,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和中东地区之间不仅有历史上的渊源、情感上的互通,更有经济利益、发展诉求的一致。从过去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不仅是文化上的传承,更是一条两千年来把中国同中东紧密连在一起的纽带。如果能将“一带一路”转化为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这将从根本上促进中东的和平,体现中国的诚意。
(作者展腾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