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月PMI低迷开局 非制造业PMI连升势头终止
2016年第一个月,PMI继续下行,连续六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下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处于临界点下方;小型企业PMI为46.1%,虽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收缩区间。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3.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增速放缓。其中航空运输业、道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业、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企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而装卸搬运及仓储业、资本市场服务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8%,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回落。
专家解读: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他表示1月份制造业PMI比上月小幅回落 0.3 个百分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从历史数据上看,受元旦及春节临近等因素影响, 每年 1 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大多有所减少,市场供需放缓;二是在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和去库存阶段,部分企业主动减少产量和降低库存;三是近期国内外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需求总体偏弱,进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另外,本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 43.6% ,比上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略有缓解。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则表示,本月指数的回落,有一定的短期性因素影响。临近春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节奏受到一定影响。从过去10年数据来看,1月份PMI指数有7年下降,平均降幅1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没有表现出加快回落态势。
而针对中国非制造业PMI出现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1月份受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但整体运行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带动金融业需求的回落是导致市场需求回落的主因,这种波动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此外,他还强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与节日消费无关的行业,如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传统淡季,相关需求偏弱,要等到节后才能释放。
“结合两方面原因,我们认为本月新订单指数的回落未必具备趋势性。但从整体来看,新订单指数水平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需求基础仍不稳固。”武威说。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
不过,武威认为,“从政策环境看,随着去库存化政策、降息降准、放宽落户限制等配套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房地产业今年将迎来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继续关注相关政策给节后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
财新制造业PMI略有回升
不同于官方PMI,稍后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略有回升,1月录得48.4,较2015年12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
受访厂商反映,市况相对疲弱,新订单减少,导致厂商减产。新业务总量仍在下降,但降幅已放缓至7个月来最轻微,不过新接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扩大。受订单、产出低迷影响,1月中国制造业用工进一步收缩,创下4个月以来最大减幅。月内减少用工的厂商普遍表示,鉴于工作量不足,公司采取了压缩规模的措施,员工自愿离职后不再填补空缺。需求减弱导致厂商继续降低产品价格,此轮价格下降趋势已延续至18个月,但1月降幅放缓至2015年6月来最轻微。
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新订单指数有明显回升,是1月PMI初现反弹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去产能过程刚刚开始。
他认为,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尚未企稳,中国经济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政府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及时预调微调,避免经济发生硬着陆。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已经推出的改革措施,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给市场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