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我第一集团军侦察营列装手持无人机
2月1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第四版刊登文章《“侦察尖兵”续写精武家谱》文章,介绍我第一集团军直属侦察营鲁法伟下士艰苦训练,掌握先进军事技术的事迹。文中提到,这位战士花了两个月时间,掌握了这种无人机的技术,同时,他还是集团军狙击手比武第一名。第一集团军是我军主要准备执行统一祖国重任的部队,而其直属侦察营则是该部队手中掌握的一支“特种利剑”。手持无人机是当今世界上陆军部队信息化发展的前沿技术,从此前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军许多部队都已经装备了不同型号的手持无人机,其中既有正式列装的高性能装备,也有部队自力更生或与地方单位合作研制的相对“简易”的无人机。这表明我军在手持无人机这个大潮面前,正在努力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高技术发展道路。
在“朱日和2014”系列演习中兰州军区谋旅战士正在放飞手持无人机
解放军特种部队正在使用同一型号的手持无人机
此型无人机曾参加珠海航展,由研制“彩虹”系列无人机的航天某院送展,目前已经广泛装备我军部队
以下为《解放军报》文章:
隆冬时节,第1集团军一场侦察兵比武在皖南某地激烈展开。
只见一个皮肤黝黑的下士走到崖壁前,深吸一口气,双手紧握绳索,用力一跃,身体如轻盈的燕子“飞上”崖壁。
“鲁法伟,××秒,第一名!”
听到一旁的监考官报出成绩,该集团军直属侦察营营长景德宏说:“别看他现在猛如虎,刚入伍的时候可没少让我们担心。”景营长话音刚落,远处鲁法伟已经卸下装具走了过来,他身形精干,脸庞清瘦,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当初参军,完全是受家庭熏陶。”鲁法伟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抗战老兵,大伯曾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全家有7人参军报国。
入伍没几天,由于训练压力大,鲁法伟在电话里向父亲诉苦,电话那头,父亲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话:“你爷爷去世前都念叨着想看你穿军装的样子,你不能当逃兵。”
珠海航展上出现的折叠机翼车载型无人机,该机可在轻型侦察车上的发射筒中携带6-8架,根据需要发射升空,一次性使用
航天某院送展的一种更小型化的单兵无人机
未来这种类型的无人机能发展成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一看动画片《短暂和平》中的设想,一名士兵可以携带多架折叠的小型无人机
手抛发射升空
在战场上空长时间盘旋,提供侦察监视
在必要的时候……这就是近年来流行的“巡飞弹”概念
“那一刻我明白,参军不仅是锻炼,还有家人的嘱托,我绝不能后退!”鲁法伟后来给家里打电话再也没诉过苦。
班长曹森林讲起了鲁法伟艰辛的成长轨迹:海训的时候,为了克服下水恐惧,他白天缠着班长传授游泳技巧,晚上用简易办法练憋气,一个月下来,游泳水平上来了,脸颊却泡得发白;参加崖壁攀登集训,一开始爬不到5米就双腿发软,但他偏偏不信邪,主动要求班长给他开“小灶”,每天系着安全绳在攀登楼上来回数十趟,磨破了两套迷彩服之后,顺利征服这个课目;单位列装某型单兵手持无人机后,他从无人机的飞行原理、集成电路、数据传输等基础内容“啃”起,废寝忘食地拼搏了两个月终于“拿下”该型装备。
我沈阳军区某部使用的另一种手持式小型无人机,腹部装有摄像头,用于为部队提供战场侦察,该机结构比较粗糙,类似航模,这类无人机在我军不少部队中也有装备
“他还有门绝活儿!”曹森林告诉笔者,靠这个绝活儿,鲁法伟一举拿下了集团军狙击手比武第一名。
啥绝活?见到笔者疑惑的神情,鲁法伟退后两步,当即持枪卧倒,一旁的曹森林在他的枪管上放置两个弹壳,然后他就像雕塑一样趴了20分钟,弹壳纹丝不动。
“上了演习场他更拼!”排长邓汝贵告诉笔者,上个月他们参加实兵对抗演习,需要在短时间内攀上30多米高的悬崖进行情报侦察。受领任务后,鲁法伟二话不说就上场了,攀登过程中,他的双腿被石块划得鲜血淋漓,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任务。
“我咋能退缩呢,这不是给家人丢脸嘛!”鲁法伟的回答很简单:“爷爷和大伯都曾和敌人真刀真枪地打过仗,我现在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