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斯图:称珠海风电站影响环境,是港媒zuo吗
近日,有港媒就珠海桂山海上风电站的建设情况,及其对香港和项目周边中华白海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报道。记者采访多位风电、环保专家,从鱼类到海豚,从电磁辐射到民调漏洞,看得出港媒对现有的环评报告信心不足。而新闻中呼吁建立的“跨境”环评机制,又透出担心被排除在外的危机感。
这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未见太多的数据支撑,太像过往“民意狙击能源项目”的序曲。环评报告可信度高吗?报告有必要对环境影响避重就轻吗?这一次是港媒zuo了吗?这些问题要源头开始解答。
珠海桂山风电站选址
“环评报告”包含什么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报告也包括: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工程设计、投资和开工日期。但可以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预先降低到最小水平,降低以后的污染治理费用。
“环评报告”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在该部分中,将会全面分析该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和建成之后,对于周边的人类居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水土环境保持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若该负面影响超出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则环评人员应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若采取其建议后发现,该负面影响无法通过追加的措施消除,则该项目不予批准。
在珠海桂山风电站项目中,“环评报告”的文本和广东地方政府的项目批准都没有问题,港媒所担心的是该报告中内容的可信度。对于“环评报告”的质疑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中国内地的居民也时常对各地化工、炼油等项目的环评环节提出质疑。这些老生常谈里,公众对于环境评价环节有什么担忧,它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作为一名环境工程科班生,笔者姑且谈谈自己得知的“内幕”。
桂山风电站“环评报告”靠得住吗
质疑一 环评单位官商勾结,评价结果不够公正
持这种质疑的人认为,在建设单位选择环评单位时,双方有利益交换,环评单位倾向于做出对于建设单位有利的评价。即使在评价中发现了问题,也会因为某些因素将其掩盖过去。这次港媒报道提及,“2014年施工的前期过程中,有报道一只白海豚因事故死亡。该条海豚的死亡并没有进入桂山风电站的环评报告简本当中。”显然是这种出于这样的怀疑。
环评单位慑于某些因素,使不合格的项目合格——这样的情况的确有存在的可能。**但是请注意,环评单位是一个盈利机构,且在执业过程中受到监督。对于一个环评师来说,最严重的处罚莫过于“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这就好比吊销医生和医院的行医资格,很难想象会有人因为一些压力断送整个职业生涯和行业名誉。实际情况是,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方面,比如微量不适的气味、震动、噪音等,睁一眼闭一眼,这也是限于预测手段的有限;而对于那些会明显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环境损失的项目被环评单位掩饰成合格项目的几乎没有。
从环评的专业角度来看,本次项目中白海豚死亡没有进入环评报告书是很正常的现象。死亡的海豚只有一只,不具有典型性。风电站工地周围还有港珠澳大桥工地和来往游船。其死亡很可能是偶然的事件,把这类事故也纳入“环评报告”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实际上,环评报告本身已经因为此次事件提出了处理意见“海上桩基础应采取软启动施工,施工中若发现白海豚等珍稀动物应立刻停止施工并采取保护性驱赶,待确认其离开作业范围后方可继续开工。”
海上风电远景
质疑二 环评预测数据可能不准,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过低
持这种怀疑的人认为,由于环评环节在项目建设之前,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扩散数据都是通过预测得到。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书内的数据可信度就值得怀疑。如果项目建成后有超量排放或是流量波动,则合格的项目也会危及周边的环境。
环评作业当中的受检污染物种类和方法皆有相应的国标规定。而在污染物扩散的模拟上,中国环评单位使用的模拟软件和建模方法是国际通用方法。如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软件Screen3亦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推荐软件。从评价方法上来说,中国的环评机构和环评手段是值得信任的。但是预测所用的源数据的确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在项目建成开工之前,环评单位所能够检测的数据包括地理地形、风向、水流流向等,但并不能直接从工厂获得准确的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物排放量只能通过项目规模和项目单位的报告推算。在这个环节的水分就比较大,开放商很可能给出保守的估计或是故意瞒报。环评单位如不仔细审查所得到数据的正确性就很容易从一开始就得到错误的预测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评的预估错误是可能的。
质疑三 征求公众意见不真实,公众无法对环评项目作出反对
持这种怀疑的人认为,环评项目在公众审查环节都能顺利过关,但是自己却没有得到表达反对意见的机会。由此判断环评项目的公众意见征求环节没有落实,从而整个环评报告的“环境安全”结论也值得怀疑。
**征求公众意见是环评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仅仅是走程序这个现象的的确确存在。**有些地方公众意见征求部门出现过找熟人、朋友签名同意的现象。在电话征询过程中甚至发生过给并不住在本市的熟人打电话的情况。在本次港媒的抗议中,整个环评环节都没有提到香港,更没有征求港人的意见,确实是一个软肋。
**mandman解读:
在本次港媒的抗议中,整个环评环节都没有提到香港,更没有征求港人的意见,确实是一个软肋。这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吧。香港在屯门建设垃圾场,可从来没有征求过对面深圳居民的意见啊。**
人们对于“环评报告”的质疑,有的纯属杞人忧天,有的则确实存在,使得“环评报告”的可信度更加扑朔迷离。专家的确可能在粉饰太平,带有有色眼镜的批评者也未必更可信。双方各执其词,那么我们不妨从国外的风电站案例在沙盘推演一下桂山风电站的未来。
国外类似风电站对比
欧美发达国家当中,最重视风电的国家是英国、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除德国外,其他风电先锋国家都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使得它们把目光投向了风电。这些国家的特点都是国土狭小、地下资源匮乏,但是有着相当的海岸线可以利用为海上离岸风电站。而德国则是因为国民对于核电的普遍恐惧而加入了风电先行者的行列。
英国是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导者,自从2000年以来,已经有3653兆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总和还要多。此外,英国计划到202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升到10000兆瓦。
这个过程中,英国也遇到过“发展”与“环境”的矛盾。2013年,苏格兰的阿盖尔阵列风电计划搁浅,原因是干扰了周边一种珍稀鲨鱼的生存环境。2015年初,被寄予厚望的伦敦阵列风电站二期也因为对于鸟类的潜在风险被叫停。“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值得借鉴。
巧合的是,英国确有可以和桂山风电站对比参考的项目。奥蒙德风电站(Ormonde Wind Farm)规模上与桂山项目相当(200MW左右)、离岸距离更近(5km),自2011年完工以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动物误伤、居民投诉等负面事件。可见这个规模的风电站是可以置于良好的环境控制之下。
英国最古老的风电站alpha ventus
英国之外,德国也对风电青眼有加。自日本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之后,德国人对于核电站的恐惧日渐增加。这几年来,德国逐渐关停了国内所有的核电站,风电作为另一种清洁能源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2014年,德国的风电站发电装机量增速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风电的火车头。德国最老的阿尔法·文图斯(alpha ventus)风电站于1999年立项,经过10年的论证、建设,于2010年成为了德国第一个离岸风电站。2013年,德国联邦海事水文局对阿尔法·文图斯风电站进行了动物保护为主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风电站非但不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反而甚至成为了贝壳、海胆、海葵等生物附着的人工礁石。栖息于北海的海洋哺乳动物港湾鼠海豚会自动避开嗡嗡作响的风电涡轮15~20公里。只要在风电站外留下足够的退避空间,海豚是可以适应这种人造物的。桂山风电站建址位于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且位于距离珠海、香港两地各数十公里的海面,的确会对白海豚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困扰。但以德国鼠海豚的研究报告来看,没有证据显示风电站会直接导致海豚的死亡。
从上文看来,港媒的忧虑不无道理,但杞人忧天的成分大于现存的实践经验。桂山风电站对于香港市民和中华白海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实证。但有一点值得坚持:倘若风电站确实对环境危害巨大,应当理性叫停,另择它法。当然,如果有关部门能以事实和数据说话,为桂山风电站正名,那将是最佳结局。届时,还请香港媒体放下紧绷的神经,毕竟大型项目不会听凭一城一池的凭捕风捉影而停摆——这背后有着更大的国计民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