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一带一路”联通欧亚大陆 实现全球化3.0
请用三分钟介绍一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笔者常常遇到的挑战,甚至常有老外要求用一句话给“一带一路”下定义。
2月2日下午,在笔者应德国外交部邀请在“盘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内部研讨会上介绍“一带一路”进展与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时,又遇到了这种情形。德国外交国务秘书艾德和大使在开幕式致辞时抛出一系列问题:“一带一路”到底想干什么?是否意味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回归?如何处理与欧盟睦邻政策、中亚政策的关系?与欧盟、欧安组织的互联互通计划如何对接?……笔者发言时先得占用正式发言的三分钟做出简洁回应。当晚,应我驻德国使馆邀请,在“全球之桥”(global bridge)晚宴上,又用了三分钟向在座的德国联邦议员、企业家和美国前驻德国大使、记者阐述“一带一路”。
以下为笔者在德国外交部演讲全文,授权观察者网发布以飨读者:
如果一句话来描述“一带一路”,就是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实现包容性全球化。
为什么说全球化不够包容?自从古丝绸之路中断后,欧洲人走向海洋,通过地理大发现殖民世界,开启所谓的全球化。然而,这是真正的全球化吗?打开“夜晚的世界”图可以发现,只有那些生活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沿海地区灯火辉煌,证明实现了现代化,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卫星上看不到灯光,依然生活在“贫困的黑暗”之中,所以“一带一路”就是要让所有人在晚上都有电,见到光,这才能搞工业化。按照世界银行数据,当今世界产出的八成来自于沿海地区的一百公里的地带,因为地球71%面积被海洋覆盖,90%贸易通过海洋进行。这种西方中心的海洋型“全球化”其实是“部分全球化”(partial globalization),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互联互通,帮助内陆地区寻找海洋,帮助南方国家实现工业化,助推人类文明的共同复兴,打造更包容的全球化(inclusive globalization)。
为什么要实现欧亚互联互通?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几百万人口实现工业化,到了欧洲大陆上千万级人口,到了美国上亿级,如今金砖国家几十亿人在实现工业化,而我们还依赖近代以来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所开凿的海峡、运河、航线,显然是小马拉大车。在美欧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为6%-8%,而亚洲大多数国家,这一比率要达20%。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亚洲国家的产品和产业竞争力很难上去。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公共产品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着眼于“世界岛”——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堪称“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不仅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也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亚非国家的比较竞争力,消除内陆与海洋国家、地带的发展差距,实现联合国2030年后发展议程和人类的长治久安。
如何实现欧亚互联互通?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切断了两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导致欧亚大陆文明的衰落。重振丝绸之路成为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的共同梦想。然而自古以来,打通欧亚大陆的靠战争、靠征服,从大流士、亚历山大、凯撒、奥斯曼、成吉思汗到近代的西方殖民战争。人类步入铁路时代,欧亚铁路计划成为实现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梦想提供技术支撑。于是有了德国一战前的柏林-巴格达铁路规划,有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欧亚大陆桥设想。在人类从传统铁路迈入高速铁路的进程中,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在短短10年时间修建了1.9万公里的高铁(占世界的3/4以上),一跃成为高铁大国、高铁强国。这就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底气。而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强大的建造能力,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资本。截止2015年10月底,中国各地已经开通23个欧亚快线,比海运缩短一半时间,当然成本也高出海运一倍。比如,渝新欧铁路从原来的海运35天缩短到16天,成本6000-8000美元/集装箱,较海运3500美元/集装箱高出一倍以上,看起来不划算,只能靠当地政府补贴,主要是未达到规模经济,政策、技术联通不够,返程几乎空载。为此,“一带一路”提出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这就从时间上超越欧洲一体化的商品、劳动力、服务及货币的四大自由流通;空间上实现陆海联通,东西呼应,实现规模、系统效应,才能彻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内陆地区的比较竞争力,让欧亚大陆互联互通计划获得可持续发展,超越了古丝绸之路与传统全球化。
何时实现欧亚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密切相连:
第一阶段:到2016,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开工,沿线形成共识。自由贸易区(10+1,中-海FTA,RCEP,中-斯FTA)建设实现突破;
第二阶段:2024一体化格局形成:沿线国家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通往波罗的海、波罗的海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安全畅通;
第三阶段:2049建成以中国为主的(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两翼齐飞,“五通”基本实现,确立中国在周边事务和全球治理结构中占主导优势。
中国最晚提出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为何超越其他国家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
1)古代——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
2)现代——门类最全、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
3)当代——国内互联互通基本完成。
总结起来说,到底什么是“一带一路”呢?
笔者尝试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概括:
一是“一个概念”——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沿这些交通线路将会逐渐形成为这些网络服务的和相关的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业、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
二是“两只翅膀”:一个是陆上,一个是海上,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是“三个原则”: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共享(人民受惠——命运共同体)。
四是“四个关键词”:互联互通(如果把“一带一路”比着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互联互通就是其经络——习近平)、战略对接、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五是“五个方向”——“五通”: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相通。
六是“六大领域”——六大经济走廊: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
因此,“一带一路”旨在圆梦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憧憬,携手开创全球化3.0版,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如果我们把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明交流之路的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其单元是文明,载体是欧亚大陆,动力是贸易-文化,遵循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以民族国家为单元,通过海洋实现全球贸易-投资扩张,确立西方中心世界;那么,“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跨洲际合作倡议,不只是打通历史上中断的丝绸之路,而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开创新型全球化——全球化3.0时代:秉承“万物互联”(ANT all things connected),运用3D打印机、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推动E-WTO进程,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改变传统技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创新和实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开创包容性全球化——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千年梦想。
小龙龙解读:
一口吃不成胖子,像这种自上而下给定义的论调一定要有,但实际就是我们还没有沟通天下的能力。那就从近处做起,从擅长的能把握的事做起。这种事,就像修长城,修第一堵墙的时候,谁也不敢想在千年后成了联通万里的伟大工程。所以,二十年后再看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