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送难民回家?默克尔这个年不好过
在欧亚大陆的东端,中国人都在喜迎新春,回家的人把火车站塞得满满当当。而欧亚大陆的西端,很多火车站和港口也同样人头攒动,在布达佩斯的车站,在比雷埃夫斯的港口,以及很多连接亚欧的交通要道,大批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在刺骨的寒风中马不停蹄地奔往欧洲各国。
已经在欧洲安顿下来的难民们有的专心学习当地法律法规,甚至组织社团争取参政议政,希望当一名合格的“欧洲人”;有的百无聊赖,在陌生的土地上无所事事,坐等嗟来之食;有的却兽性难耐,恰似咬农夫的蛇,对好心接纳自己欧洲人拳脚相向,到琳琅满目的便利店里偷抢拐骗,以及对身边的白人妇女进行性侵。
自己请的难民,想要送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还没捂热的“好人卡”
还记得去年美国《时代》周刊把“年度风云人物”给了谁吗?正是大手一挥,“豪爽”(其实是无奈)接收上百万难民的德国总理、欧盟的实际掌门人——默克尔女士。笔者当时曾在观察者网发表了文章《<时代>给默克尔戴了一顶高帽子》,对这种做法进行了分析,慷慨接收难民并不会停止这场悲剧,因为它的根源在中东。《时代》发给默克尔的“好人卡”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遮羞布”,用所谓的“善举”去治标,而忽视了“治本”的关键其实在欧洲之外。而且,真正应该为难民危机埋单的人是那些冲锋陷阵把中东搅乱的西方大国,而不是无奈的默大妈。
欧洲接收难民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这不但不能够帮助难民,还会给欧洲自己增添无数的经济成本和无法量化计算的社会成本(有言论说欧洲接收难民是解决自己的人口负增长和引进劳动力,我只能说,欧洲人听到这话会哭的)。当初由于难民的悲惨境遇被媒体广泛传播并渲染,欧洲的政治精英无奈放下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性,做出了表面人道实则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的决策。
几个月前西方主流舆论还在夸赞默克尔的人道义举,但如今40%的德国民众已经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表示严重不满,甚至要求默克尔辞职。而来自欧盟内部的那些共同分担难民压力的国家的反对和抵触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芬兰总统表示欧洲无法承受失控的难民潮;比利时开始禁止向难民发放食物并包机遣返难民;法国开始用推土机拆除难民营中的简易清真寺;英国网民建议把同情难民的女艺人艾玛沃森送去难民营“体验生活”;德国自己的右翼政客甚至主张德国应该向难民开枪。
“大好人”默克尔总理不得不颁布新的应对政策挽回民心。默克尔表示:“我们希望,一旦叙利亚局势恢复和平,伊拉克的IS势力得到平息,这些难民会带着从我们这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重返故土。”此外,默克尔把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这北非三国列为“安全国家”,意思就是来自这三个国家的难民将不被接收,而且新政策还将限制已经获得“临时居留”的难民携带家属进入德国。更有趣的是,默克尔为了缓解难民危机,连去年跟希腊吵得不可开交的债务问题都可以妥协了。有消息显示,默克尔曾向希腊表示,如果希腊接受欧盟关于难民问题的协议,那么德国将对希腊的债务问题给予更多的“理解”。可见,在汹涌的难民危机面前,钱都不是事儿了。
这些政策如果执行得力,默克尔将会一定程度上挽回一些民意。但还是那句话,欧洲难民危机是中东乱局的次生灾害,只要中东战火不停,涌向欧洲的难民大潮就不会断,不管默克尔颁布何种政策,也都是治标不治本。然而悲剧的是,中东的战火停不停由不得德国,而难民到底是被动的避战还是主动的移民,默克尔也说了不算。
“咬农夫的蛇”
难民们到底是被动避战还是主动移民?肯定是二者兼而有之,避战是起因,同时也是好借口和好理由,移民欧洲才是真正目的。在黎巴嫩,一名在咖啡馆打工的叙利亚难民就和笔者吐露心声:第一,叙利亚我这辈子是不会回的,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完了;第二,在黎巴嫩攒够钱了,我也要去欧洲。相信这样的难民绝对不是少数,如果仅仅为了避战谋生,那待在黎巴嫩或者土耳其就好了,有朝一日回叙利亚的话搭个长途大巴回去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欧洲呢?难民们的移民心态其实一清二楚。
此外,如果仔细观看在欧洲各地难民营中拍摄的视频则不难发现,难民中有大量的青壮年男子,我们甚至很难在难民营中发现妇孺和老人。这一现象不难理解,家中的顶梁柱先来站稳脚跟,再把全家老小接来以便安置。但是这一现象同时也非常危险,在难民营中大量的、无业的、血气方刚的青壮年男子扎堆,等于严重不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越来越多的男性难民开始用暴力抗议甚至犯罪的方式来表达对接待方的不满,而且有些不满看起来极其的挑剔,有“没事找事”的感觉。比如:抱怨食物劣质,原因是果汁含糖量太高;抱怨接待方不给钱,因为自己要买烟抽和寄钱给叙利亚的家人(但是拒绝去做正经工作挣钱)。
甚至,在难民营的黑板上,本来用德语和阿拉伯语写了一些方便难民和本地人交流的生活用语。结果久而久之,居然在黑板上出现了教难民对德国女性进行性侵时应该说的语言。最可怕的是,这些犯罪行为居然有“宗教理论”作为支撑。笔者通过和欧洲人以及一些旅居欧洲的穆斯林交流后发现,某些穆斯林居然有一条理论:欧洲白人基本不生娃,我们穆斯林家庭娶四个老婆,一生就是七八个,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白人妇女怀上我们穆斯林的孩子(如何做到?明媒正娶可能性小,那就强暴),久而久之,这些蔑视穆斯林的白人基督徒将变成少数,咱们兵不血刃就可以拿下欧洲,把这变成穆斯林的地盘。笔者不得不说,如果不是曾经身处欧洲和本地人有交流,都难以想象难民们居然有这样的“大战略”和价值观。不管这样的“理论”是不是玩笑,它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难民的犯罪率。很多性侵案例都是三五成群的中东男性对单个白人女性目标进行侵犯,这俨然是有组织的团体犯罪行为。
这似乎也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黎巴嫩和土耳其早已各自接收上百万难民,但是社会矛盾并不似欧洲这般激烈。因为这些难民是在大家同为穆斯林的土地上,某些极端主义者没有那种用“下半身”去开疆拓土的“历史使命”。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并不是每个难民都是犯罪分子,但是欧洲人不得不正视的是难民到来后犯罪率的暴增。当初因为一张小男孩死在沙滩上的照片,同情心战胜理性,张开双臂欢迎难民,如今换来的是被偷窃,被抢劫,被殴打,被强暴。这就是为什么欧洲排外情绪如此高涨的原因。如果中东战火不止,难民危机持续延烧,整个欧洲社会将会面临更大的震荡。
默克尔和难民合影
中东乱局几时休?
欧洲人巴不得明天就把所有难民送走,但这并不取决于欧洲自己。叙利亚和伊拉克的ISIS一日不灭,反对派和巴沙尔政府的战火一日不止,涌向欧洲的难民潮则一日不停。叙利亚的和平进程不似其它的和谈,涉事方之多、关系之复杂几乎挑战国际关系学界的理解能力。参与博弈的叙利亚国内力量,地区非政府力量,国际恐怖组织,地区强权,域外大国等等,只要有一方不配合,那整个中东的和平就没戏。
2月3日,联合国叙利亚特使宣布和谈中断。美国和法国一致谴责巴沙尔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协助下,在叙利亚北部重镇阿勒颇大规模进攻反对派。俄方和巴沙尔政府毫无诚意,他们应该对和谈中止负主要责任。其实,当下的态势注定是打打谈谈,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巴沙尔当然会卯足了劲把以前啃不动的骨头尽量都啃下来,这样更有利于谈判桌上的博弈。而反对派以及他们背后的西方国家也一定不会愿意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和谈。正如当年中美双方在三八线打打谈谈,为了每一座山头的得失双方都会选择用机枪大炮去谈判,直至找到一个平衡点方能实现停火。今天的叙利亚还需要时间去寻找这个平衡点,况且这个和谈还可能“树欲静而风不止”,涉事方还包括土耳其和沙特,这些地区领袖和西方大国的心未必往一处想。而且,各方还要把被排除出和谈的ISIS会采取什么动作给考虑进来。
这样算下来,叙利亚和平进程不似伊朗核谈判,伊核谈判中,德国尚可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伊朗在同一张桌子进行博弈,但叙利亚和平进程至少目前还轮不上德国插嘴。可悲的是,德国不是叙利亚内战的直接“涉事方”,却是这场危机在欧洲的最大“埋单方”。再来看一遍上文提到的默克尔女士的讲话:“一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火平息,IS被剿灭,德国希望这些难民能带着他们在德国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回到他们的家乡。”
不知默克尔自己对这句话有几成信心,她自己开出关于“难民回家”的所有条件没有一项在短期内有可能实现,也没有一项可以通过德国自己的努力实现。再者,如果上百万的难民不愿意离开,默克尔准备用什么办法把他们送回故乡?总而言之,默克尔的这个“年”,甚至今后的几个“年”,是过不好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